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医药卫生   11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采用家兔急性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研究缺血预处理(ischemic preconditioning,IPC)减轻白细胞致肾损伤的作用。实验分:IPC、缺血再灌注(inchemic reperfusion,IR)和对照组。均去右肾,检测在缺血前、缺血60min和再灌注60min、120min时混合静脉血中的白细胞总数和再灌120min时左肾系数(Left renal coefficient,LRC)、肾组织中的白细胞数以及过氧化脂质(Lipid peroxides,LPO)含量,并在光镜下对再灌120min时的肾小管的病理变化进行评分。结果表明:IR组在再灌注120min时,以上指标同对照组和IPC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0.01),血中白细胞数与LPO、LRC、肾小管评分的改变呈正相关(P<0.05),肾组织中白细胞数与LRC、肾小管评分呈正相关(P<0.05),IPC组肾组织中白细胞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提示:白细胞在急性肾缺血再灌注损伤中是一个重要因素,IPC具有减轻白细胞所致的肾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62.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偿方案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偿方案评价指标体系.方法:应用改进的德尔菲法构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偿方案评价指标体系,应用模糊综合评判法确定评价指标权重.结果:专家平均年龄41岁,平均从事专业时间17年.2轮咨询的回收率分别为95%和100%,权威程度平均值为0.879 1,协调系数有统计学意义(P<0.05),权重系数依次为:基金使用为0.350 4,受益水平0.344 9,费用负担为0.304 7.结论:专家的代表性较强,积极性高,权威性和协调性较好.  相似文献   
63.
急性脑梗塞超早期溶栓治疗tPA、PAI、PLG、D-D监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溶栓治疗对纤维系统的影响以及各指标与临床疗效的关系。方法 对 69 例病后 24h 内就治的急性脑梗塞病人随机分 4 组,在治疗前及治疗后 2h、24h、7~10d 进行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 P 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 P A I)、纤溶酶原( P L G)、 D二聚体( D D)检测。结果 对照组t P A、 P A I、 P L G、 D D 在治疗前及治疗后各时期无变化,溶栓治疗组于治疗后 2h t P A 及 D D 明显升高, P A I、 P L G 下降。溶栓治疗并发出血的病例,于治疗后 24h P A I仍明显降低。结论 溶栓治疗病例存在超早期纤溶激活,凝血障碍是溶栓治疗并发出血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64.
高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对急性脑卒中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海凤  魏东梅  黎洁  李永秋 《临床荟萃》2006,21(19):1386-1388
目的探讨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yperhomocystinemia,HHC)在脑卒中急性期的作用机制,为急性脑卒中的治疗提供临床资料,并为估计预后提供帮助。方法高压液相色谱法测定137例脑卒中患者[其中脑出血39例,脑梗死98例(包括腔隙梗死32例,血栓形成组37例,心源性脑栓塞29例)]的空腹血浆同型半胱氨酸(totalHomocysteine,tHcy)水平,并与40例健康对照者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脑梗死、脑出血组血浆tHcy水平[分别为(21.49±8.52)mmol/Lvs(23.34±10.68)mmol/L)]及HHC检出率(分别为70.8%和61.5%)均高于对照组[(13.19±2.31)mmol/L和5%],脑梗死亚组间以及脑卒中的不同型别之间与脑出血组比较tHcy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早期神经功能加重的恶化组患者比相对稳定的患者组tHcy水平高[分别为(26.85±9.51)mmol/Lvs(20.65±8.66)mmol/L]。结论HHC与所有脑梗死亚型及脑出血有关,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患者具有相对较高的tHcy水平。  相似文献   
65.
目的制定穿心莲饮片的质量标准。方法考察10批穿心莲饮片的粉末显微特征;采用薄层色谱(TLC)法鉴别穿心莲饮片中的指标成分脱水穿心莲内酯、穿心莲内酯,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脱水穿心莲内酯、穿心莲内酯的总量。结果穿心莲内酯和脱水穿心莲内酯的总含量在1.02%~5.42%之间。结论本标准可用来控制穿心莲饮片的质量。  相似文献   
66.
