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5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98例住院死亡病历回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我院儿科10年间(1983~1992年)出院小儿19639例其中死亡9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42.
目的通过对我院5年间住院患者资料回顾,收集分析3例急性肺动脉栓塞患者误诊和漏诊的原因,以提高基层医院对急性肺动脉栓塞的重视,减少急性肺动脉栓塞的误诊和漏诊的发生。方法对2008~2012年间住院患者的资料查阅,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例肺栓塞患者1例被误诊为急性心肌梗死,1例被误诊为缺血性脑血管病,还有1例被误诊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结论急性肺动脉栓塞临床表现多样,症状缺乏特异性,基层医院医师对该病认识不够,常引起误诊和漏诊。而急性肺动脉栓塞是直接威胁患者生命的内科危重症之一,需提高警惕,及时诊治。  相似文献   
43.
44.
目的:探讨唐山市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继发急性中耳炎患儿临床治疗分析。方法:将118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继发急性中耳炎患儿分为两组,全部患者给予头孢曲松钠治疗,对照组采用氯霉素滴耳液治疗,观察组采用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入治疗,对比两组疗效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3.22% vs 77.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病原菌转阴率(89.43%)、鼓室压有效降低率(94.92%)显著高于对照组(65.71% and 81.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听力改善程度、起效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对比(6.78% vs 16.9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入联合头孢曲松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继发急性中耳炎的疗效显著,能显著改善患儿临床症状,改善听力水平,促进咽鼓管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45.
目的:探索"从脾论治"法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4年12月由国内6家中医院招募的240例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益气健脾和血祛痰组"和"益气健脾祛痰化瘀组",每组各8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冠心病基础治疗,治疗组分别给予基础治疗联合益气健脾和血祛痰方或者益气健脾祛痰化瘀方。比较3组患者的心绞痛疗效和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并记录受试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益气健脾和血祛痰组心绞痛有效率为74.4%,益气健脾祛痰化瘀组心绞痛有效率为74.7%,高于对照组的5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心绞痛Ⅱ级患者和既往高血脂病史患者两个试验组的心绞痛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个试验组的西雅图心绞痛量表躯体受限维度改善情况均高于对照组;且心绞痛积分得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个试验组中医证候计分表总分、主证积分、次证积分与试验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益气健脾和血祛痰组肢体沉重症状消失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益气健脾和血祛痰组对脘痞症状改善显著高于益气健脾祛痰化瘀组。受试者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从脾论治"法联合常规基础治疗对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显著,在有效改善心绞痛症状的同时能够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46.
"脾主五脏之气"反映脾对机体的整体与系统调控,体现以脾为核心的整体观和系统观。整体上,"脾主五脏之气"在生理观、病理观、发病观与治疗观、养生观等体现脾在五脏中的核心与主导地位。系统上,从脾-心、脾-肺、脾-肝、脾-肾、脾-胃、脾-脑等系统阐释脾与脏腑的相关性及其主导地位,为"脾主五脏之气"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7.
目的探讨"从脾论治"对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脾虚痰浊证患者血同型半胱氨酸的影响及血同型半胱氨酸相关性分析。方法采用多中心、盲法、区组随机、平行对照临床试验设计,选择国内6家医院作为分中心纳入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脾虚痰浊证患者,随机分为益气健脾和血祛痰组、益气健脾化瘀祛痰组和安慰剂对照组,药物干预12周,随访2周。检测心绞痛有效率,血同型半胱氨酸值,血同型半胱氨酸与其他疗效机制指标之间相关系分析,以及安全性指标。结果血同型半胱氨酸与基线变化值历时性分析中,益气健脾和血祛痰组、益气健脾化瘀祛痰组与安慰剂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5-HT、VIP、Ghrelin、NE与血同型半胱氨酸相关系数较高。结论 "从脾论治"可有效降低冠心病患者的血同型半胱氨酸值,并可能干预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  相似文献   
48.
副肿瘤性小脑变性(paraneoplastic cerebellar degenertion,PCD)又称亚急性小脑变性(subacute cerebellar degeneration,SCD),是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praneoplastic neurological syndrome,PNS)引起神经系统的典型损害之一,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PNS)是一种罕见的副肿瘤综合征,并不是由肿瘤转移或直接浸润到神经系统引起,是由免疫反应的改变引起。是一种与恶性肿瘤相关但原因不明的小脑非转移性病变。本文报道1例以副肿瘤性小脑变性为首发症状的肺癌病例,加强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识。该患者即以双下肢行走不稳收入院,表现为小脑受损的症状与体征,脑干受损症状与体征未表现。检查脑脊液生化示,葡萄糖4.73 mmol/L,微量总蛋白548.00 mg/L;脑脊液抗酸、墨汁染色阴性。脑脊液常规示,红细胞数0,白细胞26个/mm~3;副肿瘤相关抗体抗Hu抗体阳性。行胸部增强CT示,左肺上叶前段占位病变,考虑新生物;左肺上叶尖后段纤维条灶索;纵隔内及左肺门区多发淋巴结肿大。结合患者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临床诊断为副肿瘤性小脑变性。早期诊断副肿瘤性小脑变性对于及时发现和根除宿主体内的肿瘤至关重要,尤其小细胞肺癌、乳腺癌、卵巢癌等。有条件可在血液和脑脊液中检测特定的抗神经元抗体,目前发现许多抗神经元抗体与PCD有关,并且对特定的肿瘤类型的早期诊断提供依据,如抗Hu抗体提示小细胞肺癌,抗Yo抗体提示乳腺、卵巢等肿瘤。该病总体预后不良,应积极采取综合治疗手段,控制肿瘤的转移及复发,以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时间,改善生存率。  相似文献   
49.
目的 研究骨性关节炎(OA)软骨组织中细胞因子一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IGF-Ⅱ)的基因表达的变化规律.方法 选取OA患者(6例)和创伤性截肢的患者(5例)的膝关节软骨组织,HE染色光镜观察OA软骨组织病理学特征.采用原位杂交方法定位软骨组织中IGF-ⅡmRNA的表达.提取关节软骨组织的总RNA和蛋白质,RT-PCR和Western印迹杂交方法测定软骨组织中IGF-Ⅱ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结果 OA软骨组织表面粗糙不平,软骨细胞排列紊乱,数目减少,有细胞成簇现象,可见软骨细胞变性、坏死.软骨厚度变薄,基质染色不均匀,有异染性.正常软骨细胞的细胞核与细胞浆中有IGF-ⅡmRNA的表达.与正常成人相比,OA患者软骨组织内IGF-Ⅱ在基因的转录与翻译水平明显降低了75%和63%(P<0.05).结论 细胞因子IGF-Ⅱ在OA软骨细胞中呈低表达状态.IGF-Ⅱ基因的差异表达可能是骨关节软骨退变的发生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0.
目的探讨早期和延期关节镜修复手术对急性膝关节脱位的疗效的影响。方法对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在该院就诊的42例急性膝关节脱位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手术方法分为早期组和延期组。早期组在2~3周内行关节镜修复术,延期组在3周后行关节镜修复术。对两组患者术后疗效和关节稳定性进行随访。结果早期组双股部周径差优于延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关节活动度、Lysholm评分、Irgang评分和Larson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组胫骨前后移动距离不高于5mm的比例为72.7%(16/22),延期组胫骨前后移动距离不高于5mm的比例为55.0%(11/2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组查体伸膝和屈膝检查结果和延期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膝关节脱位可以通过早期手术在关节镜下修复和重建韧带,不会增加术后关节僵硬的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