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9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13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的通过青春双歧杆菌原生质体与乳杆菌原生质体的融合构建耐氧双歧杆菌,以解决双歧杆菌制剂开发中始终存在的“活菌数低”和存活时间短等问题。方法将双歧杆菌、乳杆菌分别制成原生质体(Protoplast)。在电脉冲(电融合法)条件下进行融合,近一步促进细胞核的融合,最后达到基因重组。结果成功地构建出几株较为稳定的兼具双歧杆菌和保加利亚乳杆菌生物学特点的融合株。其中融合株B具有良好的耐氧性,并能在有氧、CO_2条件下良好生长。结论通过原生质体融合技术改良双歧杆菌的严格厌氧特性,有利于对双歧杆菌的开发和应用。  相似文献   
82.
"面口合谷收"是我国行之有效的医学经验,是循经远道取穴的杰出代表之一。现代研究表明,在生理或病理情况下大脑皮层手、面区之间存在着竞争依赖性的相互作用。本研究在手阳明经脉的循行、临床上运用合谷穴治疗口面部疾病的基础上,通过针刺合谷穴引起大脑皮层的作用,从手、面区之间功能重组关系,探讨"面口合谷收"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3.
总结刘健华电针傍刺四白穴治疗外伤性面瘫案1则,他认为面瘫患者大脑运动皮层面区兴奋性下降,电针面部局部穴位可兴奋大脑运动皮层面区,修复损伤的面神经,从而治疗面瘫后遗症。  相似文献   
84.
目的探讨放疗联合化疗对肺癌骨转移的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来我院进行诊治的肺癌骨转移患者86例,并将其平均分为2组,即放疗联合化疗组(观察组)和单纯放疗组(对照组)各43例,对比观察2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2组治疗结果对比得知,观察组止痛效果、活动能力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0.7%,对照组为74.4%,差异较显著(P<0.05)。结论临床对肺癌骨转移患者采用放疗联合化疗进行诊治,可减轻病人的痛苦及患者的活动能力,对延长患者的生命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5.
医学是一门最富人文关怀和人性温暖的科学,然而现代医学丢失的正是这种至为宝贵的人性温暖。解剖学因其自身的特殊性,应该成为医学人文教育的基地。我们在解剖教学中通过加强教师人文素养、课堂融入人文内容、常规性举办人文活动等方式开展医学人文素质教育,使解剖学成为一门专业与人文相互渗透的课程。  相似文献   
86.
目的:对针灸治疗抑郁相关临床文献发病量进行趋势分析,了解针灸治疗抑郁的现况及发展趋势。方法:采用循证医学方法,在中国生物医学文献等数据库中电子计算机结合手工检索查找1989年-2008年针灸治疗抑郁的相关文献,运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算频数、频率和构成比,并用非参数的Runs检验进行分析。结果:针灸治疗抑郁相关文献发表数量呈逐年增加趋势,经游程检验Z=-3.972,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灸作为治疗抑郁的一种新兴疗法近年来越来越多地受到人们的重视,但随机对照文献相对较少,需要开展严格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  相似文献   
87.
目的:基于患者主观报告结局指标评价临床上针灸治疗抑郁症的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63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疏肝调神组、穴位浅刺组和非穴位浅刺组。疏肝调神组取四关穴(合谷、太冲)、百会、印堂进行常规针刺,在四花穴(膈俞、胆俞)艾炷直接灸,最后埋皮内针于心俞、肝俞;穴位浅刺组取穴同疏肝调神组,只是针刺深度较疏肝调神组浅,艾灸时间短于疏肝调神组;非穴位浅刺组取穴为疏肝调神组所取穴位旁开10 mm处,操作方法同穴位浅刺组。3组患者每周治疗2次,共治疗12周。观察治疗后及治疗后1个月、3个月症状自评量表(SCL 90)评分,以评价疏肝调神针灸方案对治疗抑郁症的近期效应及中、远期疗效。结果:治疗后各时点,对于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敌对、偏执、精神病性及其他8个维度的评分,疏肝调神组与非穴位浅刺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于抑郁、焦虑、敌对3个维度的评分,疏肝调神组与穴位浅刺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针灸可改善抑郁症患者SCL 90量表评分,运用患者主观报告结局指标可准确地评价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8.
目的:分析对比骨巨细胞瘤的X线平片、CT及MRI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临床与病理证实的55例骨巨细胞瘤的影像表现并结合文献综合分析其特点.结果:55例中位于长骨50例、扁骨5例.X线表现为膨胀性偏心性囊状骨质破坏区,皂泡样改变及骨包壳.CT表现为膨胀性骨质破坏,骨壳基本完整,典型呈皂泡样改变.MRI表现为T1WI为低或中等信号,T2WI为混杂信号.结论:骨巨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表现与影像表现多具有特征性,X线平片、CT及MRI影像多数征象相互对应.平片仍是本病诊断的首选方法,解剖结构复杂的部位,需行CT和MRI检查.  相似文献   
89.
目的:研究观察应用ROC曲线分析鳞状细胞癌抗原在宫颈鳞癌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7月-2013年7月期间在本院及广州市人口和计划生育科学研究所已确诊的宫颈鳞状细胞癌患者40例、非宫颈鳞状细胞癌患者45例以及50例健康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为Ⅰ组、Ⅱ组以及对照组。结果①Ⅰ组的SCC-Ag中位数为2.4 ng/ml,Ⅱ组为1.4 ng/ml,对照组为0.8 ng/ml,Ⅰ组与Ⅱ组、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Ⅱ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SCC-Ag的最佳临界值为1.49 ng/mL,此时特异度为91.2%,灵敏度为75.8%,阴性预测值为76.5%,阳性预测值为87.3%,准确度为84.7%。结论鳞状细胞癌抗原是宫颈鳞癌比较特异的标志,可以作为临床诊断宫颈鳞癌的指标。  相似文献   
90.
OBJECTIVE:To systematically evaluate the curative effect of acupuncture on post-stroke depression(PSD).METHODS:The internet was used to retrieve the Wanfang Medical Data System,Chinese Periodical Net,the Weipu Information Resources System,PubMed and the Cochrane Library Database.Relevant articles,up to September 2010,were manually retrieved.These papers included studies that had performed random and semi-random control trials for the use of acupuncture to treat PSD.Fifteen random control tests involving 1096 patients were included in this study and individual cases,interventional measures and curative effects were extracted from this research.Grade methodological quality evaluation and meta-analysis were performed on these studies.RESULTS:Comparison between the acupuncture group and the Western medicine group for the curative rate on PSD revealed an OR of 1.48,95% CI = [1.11 1.97] and P=0.008.Comparison of obviously effective rate shows that OR=1.39,95% CI=[1.08 1.80] and P=0.01.Comparison of effective rate showsthatOR=0.83,95%CI=[0.631.09]andP=0.18.CONCLUSION:Comparison between the acupuncture group and Western medicine group in treating PSD revealed that there is a statistical difference in curative rate and remarkably effective rate,but no difference in effective rat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