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2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1篇
医药卫生   37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的探讨高血糖人群血清脂联素、胰岛素抵抗(IR)指数和血管内皮功能变化及相关性。方法从35~55岁健康体检人群经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筛选出糖耐量正常(NGT)43例,空腹血糖调节受损(IFG)47例,糖耐量受损(IGT)52例,糖尿病(DM)41例,检测并比较血糖、血清脂联素水平、IR指数及血管内皮功能。结果空腹胰岛素水平在IFG、IGT、DM3组均高于NGT组(P0.05);餐后2h胰岛素水平从DM、IGT、IFG组到NGT组依次降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FG、IGT、DM组IR指数明显高于NGT组,DM组IR指数高于IFG和IGT组(P0.05)。血清脂联素水平及血管内皮功能在NGT、IFG、IGT、DM组依次降低(P0.05)。脂联素与空腹血糖、IR指数呈负相关(P0.01)。结论血清脂联素水平、IR指数和血管内皮功能可作为OGTT异常人群动脉硬化的早期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82.
目的 探讨罗格列酮对胰岛素抵抗大鼠骨骼肌脂肪酸代谢及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α表达和活性的影响.方法 根据随机数字表将40只4~5月龄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至健康对照组(n=16;给予基础饲料)和高脂喂养组(n=24;给予高脂饲料).喂养4周末,两组各取8只大鼠行高胰岛素.正葡萄糖钳夹实验,评价高脂喂养组胰岛素抵抗状态.造模成功后根据随机数字表将高脂喂养组(n=16)随机分至高脂喂养亚组(n=8)和罗格列酮干预亚组(n=8),继续喂以高脂饲料4周,罗格列酮干预亚组同时给予3 mg·kg-1·d-1罗格列酮灌胃.骨骼肌甘油三酯经氯仿-甲醇抽提后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运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方法 测定骨骼肌AMPKα1及AMPKα2 mRNA表达水平;运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Western blot方法 测定骨骼肌AMPKα1、AMPKα2及P-AMPKα蛋白表达水平.组间比较采用完伞随机设计的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第8周末,高脂喂养亚组葡萄糖输注率低于健康对照组[分别为(19.3±3.7)和(30.4±4.2)mg·kg-1·min-1,P<0.01],罗格列酮干预亚组葡萄糖输注率高于高脂喂养亚组[分别为(25.8±1.6)和(19.3±3.7)mg·kg-1·min-1,P<0.05].高脂喂养亚组骨骼肌甘油三酯含量高于健康对照组[分别为(4.4±1.2)和(2.0±0.5)μmol/g,P<0.01],罗格列酮干预亚组骨骼肌甘油三酯含量低于高脂喂养亚组[分别为(3.3±1.1)和(4.4±1.2)μmol/g,P<0.05].骨骼肌AMPKαl mRNA及蛋白表达无组问差异(P>0.05);骨骼肌AMPKα2 mRNA、蛋白表达和P-AMPKα蛋白表达高脂喂养亚组低于健康对照组,而罗格列酮干预亚组高于高脂喂养亚组(均P<0.05).结论 高脂饮食可导致大鼠骨骼肌脂质堆积及胰岛素抵抗.罗格列酮干预可增加胰岛素抵抗大鼠骨骼肌AMPKα2表达和AMPKα活性,降低骨骼肌脂质含量,提高胰岛素敏感性.  相似文献   
83.
目的 研究低密度脂蛋白(LDL)受体基因第4外显子Xsp Ⅰ酶切位点多态性与高胆固醇血症的关系.方法 应用PCR-RFLP技术检测446例高胆固醇血症、284例边缘高胆固醇血症及187名正常血脂人群LDL受体基因第4外显子的Xsp Ⅰ酶切位点多态性.结果 根据LDL受体基因第4外显子是否存在Xsp Ⅰ酶切位点,分为X+X+、X+X-、X-X-三种基因型和X+、X-两种等位基因.(1)高胆固醇血症组的X+X+基因型频率和X+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边缘高胆固醇血症组与正常血脂组(均P<0.05);(2)在第4外显子Xsp Ⅰ位点X-X-、X+X-、X+X+不同基因型组中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逐步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逐步下降(P<0.05);(3)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itic回归分析显示X+X+基因型和X+等位基因与高胆固醇血症显著相关.结论 LDL受体基因第4外显子Xsp Ⅰ位点存在基因多态性,X+X+基因型及X+等位基因是中国人高胆固醇血症产生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84.
目的检测2型糖尿病(T2DM)一级亲属(FDRs)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心率变异性(HRV),并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46例健康者(NGT组)、57例FDRs及59例T2DM患者,分别测定其空腹胰岛素、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TC、TG、HDL-C及LDL—C,同时计算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AI)。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受试者的颈总动脉(CCA)和颈内动脉(ICA)的IMT,动态心电监测分析HRV。结果CCA-IMT、ICA—IMT在NGT、FDRs及T2DM组依次升高,且FDRs组较NGT组升高(P〈0.05);T2DM组的ICA—IMT较NGT和FDRs组升高(P均〈0.05);HRV各项指标[时域指标:总体标准差(SDNN)、均值标准差(SDANN)、标准差平均值指数(SDNN)、差值均方平方根(rMSSD);频域指标:低频(LF)、高频(HF)]在NGT、FDRs及T2DM组依次减低(P均〈0.05),FPG、IAI及TG均与CCA.IMT-ICA-IMT相关(复相关系数r=0.562、0.492,P均〈0.05)。结论在糖耐量正常的T2DM患者FDRs中,已经存在IMT增厚及HRV异常,且二者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5.
