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0篇
医药卫生   16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2篇
  1975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HDV核酶对人肝癌细胞端粒酶组分阻断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HDV核酶对人肝癌细胞端粒酶RNA组分的阻断作用。材料与方法:人工设计和合成了HDV核酶的序列,构建体外转录载体PGEM.RZ。提取人肝癌7402细胞端粒酶cDNA序列并构建体外转录质粒PGEM hTR。将上述质粒转录,测定了不同条件下HDV核酶对端粒酶的切割效力及其动力常数Kcat,Km及Kcat/Km的值。结果:核酶对底物的最大剪切效率为70.4%。在同一种离子存在的条件下,Km随温度而升高,Kcat则始终在0.71~1.3/min之间波动。结论:HDV核酶(g.RZ57)对人肝癌细胞端粒酶 RNA组分具有体外切割效力,其可以用来切割端粒酶等异源性RNA分子,可作为潜在的肿瘤治疗抑制剂。  相似文献   
82.
超声引导射频治疗肝脏肿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原发性肝癌 (HCC)和转移性肝癌 (MLC)只有少数能够外科手术切除 ,目前的化疗及放疗均不能达到彻底杀灭肿瘤细胞的目的[1] 。近年来开展了微创性的局部治疗方法 ,其中射频消融 (radiofrequencyablation ,RFA)已成为较有效的肿瘤局部治疗手段之一。2 0世纪 80年代 ,RFA技术还仅限于表浅部位肿瘤的治疗 ,疗效不令人满意。 1990年Rossi等[2 ] 和McGahan等[3 ] 首次报道超声引导下采用RFA对身体内部深层肿瘤组织产生热凝固消融的新概念 ,此后RFA技术被广泛应用于肝脏肿瘤 ,并设计了不同类型的RFA电极针 ,包括单电极、双电极、多电极、…  相似文献   
83.
代谢酶基因多态性与结直肠癌易感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外源致癌物进入机体后,需经一系列酶系统代谢活化或转化,成为终致癌物或毒性降低后排出体外。代谢酶的基因多态性使酶的活性有差异,可能为结直肠癌易感性的重要机制。现综述Ⅱ相代谢酶基因多态性与结直肠癌易感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84.
代谢酶基因多态性与结直肠癌易感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外源致癌物进入机体后,需经一系列酶系统代谢活化或转化,成为终致癌物或毒性降低后排出体外.代谢酶的基因多态性使酶的活性有差异,可能为结直肠癌易感性的重要机制.现综述Ⅱ相代谢酶基因多态性与结直肠癌易感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85.
金龙胶囊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金龙胶囊对原发性肝癌的治疗作用.方法224例不能手术的原发性肝癌患者随机分为金龙胶囊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组(治疗组)116例及单纯肝动脉化疗栓塞组(对照组)108例,观察治疗后6个月、1年、2年、3年疗效,生存率和生活质量.结果治疗组治疗后1年、2年、3年有效率分别为60.0%、58.2%、56.5%,对照组分别为42.3%、35.1%、18.2%,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1年、2年、3年生存率分别为77.6%、47.4%、19.8%,对照组为64.8%、34.3%、10.2%,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金龙胶囊可显著提高原发性肝癌患者的化疗效果、生存时间和生活质量,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86.
免疫机制在特发性门脉高压症发病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特发性门脉高压症临床上较少见,主要表现为脾大、贫血和门脉高压,无肝硬化和肝外门静脉及肝静脉阻塞,肝功能基本正常。肝脏组织学变化主要为汇管区和门脉周围纤维化及炎性细胞浸润。血流动力学可发现脾门脉血流量增加。此文就免疫机制在其发病中的作用做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87.
近年来,因门脉高压而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已占上消化道急性出血的首位。临床上凡遇此类急性出血,应迅速予以内科综合治疗。1.补充血容量:以输新鲜血为首选,除恢复血容量、纠正贫血、改善组织缺氧及维持脑、心、肝、肾功能外,尚因其含有多种凝血因子和血小板成分,故对止血颇为有益。输血量应视出血量及休克程度而定,以血压维持在12kPa(90mmHg)、每小时尿量为20ml、中心静脉压7.84—9.8kPa(80~  相似文献   
88.
胎肝细胞(FLC)悬液富含粒、红系祖细胞,其中造血干细胞(CD34~ )的增殖能力比成年骨髓高3倍,且淋巴细胞含量少,移植物抗宿主(GVHD)反应低下,采用异基因胎肝细胞输注无疑克服了异基因骨髓移植配型不合的并发症.木研究对促进骨髓粒、单系为主的造血前体细胞分化、成熟作用确切的GM-CSF基因通过重组腺病毒转染至小鼠胎肝细胞,脾内移植于大剂量化疗后的同种异基因小鼠体内,观察了这种GM-CSF基因疗法对造血功能恢复的影响.  相似文献   
89.
检测胃癌患者外周血微转移端粒酶hTERT-mRNA的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检测胃癌血液微转移的新方法,评价端粒酶hTERT-mRNA作为检测微转移标志物的价值。方法 提取42例胃癌病人外周血有核细胞RNA,采用RT-PCR方法检测其端粒酶hTERT-mRNA的表达,半定量分析,并与25名健康者作对照。结果 42例胃癌病人外周血端粒酶hTERT-mRNA的表达显著高于25例健康者;I期癌与Ⅱ~Ⅳ期癌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不同细胞学类型胃癌之间无显著性差异;不同病理学类型的胃癌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 RT-PCR检测外周血端粒酶hTERT-mRNA可用来观察胃癌微转移,半定量分析更具价值。  相似文献   
90.
研究不同热休克条件对H22小鼠肝癌细胞的HSP70m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以期获得最佳诱导条件.分别用MTT、RT-PCR、免疫荧光和FCM检测等方法观察不同热休克条件对鼠H22细胞的生存率、胞内HSP70mRNA转录水平及胞膜HSP70蛋白表达水平的改变.结果表明,H22细胞经轻度热休克(42~43℃),细胞生存率无影响,而中重度热休克(44~45℃)则随休克时间的延长,细胞生存率明显下降;42℃热休克初期(0.5~4小时)胞内HSP70mRNA水平低于对照组,休克后期(8~12小时)mRNA水平有所恢复并逐渐增高;不同时间热休克组H22细胞胞膜HSP70表达均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