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5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5 毫秒
11.
西宁市男男性行为人群艾滋病感染情况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西宁市男男性行为人群(MSM)的特征及艾滋病病毒(HIV)感染情况,为MSM人群的艾滋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建议。方法 2008年4月至2009年8月,通过滚雪球法招募男性性行为者进行艾滋病健康问卷调查及相关检测,对相关影响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调查MSM 545人,HIV感染率为4.59%,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为51.93%。51.38%的人自我认同双性或异性取向。近6个月与一个男性发生性交行为的占7.71%,近6个月与男性发生无保护性性行为的比例为73.94%。分析得出该人群的HIV感染分别与家务及待业、近6个月无保护性性行为史、过去1年中有过性病症状史和梅毒有统计学意义(χ2=11.992,P=0.007、χ2=9.232,P=0.002、2χ=12.996,P<0.001、2χ=28.694,P<0.001)。结论 MSM人群中无保护性性行为的比例高,同性和双性性行为并存,家务及待业、近6个月无保护性性行为史、过去1年中有过性病症状史和梅毒的人群,感染HIV的可能性大。这些将可能促进艾滋病在MSM人群中的快速蔓延,应加强对该人群艾滋病性病知识的宣传教育及干预工作,有效控制HIV的进一步传播。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探讨综合治疗方法对新生儿泪囊炎不同年龄组患儿治疗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123眼新生儿泪囊炎患儿,采用泪囊区挤压按摩,泪道加压冲洗,鼻泪管探通等方法综合治疗.[结果]循序采用泪囊区挤压按摩、泪道加压冲洗及鼻泪管探通术能较好地治疗新生儿泪囊炎,总有效率为95.9%.其中,年龄3月以内的患儿泪囊区挤压按摩治愈率显著高于3月以上的患儿(X2=7.485,P=0.006);年龄6月以内患儿泪道加压冲洗或鼻泪管探通成功率亦显著高于6月以上患儿(X2=4.665,P=0.031).[结论]新生儿泪囊炎循序采用泪囊区挤压按摩,泪道加压冲洗,鼻泪管探通的综合治疗,并且根据不同的年龄阶段采用不同的方法,在最佳治疗时机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回顾分析小儿反复肺炎基础疾病的诊断方法和临床特点。方法对77例反复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7例反复肺炎患儿中67例(87.0%)存在基础疾病,其中呼吸系统先天性或获得性解剖异常17例(25.4%),先天性心脏病12例(17.8%),呼吸道吸入11例(16.4%),哮喘7例(10.4%),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6例(9.0%),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和副鼻窦炎各4例(6.0%),肾病、营养不良和原发性免疫缺陷病各2例(3.0%)。结论儿童反复肺炎多存在基础疾病,最常见的是先天性或获得性呼吸系统解剖异常,其次为先天性心脏病、呼吸道吸入、哮喘和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等。各种基础疾病各有其病史、体格检查和X线胸片表现特点。特殊检查如胸部CT和纤维支气管镜等是儿童反复肺炎基础疾病进一步诊断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4.
后斜韧带(POL)是膝关节后内侧角的主要韧带结构。POL损伤可产生膝关节旋转不稳,降低患者生活质量。目前,随着人们对健康的重视提升,运动人数不断增加,POL损伤的发生率逐年升高,但有关POL损伤相关研究较少,对POL在膝关节旋转稳定性中的应用价值缺乏系统性认识。该文从POL解剖学、生物力学、损伤机制及类型、临床诊断及POL修复或重建在膝关节旋转不稳定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展开综述,以提高对POL的认识,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维甲酸对软骨细胞凋亡功能的影响及细胞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6(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binding protein 6,IGFBP-6)的表达规律.方法 胰酶消化法体外培养兔的软骨细胞;全反式维甲酸(ATRA)作用软骨细胞株;细胞免疫化学观察软骨细胞中Ⅱ型胶原的合成和分泌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软骨细胞株细胞凋亡率;采用RT-PCR半定量分析软骨细胞中IGFBP-6 mRNA的表达;应用Western印迹杂交鉴定软骨细胞中IGFBP-6蛋白质的表达.结果 1×10-6mol/L剂量的ATRA作用软骨细胞24 h,ATRA抑制了软骨细胞中Ⅱ型胶原的分泌;1×10-6mol/L剂量的ATRA使软骨细胞凋亡率增加250%,出现明显亚二倍体峰(凋亡细胞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TRA使软骨细胞中IGFBP-6 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分别增加了128%和1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维甲酸负性调节软骨细胞分泌功能,促进软骨细胞凋亡;维甲酸可能通过调控靶基因IGFBP-6的基因转录和翻译,发挥对软骨细胞的促凋亡作用.  相似文献   
16.