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早期胸痛的原因及处理策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早期胸痛的发生率、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选择我院2003年1月~2008年6月诊断为冠心病行冠状动脉支架置入510例,根据术后临床症状分为胸痛组50例,无胸痛组460例.比较两组冠状动脉小分支闭塞、夹层、慢血流、心肌酶学改变、心电图改变、血栓形成、精神紧张、支架王八反应情况.结果:两组冠状动脉小分支闭塞、夹层、心肌酶学改变、心电图改变、慢血流、血栓形成、精神紧张、支架置入反应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早期胸痛发生率较高,与冠状动脉小分支闭塞、夹层、慢血流、血栓形成等因素有关,临床应积极干预.  相似文献   
86.
窦性心律的昼夜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观察不同类型患者窦性心律的2 4小时昼夜分布节律 ,并以此为基础分析心脏自主神经系统 (ANS)的时间生物学特征。资料与方法 :共 141例患者 ,男性 91例 ,女性 5 0例 ;年龄 (42± 13 3)岁。组Ⅰ :6 0例 ,为健康对照组 ;组Ⅱ :2 1例 ,急性下丘脑梗塞者 ;组Ⅲ :32例 ,交感神经功能亢进致窦性心动过速者 ;组Ⅳ :2 8例 ,迷走张力增高致窦性心动过缓者。全部病例经临床常规检查均未发现器质性心脏病证据。各组患者停用心脏活性药物 >5个半衰期后查 2 4小时动态心电图 ,然后对组Ⅱ进行常规神经科治疗 ,4周后复查动态心电图 ;组Ⅲ服用普萘洛尔…  相似文献   
87.
背景:内皮祖细胞是外周血中存在的一种干/祖细胞,是成熟内皮细胞的前体细胞,其与氧化应激的关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而且国内外研究正日趋增多.目的:对国内外内皮祖细胞与氧化应激关系的现状及新进展作一综述.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CNKI和Pubmed数据库中1997-01/2010-05关于内皮祖细胞与氧化应激的文章,在标题和摘要中以"内皮祖细胞,氧化应激"或"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 ,oxidative stress"为检索词进行检索.选择文章内容与内皮祖细胞与氧化应激有关者,同一领域文献则选择近期发表或发表在权威杂志文章.初检得到212篇文献,最终选择有代表性的34篇文献进行综述. 结果与结论:内皮祖细胞与氧化应激关系密切,虽然内皮祖细胞具有比成熟内皮细胞更强的抗氧化能力,但在长期氧化应激存在的情况下,氧化应激通过减弱其抗氧化酶的表达,增加氧化酶的表达而促进内皮祖细胞的凋亡而影响其功能及数量,故氧化应激是导致内皮祖细胞数量改变及功能受损的影响因素之一,而通过他汀类药物、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受体拮抗剂及过氧化物酶体激动剂的干预可改善内皮祖细胞的氧化应激状态,保护其功能.  相似文献   
88.
目的 探讨HP感染与胃粘膜肠化中CDX2蛋白表达的关系。方法 正常的胃粘膜8例、浅表性胃炎11例、萎缩性胃炎18例、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30例,应用Warthin-Starry硝酸银染色检测HP,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CDX2蛋白。结果 8例正常胃粘膜内未检测出HP,CDX2蛋白无表达。HP在萎缩性胃炎组和肠上皮化生组的阳性率分别为77.78%、63.33%,显著高于浅表性胃炎组18.18%(P〈0.01,P〈0.05)。CDX2蛋白在浅表性胃炎组无表达,在肠上皮化生组的阳性率为83.33%,显著高于萎缩性胃炎组(P〈0.01)。CDX2蛋白在肠上皮化生组HP阳性者中的表达显著高于HP阴性者(P〈0.01)。结论 HP感染、CDX2蛋白异常表达与胃粘膜肠化有关,HP引起胃粘膜肠化的途径之一可能是启动CDX2基因的异常表达。  相似文献   
89.
目的探讨多药耐药相关蛋白MRP1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π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以及与食管癌生物学特性的关系.方法采用RT-PCR、凝胶电泳半定量方法检测48例食管癌组织中MRP1mRNA和GST-π mRNA的表达,并采用SAS6.12统计软件分析它们在不同TNM临床病理分期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MRP1mRNA、GST-π mRNA 在食管癌组织中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3.3%、90.7%;随着浸润程度的增加,MRP1mRNA和GST-π mRNA表达均有增高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者在有淋巴结转移组和有远端转移组中的表达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和无远端转移组( P<0.05). 结论 MRP1和GST-π在食管癌的原发性多药耐药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它们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浸润程度无关,与有无淋巴结转移和有无远端转移有关,MRP1 mRNA和GST-π mRNA表达的增高可能是食管癌较高临床病理分期的标志;对这两个基因的检测有助于临床预测预后及指导用药.  相似文献   
90.
目的分析健康者腰椎、髋部不同部位及桡骨中1/3骨密度(BMD),提供骨质疏松症的早期诊断依据。方法用双能X线吸收法测量研究对象2—4腰椎、左侧股骨颈、Ward’s三角、大转子及桡骨中1/3BMD。结果①女性腰椎、股骨颈、大转子、桡骨中1/3BMD50岁后开始明显下降,Ward’s三角BMD40岁后开始明显下降。②男性腰椎、股骨颈、大转子、桡骨中1/3BMD60岁后开始明显下降,Ward’s三角BMD50岁后开始明显下降。结论男女BMD均随年龄增长而下降,Ward’s三角为骨密度下降最早部位,同一部位男女骨量丢失开始年龄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