目的探讨表现为可逆性白质脑病综合征(RPLS)的急性间歇性卟啉病(AIP)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表现为RPLS的AIP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例患者为青年女性,临床表现为腹痛、癫痫发作、精神症状、植物神经受累表现,检查发现低钠、低氯血症,尿卟啉定性阳性;头颅MRI示两侧额叶后部、顶叶、颞叶皮质和两侧小脑半球弥漫对称性片状异常信号,T1WI为等或低信号,T2WI及Flair序列呈高信号。经高糖、三磷酸腺苷以及纠正电解质紊乱等治疗后症状改善。复查头颅MRI示病变基本消失。结论AIP是RPLS的罕见原因之一。表现为RPLS的AIP可有腹痛和神经精神症状等,尿检和影像学检查对诊断有帮助。  相似文献   
67.
不同溶栓方法治疗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性脑梗死疗效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不同溶栓治疗方法对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所致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132例大脑中动脉闭塞急性脑梗死患者按就诊顺序采用抽签的方法随机分成3组,分别为静脉溶栓组(48例)、颈内动脉溶栓组(43例)及局部血栓内接触性溶栓组(41例),3组患者均给予阿替普酶治疗.对3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失情况、疗效、并发症及病死率进行记录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静脉溶栓组治疗后2、24h及2周有效率分别为18.8% (9/48)、39.6%(19/48)、45.8%( 22/48),颈内动脉溶栓组治疗后2、24h及2周有效率分别为39.5%( 17/43)、53.5% (23/43)、58.1% (25/43),血栓内接触性溶栓组治疗后2、24h及2周有效率分别为78.0%(32/41)、85.4% (35/41)、87.8%(36/41),血栓内接触性溶栓组2、24h及2周有效率明显高于颈内动脉溶栓组(x2值分别为12.809、9.979、9.289,P值均<0.01)与静脉溶栓组(x2值分别为31.295、19.425、17.161,P值均<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颈内动脉溶栓组治疗后2h有效率高于静脉溶栓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 =4.801,P<0.05),24h、2周有效率与静脉溶栓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1.765、1.375,P值均>0.05).静脉溶栓组、颈内动脉溶栓组、血栓内接触性溶栓组术后2周出血率分别为14.6%( 7/48)、14.0%( 6/43)、7.3% (3/41),病死率分别为6.2%( 3/48)、4.6%( 2/43)、2.4%( 1/41),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1.328、0.786,P值均>0.05).结论 血栓内接触性溶栓治疗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性脑梗死起效快,效果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8.
患者,女,19岁,主因头痛、左侧肢体活动不利5小时入院,既往体健。查体:BP120/75mmHg,神清语利,精神差,左侧中枢性面舌瘫,脑膜刺激征( ),左上肢肌力0级,左下肢肌力1级,左侧偏身深、浅感觉减退,双侧病理征( )。心、肺、腹查体未见导常。实验室检查:血、尿常规及生化检查各项指标均无异常。头部CT:右侧丘脑出血破入脑室。全脑血管造影术:右侧颈内动脉造影显示右脉络膜前动脉异常增粗(分两支),末梢分支呈簇样一团,静脉期可见异常粗大引流静脉引流至直窦,余未见异常。诊断:右侧丘脑动静脉畸形。  相似文献   
69.
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脑梗死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索造血干细胞(hematopoietic stem cell,HSCs)移植治疗大鼠脑梗死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根据改良的Longa线栓法建立大鼠脑栓塞模型,随机分为两组:HSCs治疗组、对照组。模型制作成功后7d,HSCs治疗组定向植入Brdu标记的1×106个HSCs;对照组植入等量的PBS液。在移植前及移植后1、2、3、4周进行NSS评分;移植后1、4周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梗死侧半球Brdu/CD34、Brdu/Nestin、Brdu/Nse、Brdu/vWF、VEGF、vWF的分布情况;第4周TCC染色观察梗死体积变化。结果HSCs组梗死侧半球有大量的Brdu/CD34、Brdu/Nestin、Br-du/Nse、Brdu/vWF双染阳性细胞;较对照组VEGF表达增强、vWF密度增加,神经功能改善明显,梗死体积缩小。结论外源性HSCs在局灶性脑梗死大鼠脑内能够存活,分化为神经干细胞、神经元细胞,促进血管新生,改善神经功能,缩小梗死体积。  相似文献   
70.
用National Institu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表对接受非溶栓治疗的56例24h内就诊的脑梗塞患者进行临床分析,结果显示平均20d后症状才开始改善并随时间延长症状进下改善,但48h到7d这一阶段症状有一过性加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