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4篇
医药卫生   107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拔T管后引起胆汁性腹膜炎是一种少见而严重的并发症,有发生中毒性休克的报告。作者遇到一例报告如下。患者,女,31岁。主因反复发作性上腹部绞痛10年加重1个月入院。B超提示胆总管结石,肝内外胆管扩张,慢性胆囊炎。术中见胆囊壁增厚,腔内无结石,胆总管增粗,内径约1.7cm,内有2.0cm×1.5cm×1.5cm结石一枚,行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探查远端通过7号探子,近端及左右肝管无结石及狭  相似文献   
102.
安定、异搏定防治急性有机磷中毒致心脏损害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急性有机磷中毒 ( AOPP)常可致心脏损害 ,严重时可发生心脏骤停 ,乃重度 AOPP的主要死因之一 [1,2 ]。故探索早期有效防治措施 ,减轻或避免心脏损害 ,对降低 AOPP病死率具有重要临床价值。我们选用安定 异搏定对 70例 AOPP患者进行了防治心脏损害的临床治疗观察 ,取得较满意疗效 ,现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以 1997年 3月至 1999年 3月急诊收治的 AOPP患者为观察对象 ,共计 70例 (男 2 5例 ,女 4 5例 ) ,年龄 18~ 54( 30 .4± 14.6)岁。 70例患者中喷洒农药致皮肤吸收中毒 11例 [对硫磷 ( 160 5) 6例、甲胺磷 2例…  相似文献   
103.
目的探讨进展期胃癌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 kappa B,NF-κB)蛋白的表达与α-catenin及β-catenin在转移淋巴结内癌细胞中的再表达情况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方法分别检测了NF-κB在原发灶和α-及β-catenin在86例进展期胃癌原发灶及其相应转移淋巴结内癌细胞的表达情况。结果胃癌原发灶中81.40%(70/86)出现NF-κB阳性表达,43.02%(37/86)转移淋巴结内癌细胞中出现α-及β-catenin的再表达阳性,NF-κB与肿瘤的分化程度、病理类型密切相关(P<0.05),α-及β-catenin在转移淋巴结内的再表达与肿瘤的分化程度密切相关(P<0.05),α-catenin在转移淋巴结内的再表达与肿瘤的病理类型密切相关(P<0.05),β-catenin在转移淋巴结内的再表达与肿瘤的病理类型无关(P>0.05),NF-κB的表达与α-及β-catenin在转移淋巴结内癌细胞中的再表达情况与肿瘤的大小及浸润程度无关(P>0.05)。α-及β-catenin在转移淋巴结内再表达存在相关关系(P<0.05),NF-κB在肿瘤原发灶的表达与α-及β-catenin在转移淋巴结内的再表达无相关关系(P>0.05)。结论NF-κB的表达与进展期胃癌的发展过程密切相关,α-及β-catenin在转移淋巴结中的再表达是进展期胃癌发生的重要事件,二者协同发挥作用,并对癌细胞在转移灶中的聚集生长起重要作用,联合评价其功能具有更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4.
目的检测大肠癌及其转移淋巴结中β-连接素(β-catenin,β-cat)蛋白及mRNA表达,讨论β-catenin的表达与大肠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为针对大肠癌诊断和治疗的可能新方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蛋白免疫印记(Western Blot),逆转录-多聚合酶链反应(RT-PCR)等方法联合检测并比较45例大肠癌患者原发灶和转移淋巴结中β-catenin表达情况,并对其在转移淋巴结内癌细胞再表达的机理进行分析.结果β-cat在转移淋巴结癌细胞中的再表达与肿瘤细胞的分化程度、组织学类型密切相关.(1)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在45例大肠癌原发灶中80%(36/45)β-cat不正常表达,40%(18/45)大肠癌转移淋巴结中β-cat再表达阳性.其中高中分化腺癌转移淋巴结内癌细胞β-cat再表达阳性率为54.2%(13/24),而低分化腺癌为23.8%(5/21),高中分化腺癌相对于低分化癌更易出现β-catenin的再表达阳性(P〈0.05);在管状及乳头状腺癌β-catenin在转移淋巴结癌细胞中的再表达阳性率为35.7%(10/28),而在粘液腺癌则为47.1%(8/17,P〈0.05).β-cat在转移淋巴结内癌细胞的再表达与肿瘤部位、浸润深度以及患者的性别和年龄无关;(2)RT-PCR结果显示,45例原发灶组织及相应转移淋巴结均检测到不同程度的β-cat基因表达.