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13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91.
目的 :研究阿魏酸钠对家兔心室肌复极及有效不应期 (ERP)的影响 ,探讨其抗心律失常的可能机制。方法 :16只家兔随机分为阿魏酸钠组与胺碘酮组 ,各组同步记录体表心电图 (ECG)及右室心内膜单相动作电位 (MAP) ,比较在窦性心律下 ,用药前及用药后窦性心动周长 (SCL)、QRS时限 (QRSD)、MAP振幅 (MAPA)、ERP及复极 90 %时程 (MAPD90 )的变化。结果 :阿魏酸钠发挥与胺碘酮一致的时间依赖性延长MAPD90 与ERP作用 ,但不改变ERP/MAPD90 比值 ,胺碘酮用药 15min ,ERP及MAPD90 分别由用药前的 (12 5 .0 0± 16 .2 6 )ms、(14 3.12± 15 .80 )ms延长为 (199.0 0± 2 1.6 2 )ms、(2 16 .88± 2 3.14 )ms(P <0 .0 1) ;阿魏酸钠用药 2 5min ,ERP及MAPD90 分别由用药前的 (12 2 .5 0± 8.13)ms、(14 0 .0 0± 6 .2 5 )ms延长为 (14 3.75± 6 .87)ms、(16 4 .38± 7.19)ms(P <0 .0 1)。结论 :经与胺碘酮比较 ,推测阿魏酸钠具有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的抗心律失常特性。  相似文献   
92.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培养的兔脂肪细胞表达组织因子(TF,凝血因子Ⅲ)、I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1)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取正常兔(n=4)脂肪组织分离培养脂肪细胞,实验分3组:空白对照组、阿托伐他汀干预组和甲羟戊酸加阿托伐他汀干预组,后两组分别设有不同浓度,以阿托伐他汀或甲羟戊酸孵育兔脂肪细胞24小时后收集细胞。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测定脂肪细胞TF和PAI1信使核糖核酸(mRNA)表达。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TF和PAI1蛋白浓度。结果:阿托伐他汀干预组随着阿托伐他汀浓度的增加,TF和PAI1蛋白水平逐渐下降,在阿托伐他汀浓度为10μmol/L时,其抑制作用最大,脂肪细胞TF、PAI1蛋白水平较空白对照组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甲羟戊酸加阿托伐他汀干预组加入1μmol/L甲羟戊酸后阿托伐他汀对脂肪细胞TF、PAI1mRNA表达的抑制作用可以被甲羟戊酸逆转,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加入100μmol/L的甲羟戊酸几乎完全逆转了阿托伐他汀对脂肪细胞TF、PAI1mRNA表达的抑制作用。结论:阿托伐他汀能抑制兔脂肪细胞TF、PAI1mRNA和蛋白表达,其机制可能是通过甲羟戊酸代谢途径实现的。  相似文献   
93.
1病例报告例1男,63岁,湖北省武汉市人.已婚,汉族,西安市205研究所干部.1 998一04发现左腹部包块,约鸡蛋大小,无压痛.后肿块迅速增大,并出现疼痛.1998一05一07腹痛加剧,伴头晕出汗,四肢发凉,即住院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肠系膜上有一10 crnxgcmxscm大小之肿瘤,同时横结肠穿孔,遂行肿翅及粘连结肠切除术.术后病理为“肠系膜纤维瘤病’,术后未行特殊治疗.20(刃一05出现腹痛伴乏力,日趋消瘦,外院C通,及B超检查未发现明显病变.7月中旬在我院就诊,再行Cr及B超发现肝内呈弥漫分布的大小不一的结节7个,另于腹主动脉前方、胃后方、胰腺下方、胰尾及左…  相似文献   
94.
李屏  杨海珍  金秀 《吉林医学》2010,(27):4808-4809
目的:总结带膜支架置入术治疗主动脉夹层的护理措施。方法:术前观察生命体征,控制血压和镇痛。术后观察有无并发症的发生,同时实施健康教育。结果:9例患者手术成功,术后造影示破口封闭,随访6~18个月,无严重心、脑血管并发症,达到预期目的。结论:带膜支架置入术要求护士不断更新知识,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发现问题,做好健康教育,才能保证手术的顺利完成,收到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5.
饶国涛  李屏  朱俊 《吉林医学》2011,(1):100-101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并心律失常的临床特点,提高诊治水平。方法:收集6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律失常与梗死部位、病变血管、治疗措施、预后有直接关系。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律失常发生率高,存在猝死风险,应根据不同情况采取针对性的防治措施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96.