我们采用表面羟基磷灰石(hydroxyapatite,HAP)涂层制备HAP/AZ31B镁合金复合生物材料,检测镁合金生物材料的细胞毒性和生物适应性,为可降解镁金属植入材料在新型医用生物材料领域中的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 制备氨茶碱贴片,并研究其经脐部给药后家兔体内的药动学特征。方法 采用流涎工艺制备氨茶碱贴片,以离体大鼠腹部皮肤为透皮屏障,采用改良Franz法优选渗透促进剂。健康家兔分别经灌胃氨茶碱溶液、背部与脐部敷贴氨茶碱贴片后,HPLC测定体内血药浓度,计算药动学参数,评价药动学特征。结果 质量分数3%的薄荷脑-丙二醇(1∶1)混合渗透促进剂为药物的最佳渗透促进剂,稳态透皮速率为(9.08±0.21) μg·cm-2·h-1。氨茶碱溶液灌胃、贴剂背部与脐部敷贴后家兔体内的主要药动学参数:ρmax分别为(13.42±1.10)、(4.53±0.39)和(5.77±0.44) μg·mL-1;tmax分别为(1.83±0.29)、(5.67±0.58)和(4.33±0.58) h;AUC0→t分别为(47.65±3.46)、(31.65±4.11)和(39.97±3.14) μg·h·mL-1;t1/2分别为(1.90±0.30)、(2.45±0.07)和(1.90±0.06) h;Ka分别为(2.01±0.55)、(0.33±0.02)和(0.55±0.04) h-1tlag分别为(0.19±0.04)、(0.59±0.03)和(0.32±0.19) h;以灌胃给药组为对照,背部给药与脐部给药相对生物利用度分别为(67.41±19.11)%、(84.81±18.03)%。结论 成功制备了经皮渗透性能良好的氨茶碱贴片。与灌胃给药相比,该贴片经背部、脐部敷贴给药后家兔体内血药峰浓度明显降低,达峰时间延迟;且脐部给药较背部给药生物利用度显著增高,脐部给药有利于氨茶碱经皮吸收。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维甲酸诱导的软骨细胞凋亡病理过程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6(IGFBP-6)的表达规律进行研究。方法:1&#215;10^-6mol/L的全反式维甲酸(ATRA)作用体外培养兔的软骨细胞株,观察软骨细胞中Ⅱ型胶原的合成变化,检测软骨细胞株细胞凋亡率。采用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印迹杂交分析软骨细胞中IGFBP-6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结果:ATRA(1&#215;10^-6mol/L)作用软骨细胞24h,ATRA抑制了软骨细胞中Ⅱ型胶原的合成,并使软骨细胞凋亡率增加了250%(P〈0.05)。ATRA使软骨细胞中IGFBP-6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分别增加了140%和195%(P〈0.05)。结论:维甲酸可能通过负性调控靶基因IGFBP-6的基因转录和翻译,发挥对软骨细胞的促凋亡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二(噁)英(TCDD)对调控成骨肉瘤细胞(SaOS-2)凋亡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6(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binding protein 6,IGFBP-6)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应用1×10-9、1×10-8、1×10-7 mol/L浓度的TCDD作用于SaOS-2细胞株,采用四甲基偶氮噻唑蓝(MTT)法检测TCDD对SaOS-2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SaOS-2细胞株细胞凋亡率,采用对硝基酚磷酸盐法测定SaOS-2细胞内碱性磷酸酶(ALP)的活力,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半定量分析SaOS-2中IGFBP-6 mRNA的表达,采用Western印迹杂交鉴定SaOS-2中IGFBP-6蛋白的表达.结果 在1×10-9、1×10-8、1×10-7 mol/L TCDD浓度下SaOS-2的增殖指数分别为18.4±4.5、22.5±3.6、29.4±4.2,SaOS-2 ALP的活力分别为1.12±0.28、1.58±0.14、1.96±0.17 U/mg Pro,均高于对照组;且1×10-7、1×10-8 mol/L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10-7 mol/LTCDD浓度组的细胞凋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个不同浓度组的mRNA表达和1×10-7 mol/L TCDD组蛋白的表达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低浓度的TCDD对SaOS-2的凋亡代谢具有拮抗作用.TCDD对SaOS-2内IGFBP-6基因表达的抑制效应,可能是TCDD参与骨肿瘤发生及生长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