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9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15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观察中药姜黄的主要活性单体成分双脱甲氧基姜黄素(姜黄素Ⅲ)和顺铂联用对抑制人肺腺癌细胞系A549裸小鼠移植瘤生长有无增效作用.方法将20只荷人A549肺腺癌的裸小鼠随机分成4组:①阴性对照组;②姜黄素Ⅲ组(100 mg/kg, 隔日1次×8次);③顺铂组(5 mg/kg, 每周2次×4次);④联合用药组(姜黄素Ⅲ100 mg/kg, 隔日1次×8次 顺铂5 mg/kg, 每周2次×4次)分别测量瘤质量、瘤体积和微血管密度,并观察各组移植瘤组织的病理形态结构.结果 4个组瘤质量分别为(1.15±0.18)、(0.57±0.10)、(0.49±0.08)、(0.24±0.05)g;瘤体积分别为(1 413.4±266.33)、(699.40±118.03)、(590.88±114.05)、(354.72±123.72)mm3.统计学分析表明:在瘤质量及瘤体积方面,姜黄素Ⅲ组、顺铂组和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联合用药组和其他3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姜黄素Ⅲ、顺铂对A549裸小鼠移植瘤生长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姜黄素Ⅲ和顺铂联用能起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22.
支气管球囊定位及凝血块填塞治疗气胸4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不能愈合又不能耐受手术的气胸是临床面临的难题之一,本研究探讨支气管球囊定位及凝血块填塞治疗难治性气胸的作用,旨在探索气胸治疗新方法.  相似文献   
23.
姜黄素Ⅲ对A549裸鼠移植瘤VEGF蛋白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研究中药姜黄的主要活性单体成分双脱甲氧基姜黄素(姜黄素Ⅲ)抗肿瘤血管生成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将15只荷人A549肺腺癌的裸小鼠随机分成3个组:①阴性对照组;②TNP-470组(30 mg/kg,隔日注射1次,共8次);③姜黄素Ⅲ组(100 mg/kg,隔日注射1次,共8次).治疗结束后取移植瘤组织及荷瘤鼠血清,免疫组化染色检测移植瘤组织中VEGF的表达,ELISA检测血清中VEGF的含量.结果姜黄素Ⅲ组VEGF表达的阳性组织RGV值为1.63±0.13,血清中VEGF含量为(65.18±11.62)pg/ml,显著低于阴性对照组[2.49±0.15,(100.52±13.17)pg/ml,P<0.01].结论姜黄素Ⅲ抗人肺腺癌细胞系A549裸鼠移植瘤血管生成作用的机制可能与其抑制移植瘤中肿瘤细胞VEGF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4.
目的了解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对临床常见致病菌的体外抗菌活性并评价其治疗肺部感染的疗效.方法采用琼脂二倍稀释法测定帕尼培南/倍他米隆、亚安培南/西司他丁、美罗培南对242株临床分离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及对部分菌株的最低杀菌浓度(minimal bactericidal concentration,MBC).分别对20例、18例及16例肺部感染患者使用帕尼培南/倍他米隆、亚安培南/西司他丁、美罗培南500mg加生理盐水100 ml,12 h 1次,静脉点滴,疗程3~7 d.结果三者对临床常见的G-和G 致病菌都有很强的抗菌活性,作用相仿.帕尼培南/倍他米隆对G 菌的抗菌活性最强,美罗培南对G-菌的抗菌活性较其余二者强2~8倍.经三者治疗后细菌转阴率分别为78%、89%及94%;治疗肺部感染的有效率分别为75%、83%及88%.结论三者对临床常见致病菌的体外抗菌活性强,抗菌作用相仿,对肺部感染均有较好疗效,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25.
气道支架治疗的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各种原因导致的气管及支气管狭窄可引起阻塞性肺炎、肺不张和呼吸困难,严重者可发生呼吸衰竭而危及生命。以往对中心气道狭窄常采取外科手术冶疗,然而,有些患者无法接受手术,并且手术瘢痕可导致再狭窄。因此,支架置入成为治疗中心气道狭窄的重要手段之一对于气管食道瘘,气道支架置入也是非常有价值的治疗手段。早在100年前就有了气道支架置入治疗气道狭窄的报道。近年来,随着内窥镜技术、生物相容性材料及支架制作技术的发展,支架置入治疗气道狭窄越来越受关注。  相似文献   
26.
