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14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91.
充分认识TIPSS在门静脉高压症治疗中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经颈内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 (TIPSS)治疗门静脉高压症已有十余年历史 ,受到国内外医学高度重视。该技术经历了热情高涨期后 ,人们开始冷静地思考TIPSS在门静脉高压症治疗中的作用。1  TIPSS的临床疗效TIPSS是介入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主要方法 ,也是门静脉高压症治疗的重要进展。随着对 TIPSS技术和内支撑的深入研究 ,TIPSS技术成功率为 95% ,与技术有关的并发症低于 3%。临床研究表明 ,TIPSS具有创伤小、并发症低、降低门静脉压力显著等特点 ,治疗食管静脉曲张出血和腹水的近期疗效十分显著 ,急性出血控制率 97% ,腹水消失率 7…  相似文献   
92.
目的:总结严重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治疗的经验,探讨其治疗方法。方法:30例(中央型4例,混合型26例)不同发病时间的严重急性下肢DVT患者,采用下腔静脉滤器置入,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监视下手术切开股静脉,用Forgarty球囊导管清除髂股静脉内血栓,继之用尿激酶或巴曲酶、肝素、低分子右旋糖酐等溶栓、抗凝、祛聚治疗。术后通过DSA造影或下肢彩色多谱勒超声检查,观察下肢深静脉通畅情况和瓣膜功能。结果:术后即刻下肢胀痛显著好转,25例7-10天后无下肢肿胀,5例下床活动后患肢轻度肿胀;行DSA或下肢彩色多谱勒超声检查,显示下肢深静脉血流通畅,无严重并发症和死亡。术后随访3个月,27例无肢体不适,下肢深静脉血流通畅,瓣膜功能良好;3例患肢深静脉瓣膜关闭不良。本组患者术后无肺栓塞表现。结论:严重急性下肢DVT行DSA下手术,可保证取栓的彻底性,提高术后溶栓、抗凝、祛聚治疗的效果。发病时间超过1周者,亦可采用上述综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3.
腹主动脉瘤术后可能发生缺血性并发症,如斑块脱落引起的双下肢缺血和盆腔血流损害引起的结肠和臀部缺血[1].但是,腹主动脉瘤切除术后并发脊髓缺血极为罕见.现报道1例腹主动脉瘤术后脊髓缺血并发脊瘫,讨论其发生的可能原因.  相似文献   
94.
不同途径溶栓抗凝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余超  吴性江  韩建明 《实用医学杂志》2007,23(20):3166-3168
目的:通过建立兔下肢深静脉血栓模型,研究不同途径抗凝、溶栓治疗兔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疗效,同时动态观察D二聚体(DD)变化对溶栓疗效判断的意义。方法:采用结扎法建立深静脉血栓模型,将36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3组,A组经患侧腘静脉置管抗凝溶栓,B组经患侧股动脉置管抗凝溶栓,C组经外周静脉系统抗凝溶栓。给予尿激酶500U/(kg·h),肝素钠10U/(kg·h),微量泵持续24h,分别于给药前,给药4、8、12、16、20、24h测定血浆DD值。24h后造影观察血管再通情况。结果:A、B、C组在给药后DD水平均出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A组在12h达到高峰,24h后恢复至溶栓前水平,B、C组均在20h时达到高峰,随后出现下降,24h后仍明显高于溶栓前水平。3组在治疗前DD水平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A组在4、 8、12、20、24h与B、C组相同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而B、C两组在各相同时间点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血管造影,A组在24h后造影全部通畅,有效率100%,B组有效率为50%,C组有效率为58%,A组与B组或C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B组与C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经腘静脉导管直接抗凝、溶栓对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近期治疗效果优于经外周静脉系统抗凝溶栓及经股动脉置管溶栓; 动态观察DD变化可以作为抗凝、溶栓的给药指导及治疗效果的评价指标。[著者文摘]  相似文献   
95.
胰外瘘是胰十二指肠外科常见伴发症,发生率为2~20%,它亦常发生在腹部钝挫伤、穿通伤、急性胰腺炎等.治疗期间部分患者虽有窦道自然闭合的可能,但时间较久,据统计,胰外瘘胰液引流量小于200ml/日,窦道闭合的平均时间是10.8±3周,胰液引流量大于200ml/日,窦道闭合的平均时间是13.2±4周:在窦道自然闭合过程中,由于胰液的长期丢失和胰酶的自身消化,随时均可出现许多严重的  相似文献   
96.
