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24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1.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是因特定头位改变而诱发的阵发性短暂眩晕,常见于中老年人,又称为耳石症,耳结石可脱落于半规管或者嵴帽,多见脱落于半规管.后半规管为最常见受累器官,发病时可出现垂直扭转型眼震.水平半规管受累较少见,发病时可出现水平旋转型眼震,有文献[1]报道仅占BPPV的2%~15%,目前发现少数患者可以出现多个半规管同时受累[2],而笔者发现的同侧后半规管合并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P-HSC BPPV)则更少见.如何诊断和治疗这类患者对临床医生是一个较大的挑战.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探讨如何正确地诊断P-HSC BPPV并确定责任半规管.  相似文献   
12.
吴文璎  凌红阳  周慧  黄瑞  张雁云 《江苏医药》2005,31(11):859-861
目的 探讨Th1/Th2细胞因子的不平衡及其与变应性鼻炎发病相关的效应细胞、趋化因子、辅助T细胞的分化。方法 在23例变应性鼻炎患者(A组)、12例慢性鼻炎患者(B组)及10例正常人(C组),分别采用ELISA定量法测定血清中IL-4、TNF含量外周血清单个核细胞(PB-MC)培养上清液IL-4、IL-5、IL-10、IFN-γ、sIL-2R和sCD2。含量变化。用免疫病理检测A组患者CD20、CD45RO和CD21的标志。结果 A组IL-4、TNF等细胞因子的含量显著高于C组(P〈0.05)。A组IL-4、IL-5、II,10、IFM7、sIL-2R和sCD23显著增高,鼻粘膜中有CD20和CD21标志的阳性细胞。其中CD21为树突状细胞的标志。结论 在变应性鼻炎中,患者体内Th1/Th2细胞因子的平衡失调,表现为Th2细胞功能亢进。而树突状细胞是Th激活和Th2分化所必需之细胞。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喉鳞状细胞癌组织中NY-ESO-1蛋白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免疫组化方法检测88例喉鳞状细胞癌组织(A组)和10例声带息肉组织(B组)NY-ESO-1蛋白的表达.A组再分为四个亚组,临床分期Ⅰ、Ⅱ期38例(A1组),临床分期Ⅲ、Ⅳ期50例(A2组);病理类型高、中分化60例(A3组),低分化28例(A4组).结果 A组NY-ESO-1蛋白表达水平高于B组(4598±2302 vs.0)(P<0.01).A1组NY-ESO-1表达水平高于A2组(8052±3810 vs.162±107)(P<0.05).A3组NY-ESO-1表达水平高于A4组(5090±1893 vs.211±201) (P<0.05).结论 NY-ESO-1有可能作为喉鳞癌早期诊断的新指标;NY-ESO-1表达阳性的高、中分化喉鳞癌患者可能可以选择NY-ESO-1疫苗作为辅助治疗.  相似文献   
14.
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21例手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顾性分析1990~1998年21例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手术方式及治疗效果。结果,肿瘤均予完全切除,术后随访2~5年,有效控制率90%。认为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可采取鼻侧切开径路、面中部翻揭径路手术,抓住术前、术中、术后3个环节,可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5.
舌根良性肿瘤解剖位置特殊,传统的手术方法暴露肿瘤较困难,且术中易出血,不易止血,术野经血液浸染后无法分清肿瘤和正常组织,复发率较高。我科对28例舌根良性肿瘤患者进行多功能显微支撑喉镜下超声刀切除治疗,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颈侧进路喉外单侧杓状软骨次全切除术应用于双侧外展性声带麻痹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分析双侧外展性声带麻痹患者3例,其中甲状腺术后2例,不明原因1例。术中行喉外单侧杓状软骨次全切除,向外拉开声带,在支撑喉镜下观察到单侧声带外移,声门裂约5 mm。结果手术过程均顺利,2例患者术后2个月拔管,1例患者术后18 d拔管,随访6~32个月,声门裂仍约为5 mm,呼吸和发音满意。结论该手术术后喉功能恢复快而满意,是治疗双侧外展性声带麻痹的较好术式。  相似文献   
17.
喉鳞状细胞癌是喉部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有明显增长的趋势,喉部黏膜的致癌过程是一系列复杂的基因变化的过程,p73基因是近年来发现的p53家族新成员,在肺癌,乳腺癌、鼻咽癌、舌癌等多种肿瘤组织中表达明显升高,但在喉癌中的表达报道很少,我们探讨p73蛋白在喉鳞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与意义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树突状细胞(DC)在变应性鼻炎患者外周血中的变化及对Th1/Th2细胞诱导分化的效应.方法 用流式细胞术分析变应性鼻炎组(15例)、慢性鼻炎组(15例)及对照组(15例)患者外周血CD3-CD64+细胞和CD4+ CD3-CD11c-细胞.将培养成熟的两种细胞分别与CD4+ CD45RA+T细胞和抗CD3及抗CD28单抗共同培养,用ELISA法检测上清液细胞因子γ-干扰素(IFN-γ)、IL-4、IL-5和IL-10的含量.结果 在变应性鼻炎组外周血中,以CD4+ CD3-CD11c-细胞百分率增高为特征,经IL-3和CD40L等细胞因子培养后分化成熟成淋巴样细胞来源的树突状细胞(DC2);而慢性鼻炎组外周血中以CD3-CD64+细胞占优势,经用粒细胞集落因子(GM-CSF)+CD40L培养后分化成熟成髓样细胞来源的树突状细胞(DC1).结论 变应性鼻炎组外周血中DC的前体细胞(pDC1)/(pDC2)的失衡可能是导致变应性鼻炎患者外周血Th1/Th2失衡的重要原因之一,可能与变应性鼻炎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 p73、p6 3蛋白在喉鳞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与意义。 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 5 0例喉鳞癌组织中 p73、p6 3、p5 3的表达 ,另选 10例邻近肿瘤的正常粘膜及 10例邻近肿瘤的不典型增生粘膜作为对照。结果  (1) 3种基因蛋白的表达主要定位于细胞核。 (2 ) 5 0例喉癌组织中 p73、p6 3及 p5 3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6 4 %、92 %和 84 %。 (3)所观察的 10例邻近正常组织中 ,p73、p5 3基因蛋白的表达率为 0 ,p6 3基因蛋白的表达率为 10 0 %。 (4 ) 10例不典型增生的组织中 ,p73、p6 3、p5 3蛋白的表达率分别为 80 %、10 0 %和 6 0 %。 (5 )在喉癌组织中 ,p6 3与临床分期呈负相关 (P <0 0 5 ) ,p73与局部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 (P <0 0 1) ,p73表达与 p6 3表达之间的关系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无论是 p73表达还是 p6 3表达与p5 3表达之间的关系均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1)p73高表达的肿瘤组织比 p73低表达或不表达的肿瘤组织更容易发生淋巴结转移。 (2 ) p6 3高表达的肿瘤恶性度相对较低。 (3) p6 3与鳞状细胞癌的细胞分化发展关系密切。 (4 )p6 3对鳞状细胞癌具有特异性标记作用。  相似文献   
20.
胸部X线透视在儿童支气管异物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凌红阳 《北京医学》2004,26(1):47-48
目的探讨胸部X线透视检查在儿童支气管异物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50例有异物吸入史或咳嗽、发热久治不愈的患儿行胸部X线透视检查,动态观察纵隔运动.结果50例均显示纵隔摆动,经支气管镜检查,其中46例证实有支气管异物.胸部X线透视检查有纵隔摆动者的支气管异物阳性诊断率达92%.结论胸部X线透视检查能动态观察纵隔活动情况,是诊断支气管异物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