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4篇
医药卫生   94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陈旺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0,16(13):2722-2723
目的 观察白冰栓外治Ⅱ期内痔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6例患者随机分到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均为48例,治疗组用白冰栓睡前塞肛,对照组用马应龙麝香痔疮栓睡前塞肛,治疗14天,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和各主要症状的积分改变.结果 治疗组痊愈20例,显效15例,有效11例,无效2例;对照组痊愈14例,显效12例,有效18例,无效4例;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便血、脱出、痔核体积疗后积分别为(0.85±0.70)分、(0.65±0.55)分、(0.76±0.59)分;对照组便血、脱出、痔核体积疗后积分别为(1.51±1.04)分、(1.36±1.21)分、(1.59±1.03)分;治疗后两组便血、脱出、痔核体积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白冰栓外治Ⅱ期内痔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2.
目的:评估Vessel-X经皮椎体强化系统(Vesselplasty)治疗溶骨性后壁破损型椎体转移瘤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19例(21个节段)溶骨性后壁破损的椎体转移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男15例,女4例;年龄40~85(66.00±10.25)岁,术前均因腰背部的疼痛剧烈影响生活前来就诊,均通过CT诊断为椎体后壁破损型转移瘤。所有患者采用Vesselplasty技术进行治疗,其中19个椎体采取单侧椎弓根穿刺、2个椎体采取双侧椎弓根穿刺。术前及术后1、3 d分别记录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术后复查X线片及CT观察有无骨水泥渗漏情况,并记录其他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19例患者手术过程均顺利,术后患者疼痛显著改善,手术前后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个椎体发生少量骨水泥渗漏,为椎静脉丛渗漏,但术后无临床症状。结论:采用Vesselplasty技术治疗椎体溶骨性后壁破损型的转移瘤,可减轻患者胸腰背部疼痛症状,明显提高生活质量,骨水泥渗漏发生率较低,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83.
烟雾病是一种病因未明、以双侧颈内动脉终末段与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起始部慢性进行性狭窄或闭塞为特征,继发颅底异常血管网形成的一种脑血管疾病[1]。烟雾病可合并多种疾病,但合并银屑病罕见。1996年Kazumata等[2]报道首例儿童烟雾病合并银屑病;2014年江汉强等[3]报道了首例成人缺血型烟雾病合并银屑病。本文报道一例成人首发出血型烟雾病合并银屑病患者。  相似文献   
84.
目的:采用Meta分析探讨卵圆孔未闭(PFO)与偏头痛发病的相关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CNKI、VIP、WanFang Data及CBM数据库,收集观察PFO与偏头痛发病相关性的病例对照研究或横断面研究或队列研究,检索时限从建库至2018年8月1日。由两名评价者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进行NOS文献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30篇文献,样本量为9 177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偏头痛组与健康对照组PFO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3.19,95%CI为2.20~4.63,P0.01),先兆偏头痛组与健康对照组PFO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3.71,95%CI为2.13~6.46,P0.01),无先兆偏头痛组PFO发生率高于健康对照组(OR=1.48,95%CI为1.09~2.00,P=0.01),先兆性偏头痛组PFO发生率高于无先兆性偏头痛组(OR=2.32,95%CI为1.96~2.76,P0.01)。PFO组的偏头痛率高于健康对照组(OR=2.58,95%CI为1.57~4.25,P0.01)。结论:PFO与偏头痛存在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85.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对急性缺血性卒中(AIS)血管内治疗患者颅内出血转化(ICH)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研究,连续收集我科实施血管内治疗的AIS患者106例,依据是否静脉应用标准剂量替罗非班分为替罗非班组和非替罗非班组,分析2组ICH类型并观察90 d预后转归。结果:106例AIS患者,1例(0.9%)发生替罗非班相关血小板减少症,替罗非班组的高血压、吸烟患者显著高于非替罗非班组(P<0.05),而心房颤动患者远低于非替罗非班组(P<0.001);但2组症状性颅内出血转化(sICH)发生率分别为8.5%(5/59)与10.6%(5/4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标准剂量替罗非班不增加AIS患者血管内治疗的sICH风险。  相似文献   
86.
目的:总结中医体质与膝骨关节炎相关性研究现状,探讨膝骨关节炎患者中医体质分布规律。方法:检索Pub Med、Embase、Cochrane、CNKI、VIP、万方、CBM,采用Stata 1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十项研究(膝骨关节炎患者4161例)。结果表明,平和质、阳虚质、血瘀质占膝骨关节炎患者的比例分别为23%(14%~33%)、22%(21%~23%)、20%(13%~26%)。阳虚质是膝骨关节炎的危险因素,OR=2.43(1.49,3.95),而平和质和血瘀质人群膝骨关节炎发病风险的OR值分别为0.48(0.13,1.82)和0.70(0.50,0.98)。结论:本研究为中医药防治膝骨关节炎提供了临床证据,阳虚质与膝骨关节炎关系最为密切。  相似文献   
87.
MicroRNAs(MiRNAs)是一类内源性非编码小分子RNA,一般含有19~25个寡核苷酸,通过与靶mRNA 3’端非翻译区(3’UTR)完全或不完全互补配对,引起mRNA降解或翻译抑制,发挥基因调控作用。MiRNAs在多种生物学过程中都有重要作用,其异常调节会导致各种疾病发生,所以miRNAs被认为可能是新的治疗靶点。MiRNAs在遗传药理学中的作用最近才被研究。化学物质、药物、激素或者是病理状态引起的miRNAs表达的改变可能会导致药物代谢和药物效应的改变。本文主要从miRNAs对细胞色素P450代谢酶和核受体的转录后调控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8.
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Ⅱb/Ⅲa与纤维蛋白原的结合是血小板聚集的终末共同途径,因而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可有效地预防血小板介导的血栓形成。本文对血栓形成的机制以及近年来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在抗血栓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89.
目的 评估血管内治疗后循环大血管闭塞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LVO)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于临沂市人民医院行血管内治疗的82例后循环AIS-LVO患者资料.采用改良脑梗死溶栓(mTICI)分级评价血管再通情况,其中mTICI分级≥2b级为血管成功再通;采用改良Rankin量...  相似文献   
90.
刘中龙  张晓红  陈旺 《安徽医药》2017,38(11):1409-1412
目的 分析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ACS)心率减速力(DC)指标变化特点及其与心率变异性(HRV)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6年9月至2017年7月期间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心内科确诊为ACS的119例患者(ACS组),为研究对象,将ACS组分为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和急性心肌梗死(AMI)组,选择同期本院门诊体检者中年龄、性别相仿并接受动态心电图检查的52例健康者(健康对照组)为对照组,检测两组患者24 h动态心电图,并应用美国DMS公司动态心电图Net版分析系统对两组研究对象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包括DC指标和HRV时域指标[24 h正常RR间期标准差(SDNN)、全程相邻窦性R-R间期之差的均方根值(rMSSD)、相邻正常RR间期差值>50 ms的心搏数占总RR间期数的百分比(PNN50)]。比较3组患者DC、HRV各指标的差异,探讨ACS患者DC和HRV指标相关性。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比较,UAP组及AMI组DC值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UAP组及AMI组D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UAP组及AMI组SDNN、rMSSD、PNN50较对照组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AMI组SDNN较UAP组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rMSSD、PNN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CS组患者的DC值与SDNN、PNN50、rMSSD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329、0.201、0.187(P均<0.05),均为正相关。结论 DC可作为定量反映ACS患者迷走神经受损程度的可靠心电学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