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4篇
医药卫生   107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胃癌组织中Fas、FasL与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Fas、FasL及PCNA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0例胃癌组织、癌旁组织、距肿瘤边缘5cm组织及10例正常胃黏膜中Fas、FasL表达,并对正常胃黏膜和肿瘤组织中PCNA表达进行检测。结果:胃癌的TNM分期、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与Fas、FasL表达无关(P>0.05),与PCNA表达有关(P<0.01)。结论:Fas、FasL表达与胃癌发生有关,与胃癌进展无关;Fas/FasL系统可能在胃癌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PCNA是反映胃癌细胞增殖活性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82.
【病例】女,56岁。主因进食哽噎感1年入院。患者于1年前无明显诱因进食干硬食物时出现哽噎感,近期出现上腹部饱胀不适,不伴反酸、嗳气、烧心,无恶心、呕吐,无柏油样便病史。查体:一般情况可,营养中等,心率、血压均正常。全身皮肤、巩膜无黄染。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腹平坦,未触及明显包块,肛门直肠指检未触及肿物。行胃镜检查示:食管通畅,贲门下前壁可见一长圆形肿物,约3 cm×3 cm×2 cm大小,表面光滑,触之软。考虑贲门下小弯侧黏膜下肿瘤。行上消化道造影示:胃体小弯侧可见一类圆形充盈缺损,大小约3·5 cm×2·3 cm,边缘锐利清晰,有…  相似文献   
83.
E-Cadherin在进展期胃癌转移淋巴结中的再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进展期胃癌及其转移淋巴结中上皮型钙粘蛋白(E-Cadherin,E-Cad)及其mRNA表达,从而为胃癌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提供依据及线索。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方法观察比较E-Cad在进展期胃癌原发灶及转移淋巴结中的表达;同时用逆转录-多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上述标本中E-Cad基因的表达,并对其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1)在38例胃癌原发灶中94.7%(36/38)E-Cad表达程度减低,21.1%(8/38)胃癌转移淋巴结中E-Cad再表达阳性,其中高分化胃癌的再表达阳性率为35.3%(6/17);中低分化胃癌的再表达阳性率为9.52%(2/21)。高分化癌相对于中低分化癌更易出现E-Cad的再表达阳性,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RT-PCR结果显示,38例原发灶组织及相应转移淋巴结均检测到不同程度的E-Cad mRNA表达。E-Cad mRNA在胃癌的表达量(0.737±0.010)明显低于胃正常黏膜表达量(0.799±0.018),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合临床病理参数分析,高分化胃癌转移淋巴结中E-Cad mRNA表达高于低分化胃癌转移淋巴结,管状腺癌转移淋巴结中E-Cad mRNA表达高于粘液腺癌转移淋巴结。结论E-Cad基因变化与肿瘤的发生、浸润、转移有关,E-Cad基因治疗可作为胃癌治疗的靶点。  相似文献   
84.
胃癌、大肠癌与端粒酶活性及DNA倍体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胃、大肠癌与端粒酶表达活笥及DNA倍体的关系。方法:端粒重复扩增酶联免疫吸附法(TRAP-ELISA法)检测肿瘤及无瘤残端粘膜端粒酶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肿瘤的DNA倍体。结果:肿瘤瘤体端粒酶阳性者占84.0%(42/50),无瘤残端酶阳性者占2.0%(1/50);端粒酶阳性肿瘤中异倍体肿瘤占52.38%(22/42),而端粒酶阴性肿瘤无异倍体出现;端粒酶阳性瘤体平均直径6.5cm,阴性瘤  相似文献   
85.
大肠癌组织HLA-I基因蛋白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大肠癌组织HLA-I蛋白的表达.方法 41例大肠癌组织中,14例是高分化腺癌,17例是中分化腺癌,10例是低分化腺癌.用抗HLA-I抗原的单克隆抗体做免疫组织化学分析.结果阳性组织中细胞膜和细胞浆着色.HLA-I在大肠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36.59%,在正常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80%,P<0.05.在不同组织学分级中,HLA-I表达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淋巴结转移与否的癌组织中HLA-I表达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大肠癌组织中HLA-I基因蛋白表达下降,不同组织学分级表达有统计学差异,淋巴结转移与否无统计学差异.  相似文献   
86.
