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1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11篇
医药卫生   217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34 毫秒
31.
目的探讨水通道蛋白1(AQP1)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及意义。方法对54例结肠癌及40例癌旁组织石蜡标本进行免疫组化染色,检测AQP1的表达情况;分析AQP1与结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对患者进行随访,对结肠癌患者AQP1表达的预后意义进行分析。结果结肠癌中AQP1表达较癌旁组织明显增强(P<0.05);AQP1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脉管瘤栓情况有关(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AQP1表达阳性患者的预后较差(P<0.05)。结论 AQP1蛋白在结肠癌组织中表达增高,并与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有关,有可能作为新的结肠癌肿瘤标志物及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32.
目的 检测水通道蛋白1(AQP1)、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MP-1)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这些蛋白质之间的关系,探讨其意义.方法 对54例结肠癌组织和40例癌旁组织石蜡标本进行免疫组化染色,检测AQP1与ICAM-1、MMP-2、MMP-9、TIMP-1在两种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结肠癌组织中AQP1与ICAM-1、MMP-2、MMP-9、TIMP-1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5.93%、64.81%、77.78%、46.30%,而癌旁组织中阳性率则分别为22.50%、37.50%、50.00%、70.00%.AQP1、MMP-2、MMP-9在肿瘤组织中表达强度高于癌旁组织,而TIMP-1在结肠癌组织中表达则低于癌旁组织(P<0.05).肿瘤组织中AQP1与MMP-2、MMP-9表达呈正相关性(r值分别为0.4030,0.3874,P<0.05),MMP-2、MMP-9与TIMP-1表达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3176、-0.4728,P<0.05).结论 结肠癌组织中AQP1表达增强,AQP1可能通过调节MMP-2、MMP-9表达而促进结肠癌的侵袭转移.  相似文献   
33.
[目的]观察金辛镇痛液对急性血瘀大鼠血液流变学、血浆内皮素-1(ET-1)和一氧化氮(NO)的影响,以探讨其活血化瘀作用。[方法]以皮下注射大剂量盐酸肾上腺素附加冰水浴造成大鼠急性血瘀模型,检测大鼠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浆ET-1和NO。[结果]模型对照组与正常对照组中血液流变学比较,(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并结合大鼠表征证明造模成功。麝香舒活精组、金辛镇痛液低中高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能不同程度地降低大鼠血液流变学指标,并且大鼠血浆ET-1减少,而NO明显增多,P<0.01或P<0.05。[结论]金辛镇痛液对血瘀证模型大鼠有着明显的活血化瘀作用。  相似文献   
34.
1自然概况 四平市位于吉林省西南部,现辖2个市、2个县、3个区和4个省级以上经济开发区,面积14080km2,人口330万人。市区面积741km2,规划区面积49.5km2,建成区面积39.5km2,城区人口58万人,有13个街道办事处,  相似文献   
35.
数字虚拟中国人男性一号循环系统的三维建模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建立虚拟中国人男性一号血管灌注循环系统的三维模型,为解剖教学以及临床虚拟手术研究提供三维数据模型。方法对数字虚拟中国人男性一号样本进行血管灌注,对获取的彩色断层图片进行空间配准和半自动交互分割,对分割后的数据通过并行算法进行快速三维重建处理。结果对灌注后的动静脉血管和心脏建立了三维模型;通过组合动脉和静脉以及心脏模型获得了全身循环系统的三维模型,弥补了数字化虚拟人体血管模型的空白。结论经过样本的动脉灌注处理之后,在获取高分辨率的切片数据的基础上,建立了精确、完整的血管模型。  相似文献   
36.
数字化人体表面三维重建及显示的有关问题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探讨使用切片技术建模的“虚拟人体”图库,重建人体三维图像的表面形状。方法:在目前通用的个人计算机装备上,结合计算机的视觉、数据存储、图形学和数字图像处理等技术,重建人体表面三维图像。结果:在大图库基础上建立了小图库,减少了数据量;通过滤镜除去噪点,提取边界;确定可见边界点,消除冗余边界点;构成前视冠状图;将静态显示制成动画;用实时计算显示,解决可控问题。结论:探讨了变处理大图库大数据量为小图库小数据量,建立表面三维要素数据库,减少计算机的计算量,加速三维重建及显示的过程,对未来“虚拟中国人”应用有较宽广的覆盖面。  相似文献   
37.