目的: 对比研究TIPSS、改良Sugiura 和TIPSS加改良Sugiura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疗效。 方法:对90例门静脉高压症患者分别行TIPSS(Ⅰ组)、改良Sugiura(Ⅱ组)和TIPSS加改良Sugiura术(Ⅲ组)治疗,观察三种治疗方法的肝性脑病和再出血发生率、死亡率。 结果: Ⅰ、Ⅱ和Ⅲ组近期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3.33% 、30.0% 和20.0% ,其中出血复发率为6.67% 、10.0% 和0% ,肝性脑病发生率为16.67% 、0% 和13.33% 。术后随访3 年,Ⅰ、Ⅱ和Ⅲ组出血复发率为34.48% 、33.33% 和3.33% ,肝性脑病发生率为17.24% 、3.33% 和3.33% ,死亡率为20.69% 、13.33% 和3.33% ,Ⅲ组肝内分流道通畅率显著高于Ⅰ组(P< 0.01)。 结论: TIPSS与改良Sugiura术虽具有较高的出血复发率和死亡率,但两种手术联合运用能够有效地预防和治疗食管静脉曲张出血。  相似文献   
97.
目的:研究TIPSS加改良Sugiura术对门静脉高压症患者门脉循环、肝外门-体分流和肝功能的影响,评价这一联合治疗模式的临床适用性。 方法:对本组14例门脉高压症伴食管静脉曲张患者,进行TIPSS加改良Sug-iura 术治疗前后的99m Tc 动态显像自身对比研究。 结果:术前患者的肝、门静脉开始显影时间分别为(58.67±13.71) s、(53.33±10.82) s;门-体分流指数(SI)为(87.36±6.25)% ;门静脉压力为(42.89±3.33)cm H2O 。TIPSS术后患者肝、门静脉显影时间分别提前到(43.11±8.43)s和(39.56±8.59)s(P< 0.01);SI下降为(75.30±6.99)% (P< 0.01)。门静脉压力为(34.00±2.65)cm H2O(P< 0.001)。改良Sugiura术后肝、门静脉的开始显影时间又有明显降低,SI无显著变化。肝放射性-时间曲线斜率上升为4.82±3.17(P< 0.01)。术后2 周门静脉压力比TIPSS术后明显降低。肝功能无明显改变。 结论:TIPSS可降低门-体分流指数,改善门静脉血液循环;改良Sug-iura 术会增加门静脉入  相似文献   
98.
肝外门-体分流量门脉高压症形成过程中最为重要的病理生理现象,测定肝外门-体静脉分流量,对治疗门脉高压症手术方式选择,决定手术分流道的大小,防治肝性脑病以及判断患者预后均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9.
经颈内静脉途径采用自动活检枪的肝活检术具有创伤小、并发症低和适应证范围广的特点。我院自 1 997年 1 0月至 1 998年 6月采用经颈内静脉肝活检术对 1 0例晚期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进行 40次肝活检 ,现报告如下。一、材料和方法1 .资料 :对 1 0例晚期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进行 40次经颈内静脉肝活检术。男 8例 ,女 2例 ,年龄 2 7~ 6 0岁 ,平均年龄 41± 8岁。所有患者均有多次出血病史 ,入院时伴有中重度腹水。实验室检查 :血红蛋白 6 1 2± 32 6g/L ,血小板 2 1± 1 2× 1 0 9/L ,总胆红素 2 9 2 8± 1 2 6 4μmol…  相似文献   
100.
急性肠系膜缺血性疾病(Acute mesenteric ischemia, AMI)是指临床上以急腹症为主要表现的肠系膜动脉或静脉的连续性受到破坏的一大类疾病,包括急性肠系膜动脉血栓栓塞及血栓形成,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及非阻塞性肠系膜缺血.总体而言,尽管医学影像技术的进步使AMI疾病的早期诊断成为可能,但在过去20年间, AMI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率仍高达60%~80%[1].尽管AMI在所有胃肠道疾病中仅占1%~2%, 但其发病率正逐年增长[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