β-catmRNA在大肠癌的表达量为(0.724±0.006),明显低于正常大肠粘膜表达量(0.785±0.017,t=21.066,P〈0.01);β-catmRNA在大肠癌转移淋巴结表达量明显高于大肠癌原发灶表达量,但低于正常大肠粘膜表达量;结合临床病理资料分析,高中分化大肠癌转移淋巴结中β-cat mRNA表达量高于低分化大肠癌转移淋巴结,管状腺癌转移淋巴结中β-cat mRNA表达量高于粘液腺癌转移淋巴结;(3)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25例均表达β-cat的正常大肠粘膜相比,45例原发肿瘤组织中41例检测到不同程度的β-cat表达,4例未表达:41例表达β-cat的原发肿瘤组织中其相应转移淋巴结中均检测到不同程度的β-cat蛋白表达,而4例未表达β-cat的原发肿瘤组织中有1例在其转移淋巴结中发现了β-cat的表达;这41例原发灶组织中各例蛋白相对强度分布区间为6~108(54.3±38.1),明显低于正常大肠粘膜蛋白表达量15~172(95.4±49.8),β-cat在大肠癌转移淋巴结蛋白表达量明显高于大肠癌原发灶蛋白表达量,但低于正常大肠粘膜蛋白表达量;结合临床病理资料分析,转移淋巴结中,高中分化大肠癌转移淋巴结中β-cat蛋白表达量高于低分化大肠癌转移淋巴结,管状腺癌转移淋巴结中β-cat蛋白表达量高于粘液腺癌转移淋巴结.结论大肠癌发生发展过程中β-cat在基因及蛋白水平的表达存在一定的变化特征,这种特征使其有可能成为大肠癌诊断与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105.
目的 探讨C-erbB-2和CD34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为大肠癌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连结法对53例大肠癌患者的癌组织、正常大肠组织中C-erbB-2和CD34表达进行检测,将结果与临床病理指标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C-erbB-2主要是在细胞膜和(或)细胞浆内表达,在大肠癌及正常组织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6.6%和24.5%, 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erbB-2的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分化程度、肿瘤大小、生长部位均无关,与Dukes 分期、淋巴结转移、肠壁浸润深度均有关(P 〈0.05).CD34蛋白表达在大肠癌及正常组织的表达分别为(35.63±12.23)/HP和(6.12±0.97)/HP, 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D34的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大小、生长部位均无关,与Dukes分期、淋巴结转移、分化程度、肠壁浸润深度均有关(P 〈0.05).结论 C-erbB-2和CD34在大肠癌组织中高表达,可能参与了大肠癌的发生、侵袭和转移,联合检测可为大肠癌的诊治和预后提供新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06.
目的 探讨C-erbB-2和CD34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为大肠癌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连结法对53例大肠癌患者的癌组织、正常大肠组织中C-erbB-2和CD34表达进行检测,将结果与临床病理指标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C-erbB-2主要是在细胞膜和(或)细胞浆内表达,在大肠癌及正常组织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6.6%和24.5%, 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erbB-2的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分化程度、肿瘤大小、生长部位均无关,与Dukes 分期、淋巴结转移、肠壁浸润深度均有关(P <0.05).CD34蛋白表达在大肠癌及正常组织的表达分别为(35.63±12.23)/HP和(6.12±0.97)/HP, 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D34的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大小、生长部位均无关,与Dukes分期、淋巴结转移、分化程度、肠壁浸润深度均有关(P <0.05).结论 C-erbB-2和CD34在大肠癌组织中高表达,可能参与了大肠癌的发生、侵袭和转移,联合检测可为大肠癌的诊治和预后提供新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07.
目的 揭示胃癌与端粒酶活性及DNA倍体的关系。方法 检测 30例胃癌标本 ,同时取无瘤残端作为对照。端粒酶检测采用端粒重复扩增 酶联免疫吸附法 (TRAP ELISA法 )。DNA倍体的测定采用流式细胞术 ,一步法检测DNA含量。结果 肿瘤瘤体端粒酶阳性率 83 3% (2 5 / 30 ) ,无瘤残端端粒酶阳性率 3 3%(1/ 30 ) (P <0 .0 5 ) ;端粒酶阳性瘤体平均直径 6 5cm ,阴性瘤体平均直径 3 6cm(P <0 .0 5 ) ;端粒酶阳性肿瘤淋巴转移率 5 3 3% (16 / 30 ) ,阴性者无淋巴转移 (0 / 5 ) (P <0 .0 5 ) ;端粒酶阳性肿瘤中异倍体肿瘤占 5 6 0 % (14/2 5 ) ,而端粒酶阴性者无异倍体出现 (P <0 .0 5 )。结论 胃癌端粒酶活性升高 ,端粒酶阳性肿瘤瘤体大 ,淋巴转移率高 ,且异倍体发生率高 ,预后差。提示端粒酶的激活与胃癌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