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291篇
  免费   1122篇
  国内免费   710篇
医药卫生   26123篇
  2024年   117篇
  2023年   370篇
  2022年   394篇
  2021年   354篇
  2020年   420篇
  2019年   449篇
  2018年   495篇
  2017年   312篇
  2016年   360篇
  2015年   428篇
  2014年   1124篇
  2013年   855篇
  2012年   962篇
  2011年   1124篇
  2010年   1180篇
  2009年   1121篇
  2008年   1081篇
  2007年   1183篇
  2006年   1058篇
  2005年   1169篇
  2004年   1100篇
  2003年   974篇
  2002年   831篇
  2001年   747篇
  2000年   808篇
  1999年   852篇
  1998年   786篇
  1997年   809篇
  1996年   785篇
  1995年   695篇
  1994年   542篇
  1993年   454篇
  1992年   407篇
  1991年   340篇
  1990年   300篇
  1989年   253篇
  1988年   112篇
  1987年   131篇
  1986年   126篇
  1985年   114篇
  1984年   78篇
  1983年   71篇
  1982年   60篇
  1981年   47篇
  1980年   24篇
  1979年   18篇
  1978年   25篇
  1960年   12篇
  1959年   8篇
  1957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921.
目的 对比内镜下抗反流黏膜切除术(anti-reflux mucosectomy,ARMS)和贲门缩窄术(endoscopic cardial constriction ligation,ECCL)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2月—2018年8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ARMS或ECCL治疗,并定期随访的48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病例资料,其中20例行ARMS(ARMS组),28例行ECCL(ECCL组),比较两种术式短期及长期临床疗效。结果 两种术式的操作成功率均为100.0%,ECCL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ARMS组[(8.43±1.59)min比(34.05±12.35)min,t=-9.227,P<0.001]。术后2个月随访,ECCL组和ARMS组症状改善有效率分别为89.3%(25/28)和60.0%(12/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28,P=0.042),ECCL组GERD Q评分低于ARMS组[(6.24±1.22)分比(7.35±1.79)分,t=-2.400,P=0.023]。术后1年随访,两组症状改善有效率、GERD Q评分,以及DeMeester评分和pH<4时间百分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RMS和ECCL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长期临床疗效相当,但ECCL短期疗效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922.
923.
924.
925.
目的 探讨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MA)技术在产前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8年7月至2019年6月在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行羊膜腔穿刺的132例单胎孕妇为研究对象,采用传统染色体核型分析技术与CMA技术对所有病例进行检测,并分析比较两种方法所得出的检测结果。 结果 本研究中染色体核型分析检出1例染色体不平衡变异与13例胎儿非整倍体,CMA检测结果与之相同,但CMA可更精确地给出染色体不平衡变异的异常位点。此外,在3例染色体核型正常的胎儿中,CMA亦检出致病性基因的拷贝数变异,从而对疾病的诊断率提高2.27%。在4例核型正常的胎儿中,CMA检出临床意义不明确的拷贝数变异(CNV),检出率为3.03%;但CMA不能检测出染色体倒位、多态性及平衡易位。 结论 对非整倍体和不平衡染色体变异的检出率,CMA与核型分析相同,但CMA的敏感性和分辨率更高,同时亦可检出其他有临床意义的基因拷贝数。但因CMA技术自身亦有局限性,尚不可完全替代传统染色体核型分析技术。  相似文献   
926.
目的 探讨老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与血小板分布宽度(PDW)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2013年8月至2014年1月心内科住院的老老年高血压患者100例,男性41例,女性59例,平均年龄(82.60±2.37)岁.根据血压昼夜节律的不同,将患者分为3组,杓型组24例,非杓型组26例,反杓型组50例.比较三组患者血小板分布宽度,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三组间PDW值比较,杓型组(9.85±1.25)%<非杓型组(11.84±1.56)%<反杓型组(12.12±1.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显示,昼夜血压节律和丙氨酸转氨酶(ALT)为PDW的影响因素.结论 老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昼夜节律与PDW关系密切,诊治中应重视PDW的监测,调节血压昼夜节律,改善患者自主神经功能,早期干预,防止急性心脑血管事件并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927.