目的分析麻醉深度监测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全凭静脉麻醉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全凭静脉麻醉下行单侧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100例患者的病例资料,按是否根据意识指数(Io C)进行麻醉深度监测分为Io C组(n=59)与对照组(n=41),Io C组麻醉期间根据Io C的变化调节丙泊酚、瑞芬太尼用量;对照组根据生命体征的变化调节丙泊酚、瑞芬太尼用量,统计2组丙泊酚、瑞芬太尼总用量、输注时间及靶浓度调整次数,记录两组患者自主睁眼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出手术室时间,比较2组警觉/镇静评分(OAA/S)结果,统计2组围术期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1) Io C组丙泊酚用量低于对照组,瑞芬太尼用量高于对照组,瑞芬太尼靶浓度调整次数较对照组高(P <0.05);(2) Io C组自主睁眼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皆短于对照组(P <0.05);(3)两组OAA/S评分分级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4) Io C组血压异常及总围术期不良事件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麻醉深度监测可指导乳腺癌根治术全凭静脉麻醉中丙泊酚、瑞芬太尼用量,提高患者苏醒质量... 更多  相似文献   
38.
目的 研究小干扰RNA(siRNA)抑制胃癌细胞中LOXL2的表达情况,并探讨LOXL2基因对人胃癌细胞株BGC823侵袭能力影响及机制.方法 QRTPCR及蛋白印迹(Western blot)技术检测人胃癌细胞株BGC823、正常胃上皮细胞株GES-1中LOXL2表达;合成针对LOXL2的siRNA,并转染胃癌细胞株BGC823;应用Transwell实验检测BGC823细胞侵袭能力;检测转染前后BGC823侵袭相关基因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表达变化.结果 LOXL2在BGC823细胞中的表达明显高于胃上皮细胞株(P<0?.01);与未转染和转染阴性对照质粒组相比转染组胃癌细胞BGC823中LOXL2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侵袭实验显示LOXL2-siRNA转染组胃癌细胞BGC823穿膜细胞数显著低于阴性对照质粒组和未转染组(P<0.05);转染后BGC823中MMP-2、MMP-9表达均较转染前降低(均P<0.05).结论 抑制胃癌细胞BGC823 LOXL2表达可降低细胞的侵袭能力.  相似文献   
39.
陈春林  陈兰  刘萍  唐雷  陈斌  李彩霞  段慧  唐连  陈硕臻 《重庆医学》2016,(33):4646-4649
目的 通过CT血管造影(CTA)和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原始图像分别构建腹盆腔血管数字化三维模型,用三维模型评估CTA及MRA对腹盆腔血管显示的差异.方法 采集25例健康青年女性的CTA及MRA原始数据集,利用三维重建软件(Mimics 10.01)分别构建腹盆腔动静脉血管的三维模型,观察两类模型中腹主动脉、下腔静脉、髂总动静脉、髂内外动静脉、子宫动脉、闭孔动静脉、臀上下动脉及其分支、阴部内动脉、骶正中动静脉、卵巢动静脉、骶前静脉丛的重建情况.并用卡方检验统计分析两类模型中上述血管显示率是否有差异.结果 两种方法对于腹主动脉、下腔静脉、髂总动静脉、髂内外动静脉、臀上下动脉、子宫动脉几乎均能达到100%显示,CTA模型对于左右闭孔动静脉的显示率分别为92 9、80%、44%、32%;MRA模型则分别是84%、72%、36%、44%,二者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82、P=0.508、P=0.564、P=0.382).对于骶前静脉丛,包括骶1横静脉、骶2横静脉、骶3横静脉、骶4横静脉,25例CTA模型的显示率分别是4%、8%、0%、4%;而MRA模型的显示率分别是76%、92%、96%、44%,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1、P<0.01、P=0.01).结论 基于三维模型的观察,MRA对于腹盆腔四级血管的显示率与CT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MRA对于骶前血管网的显示优于CTA.  相似文献   
40.
唐雷 《中外医疗》2016,(5):52-54
目的:探讨基因蛋白Caveolin-1与胃癌侵袭及转移的关系。方法整群选取采用在该院2011年1月—2015年1月间手术切除胃组织存档蜡块57例,组织学类型、分级和分期等均参考世界卫生组织分级系统(2011),临床分期,I期9例,II期15例,III期28例,IV期5例。伴淋巴结转移的39例,无腋窝淋巴转移的18例。应用FCM(流式细胞免疫法)检测Caveolin-1在57例胃癌组织中的相关表达,以荧光指数(Fluorescence Idex, FI)表示结果,取因其它良性胃部病变而手术切除的正常胃组织12例作为对照。结果Caveolin-1基因蛋白在III,IV期胃癌中的FI值0.53±0.27,明显低于I,II期的胃癌FI=0.91±0.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782,P=0.0297<0.05);Caveolin-1基因蛋白在有淋巴转移的胃癌组织中平均FI值为0.51±0.21明显低于无淋巴转移的胃癌FI=0.94±0.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563,P=0.0294<0.05)。结论胃癌组织中Caveolin-1的低表达可能促进了胃癌的侵袭和转移,提示Caveolin-1可作为胃癌诊断的一个有效指标并有助于胃癌的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