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7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15篇
医药卫生   405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11.
淮安市居民食道癌危险因素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112.
目前,呼吸系统应用的中成药品种和剂型多种多样,临床疗效差别很大,应用不当可能发生不良反应.现就临床用药过程中常见及可能发生的问题,归纳如下.  相似文献   
113.
泡型肝包虫病肝内外转移的CT及MRI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肝泡型包虫合并肝内外转移的影像学特点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8例肝泡型包虫合并肝内外转移患者,分析其颅脑、胸、腹部CT及MRI特点。结果8例中,肝内、脑转移3例;脑、双肺转移3例;脑、肾转移1例;左后下纵隔转移1例。颅脑转移MRI表现为圆形、边缘光滑的多发囊性占位,与脑脊液信号相似,囊肿周围无水肿。囊周围钙化显示为低信号。肺转移CT表现为小囊肿周围有结节状或团块状钙化。肾转移CT表现为实质内可见类圆形低密度小囊,囊周有不规则沙粒样钙化。左下纵隔转移CT表现为囊性病变周围有结节状钙化。且以上8例实验室检查均为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囊液抗原皮内试验和补体结合试验阳性。结论CT及MRI是诊断肝泡型包虫及肝内外转移病变主要的辅助检查方法,其特征性钙化结合实验室检查可以为临床的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4.
胡旭  刘丽琴  姜良铎 《中国中医急症》2007,16(10):1224-1225
成人反复上呼吸道感染者大多存在内伤基础疾病,感外邪后症状不典型。缓解期治疗以扶正固表为主,根据辨证可采用益气固表法、补肾健脾法、益气养阴法等;缓解期并非皆属虚证,治疗亦当注意祛邪以调理脏腑机能。  相似文献   
115.
双叶中心血流机械瓣(St Jude Mcdial)系中心血流,跨瓣压差低,有效开口面积大,血栓形成及栓塞低等优点,目前逐步取代Bjork—Shilcy Medtrohic Hall等碟瓣。我院于1990年5月~1990年7月采用加拿大产CarboMedics(与St Jude Medical同一类型,系热解碳低瓣架中心血流双叶瓣)置换二尖瓣3例。  相似文献   
116.
CYP2E1 、 GSTT1 、GSTM1基因型与食管癌关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研究CYP2E1Rsa1,Rsa I,GSTT1,GSTM1基因多态性和烟酒茶嗜好及其相作作用与食管癌刎感性的关系。[方法]在食管癌高发区淮安市进行了一个病例对照组研究(食管癌144例,人群对照233例),调查地象的烟酒茶嗜好习惯,以PCR扩增,Rsa,I内切酶消化,分析CYP2E1的基因型,以多重PCR驻京GSTT1,GSTM1基因型,[结果](1)对照组GSTM1基因型频度及饮茶状况分布与食管癌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携带GSTM1正常基因型或有饮茶习惯者发生食管癌的危险性显著降低。(2)在不同烟酒茶嗜好者中,CYP2E1,GSTT1和GSTM1基因型对食管癌发生的影响有所不同。[结论](1)携带GSTM1正常基因型或饮茶能降低食管癌发生的危险性。(2)在食管癌发生中存在环境因素与遗传因素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17.
触摸护理在硬膜外麻醉中的应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胡旭  胡玉翠 《山东医药》2004,44(5):19-19
手术和麻醉作为刺激源,常使患者产生较强的生理、心理反应,严重时可影响手术的正常实施。2003年1~6月,我们对56例采用硬膜外麻醉患者施行触摸护理,以改善其不良生理、心理反应,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8.
目的:对经皮穿刺球囊压迫术( PBC)治疗三叉神经痛穿刺路径的重要组织结构进行解剖学研究,为提高 手术过程中穿刺的成功率,降低穿刺相关并发症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取3 例福尔马林固定的完整男性头颅标本。 上方去除脑组织,显露卵圆孔。模拟Hartel 前入路,从标本唇联合外侧2 cm处进针,另2 个参考点为患者瞳孔下方 1 cm处及颧弓水平外耳道前3 cm处,直视卵圆孔调整穿刺针位置,将穿刺针放置卵圆孔,根据穿刺针穿刺路径逐 层分离组织,记录穿刺路径周围组织结构。结果:穿刺路径上经过的肌肉结构有颊肌、咬肌、翼内肌、翼外肌;血 管结构有面动静脉、面横动静脉、上颌动脉及其分支如咬肌支、颊肌支;主要神经为面神经的分支颊神经;以及皮肤、 腮腺、副腮腺、腮腺管、颊脂体等结构。结论:使用穿刺针进行穿刺时难免对神经、肌肉、血管等结构有所损伤, 但单次穿刺对上述解剖结构的损伤多症状轻微,严重的损伤多来自于锐性针尖的直接切割以及反复多次的穿刺造成 的医源性损伤。使用内含针芯的钝缘穿刺针以及不完全退针可显著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同时三维CT、立体定 向技术、神经导航技术的运用可大幅提升穿刺成功率,减少穿刺相关损伤。  相似文献   
119.
目的 探讨末端驱动型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对脑卒中患者下肢步行能力、下肢运动功能、步态及平衡功能的影响。 方法 将2018年8月至2019年8月在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治疗的、符合纳入标准的39例脑卒中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训练组(21例)和对照组(18例)。2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包括偏瘫肢体综合训练、中频脉冲电刺激等,对照组在此基础上接受减重平板步行训练,训练组接受末端驱动的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每日1次、每次20 min、每周6 d、持续4周。治疗前,治疗4周后(治疗后),采用功能性步行分级(FAC)、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下肢部分(FMA-LE)、威斯康星步态量表(WGS)及Berg平衡量表(BBS)进行评定。 结果 治疗前,2组患者FAC、FMA-LE、WGS及BB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各项指标均较组内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且训练组治疗后FAC分级[(2.61±0.70)级]、WGS[(23.29±3.85)分]及BBS评分[(35.40±8.41)分]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 结论 末端驱动型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较传统康复治疗,能更好地改善脑卒中患者的步行能力、步态及平衡功能。  相似文献   
120.
角膜营养不良是一组与遗传有关的原发性、具有病理学组织学特征的疾病[1].根据遗传方式、解剖部位、临床表现等,该病可有多种分类.但临床上常根据角膜受累层次分为前部、实质部及后部角膜营养不良.Meesmann's角膜营养不良就是前部角膜营养不良的一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