目的探究三七中原人参二醇的酸酐酯化反应,制备其衍生物。方法对原人参二醇3位-羟基基团进行结构改造,与酸酐试剂反应制备其衍生物,以期能够提高其抗肿瘤活性。所设计并合成的5个化合物1~5均未见文献报道,为新颖化合物。采用MTS法探究其衍生物抗肿瘤活性,以顺铂和紫杉醇为阳性对照药,筛选化合物1~5对体外抗肿瘤细胞株人白血病细胞株(HL-60)、肝癌细胞株(SMMC-7721)、肺癌细胞株(A-549)、乳腺癌细胞株(MCF-7)、结肠癌细胞株(SW480)的生物活性。结果化合物5对HL-60细胞、SMMC-7721细胞和A-549细胞都有抑制作用。结论酸酐酯化法操作简单,反应容易控制,对于三七中的原人参二醇的结构改造和抗肿瘤活性研究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7.
观察依替米星 (商品名 :爱大 )对下呼吸道细菌感染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 2 0例下呼吸道感染病人 ,其中急性支气管炎 1例 ,肺炎 8例 ,慢性支气管炎伴感染 5例 ,支气管扩张 6例。病情轻度 3例 ,中度 14例 ,重度 3例。硫酸依替米星 10 0 mg 0 .9%生理盐水静脉滴注 ,q12 h,疗程 3~ 12 d,有效率 90 .0 % (18/2 0 ) ,其中 3例重症感染 (2例为金葡球菌感染 )需联合其他抗生素治疗 ;细菌清除率 78.6 % (11/14)。除 2例有轻微腹泻、腹胀外 ,未发现其它不良反应及耳、肾毒性。提示硫酸依替米星用于治疗下呼吸道细菌感染有效 ,不良反应轻微。  相似文献   
28.
背景与目的:区域淋巴结转移与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预后显著相关,本研究旨在比较紫杉醇脂质体联合顺铂(liposomal paclitaxel plus cisplatin,LP)与吉西他滨联合顺铂(gemcitabine plus cisplatin,GP)一线治疗伴有区域淋巴结转移的NSCLC的近期疗效、远期生存及不良反应。方法:共随机入组55例患者(LP组和GP组分别为29例和26例),分别采用注射用紫杉醇脂质体(175 mg/m2)联合顺铂(75 mg/m2)和注射用吉西他滨(1 000 mg/m2)联合顺铂(75 mg/m2)进行治疗,21 d为1个周期。结果:对于肺癌原发灶,LP和GP组客观缓解率分别为37.9%和30.8%,疾病控制率分别为93.1%和80.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区域转移的淋巴结,LP和GP组的客观缓解率分别为44.8%和1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2);LP组疾病控制率(93.1%)高于GP组(73.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1)。LP和GP组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7.0个月和12.0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1年生存率分别为86.2%(25/29)和57.7%(15/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9)。LP组血小板减少、胃肠道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GP组(P<0.05),而贫血、粒细胞减少、肝肾功能损伤、过敏反应等发生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伴有区域淋巴结转移的NSCLC患者,LP方案可能更能使患者获益,不良反应更轻,耐受性好,值得进一步研究和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9.
目的探讨球囊扩张及支架置入在瘢痕性气道狭窄治疗中的作用及安全性.方法对26例不同原因引起的气管、主支气管瘢痕性狭窄或闭塞在支气管镜直视下施行了球囊扩张及镍钛记忆合金支架置入,观察了气促指数、血氧饱和度及肺部影像的变化,并随访了3~56个月.结果 26例瘢痕性气道狭窄患者均施行了球囊扩张,共置入气道支架27个,球囊扩张及支架置入后气道内径由(3.2±1.7)mm扩大至(11.5±1.8)mm,(P《0.01)呼吸困难立即缓解,气促指数由(2.8±0.6)下降至(0.6±0.5),(P《0.01),血氧饱和度由(88±2)%提高至(92±1)%,(P《0.01).术后气道肉芽组织增生4例(15.4%),经高频电凝后未再反复出现肉芽组织增生.瘢痕导致再狭窄1例(3.8%),需反复球囊扩张;并发气胸1例(3.8%),支架断裂1例(3.8%).结论支气管镜直视下球囊扩张及支架置入对瘢痕性气道狭窄治疗效果确切,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30.
目的观察缺氧及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对血管内皮细胞(VEC)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方法建立VEC缺氧损伤模型;实验设为空白对照组、缺氧组、Ang-Ⅱ作用组、缺氧加Ang-Ⅱ作用组等四组。细胞经过Rhodamine 123负载后,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测定VEC内Rhodamine 123的荧光强度代表线粒体膜电位。结果VEC分别经过缺氧及Ang-Ⅱ损伤后,线粒体膜电位明显降低(P<0.01);缺氧与Ang-Ⅱ联合作用可引起VEC线粒体膜电位较单纯缺氧或单纯Ang-Ⅱ作用进一步降低(P<0.05)。结论缺氧及Ang-Ⅱ可引起VEC线粒体膜电位明显降低,造成VEC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