目的 研究C-erbB-2和多药耐药相关蛋白1(multidrug resistance-associated protein1,MRP1)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53例大肠癌患者的癌组织、正常大肠组织进行C-erbB-2和MRP1检测,结果与临床病理指标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C-erbB-2和MRP1主要在细胞膜和(或)细胞浆内表达.C-erbB-2在大肠癌及正常组织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6.6%和24.5%,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1).C-erbB-2在Dukes A+B与Dukes C+D、淋巴结转移与无淋巴结转移、侵及浆膜与未侵及浆膜分组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1.3%和67.6%、70.0%和39.1%、67.6%和36.8%,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C-erbB-2的表达与年龄、性别、分化程度、生长部位、肿瘤大小等临床病理指标均无关.MRP1在大肠癌及正常组织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9.1%和15.1%,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1).MRP1的表达与大肠癌的临床病理指标均无关.C-erbB-2与MRP1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0.478,P<0.01).结论 C-erbB-2可能参与了大肠癌的发生、侵袭和转移,可能与预后有关;MRP1可能与大肠癌的发生及原发性多药耐药性有关,可能是独立于病理学特征之外的分子参数; MRP1和C-erbB-2在大肠癌发生、发展中可能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87.
原发于胃的横纹肌肉瘤极为罕见 ,在目前所能查到的文献中尚未见报道 ,现将笔者收治的 1例胃横纹肌肉瘤患者资料报道如下。1 病例报告患者 ,女 ,38岁 ,主因大便带血 ,间或黑便 7d入院。上消化道钡餐造影显示胃窦部一充盈缺损 ,胃镜活检病理证实为胃横纹肌肉瘤。行胃横纹肌肉瘤根治切除术 ,术中见肿瘤位于胃窦部前壁 ,大小约 3cm× 4cm×4cm ,未侵及周围器官 ,在胃小弯侧及幽门上下方可触及 3个肿大的淋巴结。术后予以VAC方案化疗。病理检查 :标本为切除之远端胃 ,近胃窦部前壁见一突起于黏膜面之肿物 ,大小约 3.3cm× 4 .5cm…  相似文献   
88.
胃癌患者血清P_(53)抗体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胃癌患者血清P53 抗体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 ,以及手术前后血清P53 抗体的动态变化规律。方法 :采用ELISA方法对原发胃癌患者 4 6例 ,良性胃部疾病患者和正常人各 30例 ,以及胃癌患者术前和术后 7d进行血清P53 抗体检测。结果 :4 6例原发胃癌患者中有 12例血清P53 抗体阳性 ,阳性率为 2 6 1%。胃癌患者血清P53 抗体指数和吸收率与肿瘤的病理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密切的关系 (P <0 0 5 )与患者性别、年龄、原发肿瘤大小、部位无明显的关系 (P >0 0 5 )。术后 7d较术前血清P53 抗体指数、吸收率和阳性率明显下降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血清P53抗体用于胃良恶性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具有良好的特异性。术后血清P53 抗体水平明显下降 ,动态检测血清P53 抗体水平 ,对于判断预后可能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89.
目的:研究Fas/FasL在同一胃癌患者不同部位胃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与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方法:利用免疫组化法对50例同一患者胃癌组织、癌旁交界组织、距肿瘤边缘5cm处、正常组织的Fas/FasL表达进行检测,检验上述组织中Fas/FasL表达的差异。结果:比较肿瘤组织、癌旁交界组织与正常组织Fas的阳性表达率(100%)和FasL的阳性表达率(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距肿瘤边缘5cm处(96%)与正常组织(100%)的Fas阳性表达率和FasL的阳性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不同分化的肿瘤组织中Fas/FasL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癌中存在Fas表达的下调和FasL表达的上调,Fas/FasL系统可能泰与了胃癌细胞的免疫逃避机制.  相似文献   
90.
以凋亡方式进行的程序性细胞死亡,在很多生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失调可导致许多疾病的发生,包括自身免疫、癌肿、肿瘤耐药性的获得、脑卒中、某些退行性变和艾滋病。凋亡是由很多膜受体及胞浆蛋白参加的一系列分子事件导致的一种细胞主动自杀过程。免疫系统细胞的存活和死亡受一组细胞表面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