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6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8篇
医药卫生   155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1.
目的:探讨清开灵有效组分黄芩苷、栀子苷及其配伍治疗脑缺血大鼠药效及其药理作用。方法:线栓法建立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应用TTC染色、神经功能检查法、病理超微组织观察综合评价黄芩苷、栀子苷及其配伍治疗脑缺血大鼠的功效作用,WESTERN-BLOT法测定Akt-PKB,CREB,PCREB的表达情况。结果与结论:黄芩苷与栀子苷配伍具有神经脑保护作用,其功效优于单一组分治疗组和尼莫地平治疗组,并且对脑海马组织Akt/PKB,CREB,P-CREB蛋白表达有影响,其脑保护的药效加和作用与信号转导PI3K-Akt-PKB-BAD-CREB-PCREB途径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清开灵注射液中黄芩苷、栀子苷、胆酸、珍珠母四组分配伍后对局灶脑缺血大鼠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线栓法建立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脑缺血后再灌注前大鼠尾静脉给药,应用核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TTC染色、神经行为学评分及组织病理学等技术,综合判断其功效作用。结果清开灵组分配伍能够提高脑缺血大鼠神经行为,MRI表现为病灶中心区ADC值,周边区DCavg值增高,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清开灵组分配伍治疗组具有脑保护作用,为进一步优化清开灵注射液原方药物组成,研究其药效机制提供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13.
基因芯片技术在医药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基因芯片可同时对成千上万个基因的表达进行检测,根据其主要用途,该文将其作为医药研究中的筛选器和成像器加以叙述。作为筛选器,多数研究都根据研究目的不同,将实验样本以及不同时间点、不同剂量治疗后的组织或细胞作为标本,筛选差异表达基因;作为成像器,基因表达谱可用来区分不同组织生理及病理状态的特征,以利于疾病诊断,为其海量实验数据走向应用提供了借鉴。对于数据的生物信息学分析,目前仍以非监督的逐级聚类、k-m eans、自组织映射等聚类分析方法作为常用分析手段,通过不同算法辅助芯片实验结果对未知功能基因作出推测,对疾病的发病机制、诊断指标和治疗靶标作出判断。总之,基因芯片不只是纯粹的分子生物学技术,这项技术的广泛应用,使我们从以获取知识为主要目的的时代进入了以处理信息为主要目的的时代,为科学研究从实验的还原分析走向系统生物学的整体层次提供了必要的准备。  相似文献   
14.
15.
自1974年Byer首次报告脑血管病的心电图改变以来,急性脑血管病常出现心电图异常改变一直为人们所关注。本文对急性脑血管病的心电图异常进行前瞻性研究,探讨其对判断预后的价值及临床处理。本文总结了我院1993年11月~1998年12月资料完整的急性脑血管病人50例心电图改变,并讨论其发病机理及临床意义。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50例男34例,女16例。年龄32~75岁平均56.6岁。系我院1993年11~1998年12月住院病冽,均经临床及CT确诊。其中脑出血30例,脑梗死13例,蛛网膜下腔出血7例。均在入院后常规做12导联心电图检查并与入院前心电…  相似文献   
16.
阿奇霉素致抽搐1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占军 《临床荟萃》2008,23(16):1143-1143
患者,男,18岁,以反复发热7天为主诉入院,院外曾以"化脓性扁桃体炎"给予间断静脉滴注抗生素治疗,体温恢复正常2天左右即反复,1天前患者再次发热,体温38.5℃,伴咽痛、乏力,无抽搐及其他异常表现.  相似文献   
17.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主要表现为进行性认知障碍和记忆能力损害.其发病率随着年龄呈近似于指数式的增长.鉴于中晚期AD的治疗效果不佳,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关注与痴呆紧密关联的前期智能衰退的轻度认知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阶段,以期做到疾病的早期预警和防控.MCI在65岁以上人群的发病率为13%~19%,其中有超过50%的MCI患者在5年内进展为AD[1].  相似文献   
18.
转化医学是强化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之间紧密结合的系统医学体系.其核心思想是以患者为中心来指导整个研究过程,进而推动医学科学研究理念的转变,迅速缩短基础与临床之间距离的一种多学科融合的研究模式.转化医学符合医学科学发展的内在客观规律,它将是21世纪医药学发展的新动力.结合在实践中利用转化医学的概念和步骤在北京社区开展大样本脑健康筛查,并对认知障碍患者实施中药干预的过程及从中应得到的启示等,探讨转化医学的实质.  相似文献   
19.
王延波  张占军 《医学信息》2009,22(6):970-971
目的通过比较丙泊酚分别配伍咪唑安定、曲马多、芬太尼以及氯胺酮四种麻醉。方法探究人工流产手术合理的异丙酚麻醉配方。方法160例ASAⅠ-Ⅱ级、自愿终止妊娠的早孕妇女随机分为四组:M组、T组、F组、K组在丙泊酚麻醉前分别静注咪唑安定0.06mg/kg、曲马多1mg/k、芬太尼1μg/kg、氯胺酮0.2mg/kg。术中连续监测MAP、HR和SpO2。记录各组病人丙泊酚用量、意识消失时间、术后苏醒时间及术中术毕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与术前比较。M组、T组、F组MAP、HK、SpO2均下降(P〈0.05、P〈0.01);K组SpO2下降较小(P〉0.05);F组、T组和K组丙泊酚用量、意识消失时间、术后苏醒时间明显低于M组(P〈0.01)。结论丙泊酚配伍其它静脉全麻药都可获得较满意的麻醉效果,其中与小剂量氯胺酮配伍对呼吸循环影响微小,不良反应少.麻醉效果好,值得临床实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应用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技术研究针刺穴位、非穴位对大脑静息态功能网络的影响,从而为进一步阐释针刺的神经机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取健康大学生20名,随机分为穴位组和非穴位组,穴位组针刺百会、双侧风池、双侧内关,非穴位组针刺上述各穴位旁开1.5~2.0 cm非穴位处.针刺30 min后,受试者即刻接受磁共振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