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6篇
医药卫生   149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类风湿关节炎五项诊断指标的应用价值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分析抗瓜氨酸化波形蛋白(MCV)抗体、抗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GPI)抗体等5项指标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血清中的表达与疾病的相关性及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150例BA、32例SLE、30例强直性脊柱炎(OA)、20例骨关节炎(AS)、20例干燥综合征(SS)、20例结缔组织病(CTD)患者和40名健康人血清标本.采用ELISA分析血清中抗MCV、抗GPI和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水平,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抗角蛋白(AKA)抗体,采用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类风湿因子(RF)水平.分别计算和比较单项标志物诊断RA的效能;选择高敏感度与高特异度抗体联合检测,并计算其与RF联合诊断RA的效能.结果 5种抗体在RA患者组中的阳性率显著高于疾病对照组和健康对照组(X2分别为88.5、76.0、279.2、88.2、94.8,P均<0.05).除AKA抗体阳性率较低(37.3%)外,其余抗体在RA中的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分别为21.9、9.4、20.2、43.2、41.6,P均>0.05).单项抗体检测中,抗MCV和抗GPI抗体的敏感度最高,分别为78.0%和83.3%,抗CCP抗体的特异度最高,为97.1%,具有高特异度(96.1%)的AKA抗体敏感度最低,仅为49.4%.抗MCV/抗CCP抗体联合检测的敏感度和特异度最高,分别为92.7%和96.9%.RF/抗GPI/抗CCP抗体联合检测的敏感度和特异度为90.7%和96.9%,RF/抗MCV/抗CCP抗体联合检测的敏感度和特异度为94.0%和96.9%.结论 抗MCV和抗GPI抗体诊断RA的敏感度最高;抗CCP抗体的特异度最高,AKA抗体虽然具有较高的特异度,但敏感度最低,联合检测可弥补单项抗体检测造成的RA漏诊,RW抗GPI/抗CCP抗体和RE/抗MCV/抗CCP抗体的组合模式可同时提高诊断RA的敏感度和特异度.  相似文献   
62.
目的 分析经尿道等离子腔内剜除术在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2年6月来我院就诊的136例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的临床资料,66例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剜除术(PKEP),70例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双极电切术(PKRP).结果 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患者与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剜除术相比,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手术时间较长,切除腺体量较少,术后留置导尿时间较长;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剜除术术中出血量较少,外科包膜穿孔少,住院时间短;经统计学分析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与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剜除术,临床疗效相似,但是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剜除术对患者预后有更加确切的疗效,降低了患者的经济负担,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3.
目的探讨N-乙酰半胱氨酸(NAC)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大鼠炎症反应的抑制作用。方法将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NAC低、中、高剂量组(50、100、200 kg/mg NAC)。模型组及NAC组采用反复烟熏联合2次气管滴加脂多糖(LPS)复制COPD大鼠模型。对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炎性细胞进行计数,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形态,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肺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IL-6、IL-8、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9含量及核因子(NF)-κB信号通路激活情况。结果与模型组比较,NAC低、中、高剂量组肺组织结构较为完整,有少量炎性因子浸润,炎性细胞数目,TNF-α、IL-1β、IL-6、IL-8、MMP-2及MMP-9含量显著降低,p-IκBα表达显著下调,NAC中、高剂量组中p-核转录因子(NF)-κB p65表达显著上调(均P0.01)。结论 NAC能够通过阻断NF-κB信号通路抑制COPD大鼠炎症。  相似文献   
64.
目的 探讨重症败血症患者血小板功能状态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检测26例重症败血症患者的外周血中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CD61以及血浆血栓素B2(TXB2)和6-酮一前列腺素F1a(6-keto-PGF1a)的变化,与对照组比较分析。并把26例重症败血症患者分为器官功能不全组和正常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重症败血症患者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和CD61及FXB2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均<0.01);而6-keto-PGFln。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器官功能不全组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和CD61以及TXB2均显著高于器官功能正常组(P均<0.05);而6-keto-PGF1a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重症败血症患者血小板处于相对的高激活状态,容易发生多器官功能障碍和DIC的危险,以及血小板激活指标可作为判断脏器功能损害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65.
彭晓东  吴铿  黎倩  陈梅 《海南医学》2006,17(10):14-15,21
目的 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脉压与动脉内皮功能损害的相关性。方法 对16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按脉压分成四组,同时测定每个组的血浆内皮素-1(ET-1)和一氧化氮(NO)的水平情况。结果 老年高血压患者脉压与ET-1呈显著性正相关(r=-0.185,P〈0.01),与NO呈显著性负相关(r=-0.162,P〈0.05),与ET-1和NO的比值呈显著性正相关(r=0.212,P〈0.01)。结论 高血压患者脉压与动脉内皮功能损害关系密切,可作为评估和预测高血压患者动脉内皮功能损害的指标。  相似文献   
66.
