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8篇
医药卫生   9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71.
目的:本文主要研究细胞凋亡研究中c-fos,p53和c-myc等基因的表达,方法:经8-Br-cAMP诱导人食管癌Eca-109细胞凋亡,应用原位杂交技术对c-fosp53和c-myc基因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经过诱导的试验组和不经诱导的对照组c-fosp53和c-myc基因的表达差异有显著性(P〈0.001)。结论:提示这些基因在细胞凋亡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2.
目的 :观察自体外周血树突状细胞(DC)诱导的淋巴因子激活杀伤 (LAK )细胞对原代肝癌细胞的杀伤活性。方法 :从肝癌患者外周血分离单个核细胞 ,以人粒 /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GM CSF)和白细胞介素(IL ) 4诱导扩增DC ,以四甲基噻唑蓝(MTT )方法观察单独应用IL 2诱导的LAK细胞组和联合应用DC组对肝癌细胞的杀伤活性。结果 :联合应用DC组对肝癌细胞杀伤活性 [( 3 0 76± 1 44 ) % ]明显比单独应用LAK细胞组的活性 [( 18 2±1 2 9) % ]高 ,P <0 0 1。结论 :DC可以提高效应细胞对靶细胞的杀伤活性 ,提示DC在肝癌的预防及治疗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3.
目的 探讨体外CIK细胞(cytokine-induced killer)对肿瘤细胞的细胞毒作用.方法 从健康人外周血分离淋巴细胞,经过IFN γ、CD3McAb、IL-2诱导、培养,获得CIK细胞.FACS检测CIK细胞的表型;用CFSE标记靶细胞以区分效应细胞,再以PI染色,FACS检测靶细胞的死亡率.结果 CIK细胞高度表达CD3、CD8 、CD3 CD8 、CD3 CD56 ,依次为089.33%、46.26%、58.98%、30.83%.CIK对NK敏感的K562及不敏感HL60、Hela均表现出较强杀伤活性.结论 细胞因子IFN γ、CD3McAb、IL-2体外诱导的单核细胞具有强大的增殖力和杀伤活性及非MHC限制性.  相似文献   
74.
bcr/abl融合基因检测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患者bcr/abl融合基因检测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治疗效果判断及微小残留病灶监测方面的价值。方法:应用RT蛳PCR方法定期检测羟基脲(Hu)联合α蛳干扰素(IFN蛳α)与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蛳HSCT)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前后bcr/abl融合基因表达情况。结果:IFN蛳α治疗组与allo蛳HSCT治疗组完全血液学缓解率分别为85.7 %、100 %,两者差异无显著性(P>0.01);两组分子生物学缓解率分别为9.52 %、87.5 %,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bcr/abl融合基因监测可以作为CML评价疗效的指标,适用于微小残留病变的监测。  相似文献   
75.
我院外科 1981年以来 ,共收治肝脓肿 98例 ,其中初诊时误诊 14例 ,占 14 3 %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误诊 14例中 ,细菌性肝脓肿 13例 ,占 92 8% ,阿米巴性肝脓肿 1例 ,占 7 2 % ;男 11例 ,女 3例 ;年龄最大 71岁 ,最小 3岁 ,平均年龄 46 8岁 ;入院前病程 8~ 40d ,平均 14d。发热 14例 ,肝区疼 12例 ,肝区肋间隙压疼 12例 ,右下胸疼 9例 ,上腹疼4例 ,右上腹疼 6例 ,腰疼 1例 ,咳嗽、咯痰 3例 ,白细胞升高者10例 ,部分病例出现中性粒细胞核左移 ,AKP增高 9例 ,14例脓液行细菌培养 ,其中培养出大肠杆菌 2例 ,金黄色葡萄球菌 3例 ,其…  相似文献   
76.
目的探讨bcr/abl融合基因检测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治疗效果及微小残留病灶监测方面的价值。方法应用RT—nested—PCR方法定期检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治疗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患者前后融合基因表达情况。结果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在移植后1个月到2个月bcr/abl融合基因转阴率为76%,100天转阴率达88%。结论RT—nested PCR方法检测bcr/abl融合基因可以作为临床诊断、判定预后的指标,适用于微小残留病变的监测。  相似文献   
77.
肿瘤血管生成与nm23基因表达及胃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肿瘤血管生成与转移抑制基因nm23-H1的表达及胃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 对93例胃癌手术切除标本,检测nm23H1基因蛋白的表达,分析微血管密度和血管上皮生长因子的表达情况。结果 伴有淋巴结转移组MVD、VEGF指数明显高于不伴有淋巴结转移组,而nm23-H1的表达则相反同时nm23低表达组的MVD显著高于nm23高表达组,P〈0.05。结论MVD、VEGF和nm23在胃癌淋巴细胞  相似文献   
78.
目的 :本文主要研究人食管癌 10 9细胞株经 8 Br cAMP诱导后细胞凋亡的发生。方法 :用TUNEL法观察诱导后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人食管癌 10 9例细胞株自发凋亡率为 10 3% ;经 8 Br cAMP诱导后凋亡倾向细胞增加。结论 :8 Br cAMP具有促进人食管癌细胞凋亡倾向的效应。  相似文献   
79.
 【摘要】 目的 研究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的染色体异常核型及其与临床特征和近期疗效的关系。方法 采用骨髓细胞短期培养法、吉姆萨显带对110例ALL患者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 110例ALL患者中,正常核型71例(64.5 %),异常核型39例(35.5 %),染色体核型结构异常者24例(21.8 %),数目异常者11例(10.0 %),结构及数目异常者3例(2.7 %),异常复杂核型1例。伴有t(9;22) (q34;q11)的ALL患者疗效差于其他患者(确切概率法,P=0.045),伴有t(9;22)(q34;q11)的成年人ALL与儿童ALL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确切概率法,P=0.506)。结论 ALL患者的染色体核型异常具有随机性,较常见的有t(9;22)(q34;q11)、 t(4;11)(q21;q23),其疗效较差。  相似文献   
80.
患者男,3岁。因“间断发热7d,发现血象异常1d”于2012年2月29日入我院。患者7d前无明显诱因发热,峰值38.3℃,伴阵发性咳嗽,咳少量白痰、食欲缺乏、乏力,按“上呼吸道感染”治疗效果欠佳。既往体健,无血液及其他系统疾病史,无化学毒物及放射性物质接触史,否认家族有类似疾病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