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14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 毫秒
111.
112.
本文综述近年文献,阐述了G~-细菌感染过程中肿瘤坏死因子的生物合成、血中浓度变化以及对机体的影响,并讨论了怎样通过肿瘤坏死因子途径防治严重细菌感染,从而充分认识到肿瘤坏死因子在严重细菌感染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3.
不同途径抗凝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余超  吴性江  韩建明 《医学研究生学报》2007,20(10):1033-1036,I0004
目的:通过建立兔下肢深静脉血栓模型,研究不同途径抗凝、溶栓治疗兔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疗效,同时动态观察D-二聚体(DD)值变化对溶栓疗效判断的意义。方法:采用结扎法建立深静脉血栓模型,将36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3组,每组12只。A组:经患侧腘静脉置管抗凝溶栓;B组:经患侧股动脉置管抗凝溶栓;C组:经外周静脉系统抗凝溶栓。每组均给予尿激酶500U/(kg.h)、肝素钠10 u/(kg.h),微量泵静脉持续滴注24 h,分别于给药前和给药后4、8、12、16、20和24 h测定血浆DD值。24 h后造影观察血管再通情况,并观察有无颅内出血、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结果:给药后A、B、C三组的DD水平均出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A组在12 h达到高峰,24 h后恢复至溶栓前水平;B、C组均在20 h时达到高峰,随后出现下降,24 h后仍明显高于溶栓前水平。三组在治疗前DD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在4、8、12、20、24 h与B、C组相同时间点比较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B、C两组在各相同时间点比较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管造影:A组在24 h后造影有效率100%,B组有效率为50%C组比有效率为41.7%;A组与B组或C组比较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B组与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均无颅内出血及肺栓塞表现。结论:经腘静脉导管直接抗凝、溶栓对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近期治疗效果优于经外周静脉系统抗凝溶栓及经股动脉置管溶栓;动态观察DD值变化可以作为溶栓给药指导及治疗效果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14.
经颈内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经颈内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ransjugularintrahepaticportosystemicstentshunt,TIPSS)是门静脉高压症治疗方法的重大进展一。作用采用该方法对50例Chiid-pugh平均评分10.33±2.34的肝硬变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进行治疗。5例门静脉血栓除外,TIPSS成功率是95.6%,肝内门体分流建立后出血立即停止,门静脉压力下降1.36±0.48kPa,食管曲张静脉和其它侧支血管消失;术后1周脾脏缩小,腹水消退,体重减轻,支撑内血流速度足85.61±35.83cm/s;随访1~9个月,无出血、腹水复发。支撑内血流速度是83.83±34.74cm/s,术后1个月内死亡3例,死因为肝功能衰竭和复发出血性。轻度肝性脑病6例,本组资料表明:TIPSS对门静脉高压症食管静脉曲张出血、腹水的近期疗效显著;而且创伤小,并发症少,有进一步推广应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5.
大鼠肝动造影和肝静脉插管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16.
���������ٳ�Ѫ�Ľ�������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门奇静脉断流术是预防和治疗门静脉高压症伴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的主要方法。然而 ,断流术后再出血发生率高达 10 %~ 30 % ,术后再出血严重影响断流术的临床疗效。经颈内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 (TIPS)是治疗断流术后再出血最为重要的介入方法 ,对控制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或门静脉高压性胃粘膜病变所致的出血有着极为重要的价值[1,2 ] 。我院自 1993年以来采用TIPS治疗断流术后再血31例。本文结合该 31例资料及有关文献进一步探讨TIPS治疗断流术后再出血的临床作用。1993年 8月至 1999年 8月我院对 31例门静脉高压症断流术后再出血病…  相似文献   
117.
作者采用TIPSS和下腔静脉扩张内支撑术联合治疗1例下腔静脉肝段和肝静脉狭窄的布加综合征患者。术后门静脉压力立即下降,下腔静脉狭窄消失,临床症状和体征完全消失或明显减轻。临床结果表明,该术式既能有效地降低门静脉压力和消除下腔静脉梗阻,而且创伤小、并发症低,有可能成为治疗布加综合征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18.
采用肿瘤坏死因子(TNF)细胞毒活性检测方法检测了20例腹腔感染患者、10例消化道肿瘤患者和30例正常人血中TNF浓度。其结果为腹腔感染患者血中TNF浓度显著高于正常人和消化道肿瘤患者,重症腹腔感染患者显著高于一般腹腔感染者;治愈后两组患者血中TNF浓度均显著下降;死亡患者血中TNF浓度持续不降。提示血中TNF浓度对判断腹腔感染的严重性和预后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9.
药物微球对正常和肝癌大白鼠的肝动脉栓塞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Experimental hepatic artery embolization with camptothecin (CPT) albumin microspheres was performed in normal livers of 18 rats and experimental hepatic tumors of 8 rats. The effects of drug microsphere embolization were evaluated by selective celiac angiography and pathologic examination.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hepatic artery and peripheral vessels totally disappeared on angiogram after intra-hepatic-arterial infusion of CPT microspheres. Plentiful collaterals were demonstrable on follow up selective celiac angiogram 20 days postoperative, while partial and complete reconstitution of hepatic artery occurred within 50 approximately 70 days after embolization. Pathologic examination revealed that the drug microspheres were entrapped in the arterioles of liver and scattered areas of infarction were observed in the peripheral parts of liver. Therefore, CPT albumin microsphere is a peripheral type of biodegradable embolizing agent.  相似文献   
120.
门静脉高压患者TIPSS手术前后的氧动力学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行TIPSS手术后氧供、氧耗的变化,探讨TIPSS对机体氧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14例门脉高压患者TIPSS治疗,分别手术前、术后30分钟和术后2周经右颈内静脉置入Swan-Ganz导管监测血流动力学和氧供、氧耗、氧摄取率。结果 TIPSS术后患者心脏指数明显增加,氧供明显增加,但氧耗无显著变化。结论 TIPSS手术加重心脏负担,增加氧供,但机体通过代偿机制能够维持正常氧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