目的:探讨马尔尼菲青霉病( PSM )的发病诱因以及临床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64例PSM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引起PSM的诱因中HIV阳性患者占48.4%,为最主要的诱因。非HIV阳性患者,有肺部基础疾病患者最多见,占68.3%。其他可能诱因有糖尿病、长期使用激素、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长期使用抗结核药物及与病原体有密切接触史等。结论对有上述既往史或者基础疾病者,应警惕PSM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97.
熊晓昉  李屏  董晓雁 《心脏杂志》2010,22(2):234-236
目的: 了解血清脂联素水平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入选96例冠状动脉造影(CAG)的冠心病患者,根据临床病史和CAG结果分为2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组60例,稳定型心绞痛(SAP)组36例;另收集非冠心病CAG阴性组40例为对照组。用Gensini评分系统对冠状动脉病变程度进行评分。根据Gensini评分系统将冠脉病变组分为Gensini积分≥30分组和<30分组,再根据冠脉病变支数分为单支,双支和3支组。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血清脂联素水平。分析血清脂联素水平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及冠脉病变支数的相互关系。结果: ACS组和SAP组血清脂联素水平[(7.2±2.6)mg/L,(8.4±3.2)mg/L]明显低于非冠心病组[(19.5±2.5)mg/L,均P<0.01],且ACS组和SAP组之间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Gensini积分≥30分脂联素水平[(7.0±1.6)mg/L]明显低于<30分组,[(13.7±6.7)mg/L,P<0.01]。3支病变组血清脂联素水平[(7.5±2.8)mg/L]较单支组[(13.2±5.8)mg/L]显著降低(P<0.01),较双支病变组[(10.7±4.8)mg/L]也显著降低(P<0.05)。双支病变组与单支病变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清脂联素水平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Gensini积分呈负相关(r=-0.713,P<0.01)。结论: 脂联素水平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及冠脉病变支数显著相关,低脂联素水平可以作为评价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98.
患者,女性,54岁.发现患有“风心病”20年,劳力性心悸、气促5年.一月前于受凉后出现寒战、高热,静滴青霉素一周后好转.10天前再次受凉后感心悸、胸闷,伴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及下肢浮肿,5天前出现恶心、呕吐、纳差,入院前出现神志不清、烦躁不安、不能平卧、四肢冰凉及无尿.于1990年1月6日就诊于我院急诊室.用西地兰0.2mg及速尿20mg静注,多巴胺40mg及阿拉明20mg静滴无效而转入病房.入院体查:T36.5℃,BP测不出,呼吸急促,半卧位,神志恍惚,四肢厥冷,唇甲重度发绀,皮肤弹性差,全身皮肤呈花  相似文献   
99.
经皮选择性冠状动脉电影造影(简称“选择性冠脉造影”)是诊断冠状动脉疾病的重要手段,借以了解冠状动脉病变部位、严重程度,对于冠状动脉粥栏硬化性心脏病具有很大的诊断价值(阳性率高达99%).我院于1990年3月29日对一例拟诊冠心病病人成功地进行了选择性冠脉造影,使其最后明确了诊断.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0.
目的 观察非诺贝特对高固醇血症兔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浓度和脂肪组织PAI-1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15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对照(C)组、高胆固醇血症(A)组和非诺贝特治疗(B)组.ELISA法测定0、8和12周时血浆TNF-α、PAI-1浓度;第12周末取兔皮下脂肪组织,用半定量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检测PAI-1 mRNA的表达.结果 A组兔脂肪组织PAI-1 mRNA表达升高(P<0.01),而B组显著减少(P<0.01);A组兔TNF-α和PAI-1血浆浓度均明显升高(P<0.01),B组非诺贝特治疗4周,TNF-α浓度降低47.8%(P<0.05),PAI-1浓度降低51.92%(P<0.05);实验各阶段血浆PAI-1与TNF-α浓度呈正相关(r=0.997,P<0.05),TNF-α浓度与总胆固醇(TC,r=0.54,P<0.05)、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r=0.46,P<0.05)明显相关;血浆PAI-1浓度与脂肪组织PAI-1 mRNA表达无明显相关.结论 非诺贝特能降低高胆固醇血症兔TNF-α和PAI-1血浆浓度,抑制脂肪组织PAI-1 mRNA表达;血浆PAI-1与TNF-α浓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