目的 探究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外周血清微小RNA(miR)-492表达水平以及临床诊断意义.方法 选择2018年9月~2020年6月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急诊科就诊的老年AMI患者248例为研究组,选择同期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者248例为对照组.检测2组血清肌钙蛋...  相似文献   
67.
槐定碱致癫痫样作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槐定碱(sophoridine)致痫大鼠清醒核团脑电(IEEG)变化特点;研究痫样特征分类和致痫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慢性埋藏电极记录清醒大鼠核团脑电(intracranial electroencepholography,IEEG)的方法,观察槐定碱对大鼠产生痫样放电的特点,并判断致痫原发部位;采用小鼠模型实施工具药拮抗实验,探讨槐定碱所致癫痫样发作的作用机制及类型。结果:海马齿状回(DG)内颗粒细胞对于槐定碱致痫作用最敏感,其次是内侧穿行通路(PP)和颞叶皮层(TC)。阈下催眠剂量的地西泮、催眠剂量的巴比妥钠可以对抗槐定碱引起的痫样惊厥的发生;对抗最大电休克剂量的苯妥英钠不能对抗槐定碱引起的痫样惊厥的发生,但可以减缓惊厥的发生时间和小鼠的死亡时间。结论:海马内部异常放电在槐定碱致痫作用中可能起到重要作用,海马部位可能是痫样发作的原发部位;槐定碱的致动物癫痫样发作属于临床小发作类型,地西泮是较理想的预防药物。  相似文献   
68.
抗AIB1-N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鉴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获得有生物活性的抗乳腺癌扩增性抗原1氮端(amplified in brest cancer 1-Nterminal,AIB1-N)单克隆抗体。方法以谷胱甘肽转硫酶耦联的抗乳腺癌扩增性抗原1氮端蛋白(GST-AIB1-N)为免疫原,免疫BALB/c小鼠,采用杂交瘤技术制备抗AIBl一N单克隆抗体,用间接ELISA和Western-blot鉴定其亚类和抗原结合特异性。结果成功筛选出一株稳定分泌抗AIB2—N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其分泌抗体亚类为IgG1,经Western-blot鉴定该McAb特异性高,亲和力强。结论成功制备了抗AIB1-N单克隆抗体,为深入研究AIB1的表达及临床应用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相似文献   
69.
目的:探讨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与血管平滑肌细胞端粒酶活性表达的相关性。方法:取20例肾功能衰竭患者髂动脉粥样硬化斑及5例脑死亡病人正常髂动脉组织, 刮去腔面内膜层及外膜结缔组织后, 用端粒重复序列扩增法(Telomericrepeatsequenceamplificationprotocol, TRAP)检测剩余组织端粒酶活性。结果:5例正常髂动脉组织均为端粒酶阴性, 20例动脉粥样硬化组织中, 有8例为阳性, 12例呈阴性。结论:端粒酶与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及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可能存在一定相关性, 其作用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0.
数字荧光强度分析法在自身抗体滴度检测中的应用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首次研究应用数码成像系统采集荧光图形并测定数字荧光强度,以数字荧光强度分析法代替血清稀释法测定ANA滴度。确定了最佳采图时间后,用数码成像系统Spot32采集4140例ANA阳性标本的荧光图像,用分析软件ipwin32(image-Pro plus)测定其数字荧光强度,同时将标本稀释检测滴度,确定不同滴度对应的数字荧光强度值,分析数字荧光强度与稀释滴度的对应关系,并比较不同ANA核型用两种方法确定的滴度的符合强度。结果表明:通过比较选择4s为最佳采图时间,经统计分析4s采集图像的数字荧光强度与稀释滴度的对应关系近似取值为:29-50对1:100,51-85对1;320,86-175对1:1000,176-215对1:3200,216-237对1;10000。对3140例标本进行数字荧光强度测定以及稀释滴度测定,两者总符合率为89.4%(2806/3140)。其中,以斑点型(1568/1586,98.9%)、均质斑点型(460/461,99.8%)和均质型(759/763,99.5%),符合率最高,总符合率为99.2%;抗仁核仁型(4/75,5.3%)、抗着丝点型(2/114,1.8%)、抗核糖体型(13/103,12.6%)以及其它特殊型(0/38,0%)符合率最低。因此,以数字荧光强度分析法代替血清稀释法确定ANA滴度的方法可应用于ANA的主要荧光图形斑点型、均质型及均质斑点型,应用数字荧光强度分析法较血清稀释法更客观、经济、简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