目的 探讨T2DM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变化情况及影响因素. 方法 随机选取T2DM患者(T2DM组)60例及正常体检者(NC组)60名进行比较,另将T2DM组按性别、年龄及病程进行划分,观察血清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T3)、血清游离甲状腺素(FT4)、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T2DM组体内FT3水平低于NC组(t=2.033,P<0.05);T2DM组男女间各甲状腺激素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2DM组>60岁者FT3水平低于40~60岁者(t=2.619,P<0.05);T2DM组病程>10年者FT3水平低于<10年者(t=3.196,P<0.05). 结论 T2DM患者甲状腺功能指标的变化表现为FT3降低;高龄、病程长的T2DM患者比非高龄且病程短者FT3水平降低.  相似文献   
928.
目的 探讨健康体检者血清谷氨酰转肽酶(γ-GT)与FPG、IR间的关系. 方法 纳入793名健康体检者,根据FPG中位数5.42 mmol/L与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中位数2.04,分为高FPG(HF)组和正常FPG(NF)组,IR组和IS组,比较各组γ-GT水平. 结果 HF、IR组γ-GT水平均高于NF、IS组(P<0.01).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γ-GT与FPG、FIns及HOMA-IR呈正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FPG(OR=1.615,95%CI:1.208~2.158)、TG(OR=4.104,95%CI:2.650~6.357)、FIns(OR=2.866,95%CI:1.114~7.372)及饮酒情况(OR=3.068,95%CI:1.935~4.864)是γ-GT水平升高的危险因素. 结论 FPG、FIns与血清γ-GT水平相关,γ-GT可能成为T2DM发生风险的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929.
目的评估胃内亮蓝嵴(light blue crest, LBC)、白色不透明物质(white opaque substance, WOS)等内镜下表现对胃黏膜肠上皮化生(gastric mucosa intestinal metaplasia, GIM)的诊断效能。方法纳入既往确诊为慢性萎缩性胃炎行胃镜早癌筛查患者,白光观察后行NBI-ME观察,并取活检病理确诊,比较胃内LBC及WOS的出现与GIM发生的相关性,分析LBC及WOS对GIM的诊断价值。结果共101例患者被纳入研究,GIM发病率为52.48%。LBC阳性组和LBC阴性组的GIM的发生率分别为71.74%和36.36%,两组间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WOS阳性组和WOS阴性组的GIM发生率分别为72.73%和50%,两组间GIM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BC、WOS均阳性或任一阳性与LBC、WOS均阴性GIM的发病率分别为70.37%和31.91%,两组间GIM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联合使用LBC及WOS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692(95%CI:0.587~0.797)。结论胃内LBC、WOS均阳性或任一阳性与GIM的组织学诊断有很强的相关性,可作为临床内镜下判断GIM的有效方法。胃黏膜萎缩类型及幽门螺杆菌(Hp)是否感染与GIM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930.
目的:探讨复杂核型急性白血病(AL)患者的临床特征,初步阐明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33例复杂核型AL患者为研究对象(复杂核型组),从同时间诊断的248例非复杂核型AL患者中随机抽取43例患者作为对照(非复杂核型组)。收集2组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资料,分析临床特征及其与预后的关系。结果:与同期非复杂核型组比较,复杂核型组患者性别、年龄、治疗前的血液学指标、骨髓原始细胞比例及髓外浸润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杂核型AL在AL患者中的构成比为11.7%(33/281)。复杂核型组和非复杂核型组患者的完全缓解(CR)率分别为59.4%(19/32)和85.0%(34/40),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复杂核型和非复杂核型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CR率分别为47.6%(10/21)和79.3%(23/29),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0);核型复杂程度高和核型复杂程度低的复杂核型AL患者CR率分别为41.2%(7/17)和80.0%(12/15),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6)。Kaplan-Meier生存分析,复杂核型组和非复杂核型组AL患者中位无复发生存时间(RFS)和中位总生存时间(OS)分别为162和462d(P=0.002)及256和769d(P<0.01),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ML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中,复杂核型组和非复杂核型组患者中位OS分别为125和741d(P<0.01)及293和939d(P=0.008),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复杂核型AL在AL患者中的构成比较低,一般临床特征无明显差异,但疗效及预后较差;复杂核型AL患者染色体复杂程度越高,疗效越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