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8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15篇
医药卫生   59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41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41.
目的 :探讨足踝部创面修复的有效方法。方法 :新鲜成人下肢标本 2 0侧 ,对胫后动脉及其踝上皮支进行解剖测量 ;临床应用胫后动脉踝上皮支皮瓣治疗足踝部创面 2 4例。结果 :在内踝上方 6.83± 1 .1 4cm处有一较粗大皮支 ,口径 0 .95± 0 .1 5 mm,出现率 89% ,作者称其为胫后动脉踝上皮支 ,以此皮支作为血管蒂设计了胫后动脉踝上皮支皮瓣 ,临床应用 2 4例全部成活 ,皮瓣的近侧切取范围已达膝关节间隙 ,皮瓣的覆盖范围最远端已达外踝前下方。结论 :胫后动脉踝上皮支皮瓣不切断胫后动脉 ,是修复足踝部创面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542.
氟尿嘧啶临床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爱国 《中国药事》1995,9(2):105-107
氟尿嘧啶临床应用进展王爱国(北京燕山石化公司职工医院102500)氟尿嘧啶系最常用的嘧啶类抗代谢药,对多种实体瘤有效,主要用于治疗各种消化道癌、绒癌、乳腺癌、卵巢癌、宫颈癌、肾癌及膀胱癌等。近年来又陆续报道有以下新用途,现综述如下:1急性胰腺炎邱秀珊...  相似文献   
543.
报道近年临床应用的流行性乙型脑炎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544.
氟桂嗪国内临床疗效评价王爱国鲁秀玲杨昕(北京燕化医院,北京102500)EvaluationonClinicalEffectofFlunarizineinChinaWangAiguo,LuXiuling,YangXin(YanhuaHospital,...  相似文献   
545.
四环素作为硬化剂的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四环素作为一种硬化剂,以局部注射的方法,治疗浆膜腔积液和多种脏器组织囊肿等的临床研究新进展。  相似文献   
546.
北京地区医院药品质量信息交流协作组成立本刊特约通讯员王爱国为配合卫生行政部门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药品管理工作的紧急通知精神,提高医院药品管理水平,以使首都各医疗单位使用优质药品,打击伪劣药品,做到合理用药,提高医疗水平,经中国药学会北京分会临...  相似文献   
547.
多溴联苯醚对SH-SY5Y细胞氧化应激及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观察2,2’,4,4’-四溴联苯醚(PBDE-47)对人神经母细胞瘤SH-SY5Y细胞株氧化应激和凋亡的影响及活性氧在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实验共分4组,PDDE-47终浓度为0、2、4、8μg/ml,分别作为对照组,低、中、高剂量组。用2、4、8μg/ml PBDE-47对培养的SH-SY5Y细胞染毒,24 h后检测细胞存活率、活性氧(ROS)水平、丙二醛(MDA)含量及凋亡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低剂量组细胞存活率略有上升,中、高剂量组细胞存活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相似文献   
548.
王爱国 《基层医学论坛》2008,12(32):965-966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CT诊断规律与临床表现。方法回顾分析2217例颅脑损伤的临床资料和CT表现。结果颅脑损伤CT表现帮助指导临床诊断,同时结合临床资料又进一步明确、完善、纠正CT诊断。结论颅脑损伤的CT诊断应与受伤机制、伤后病情变化、体格检查等临床资料紧密结合,使患者得到及时合理的诊治。  相似文献   
549.
目的:探讨断指再植术后末节坏死的原因及防治方法。方法:回顾20例再植病例,包括3例末节再植后坏死病例,对照10例行指腹按压法加甘露醇治疗的再植病例的恢复情况,初步探讨末节发生坏死的原因并评价有关对策。结果:采用指腹按压法加甘露醇治疗的病例无1例发生坏死,术后第2d末节肿胀明显消退;而未采用该方法的3例末节再植病例末节指术后肿胀明显,采用滴血法5d后坏死,3例近中节断指再植后发生末节指腹部肿胀坏死。结论:末节的特殊解剖结构决定其高阻力高张力特点,同时存在的缺血再灌注损伤可加重血循环障碍,最终可导致末节坏死。指腹按压及甘露醇具有一定的预防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550.
目的 研究2,2',4,4'-四溴联苯醚(2,2',4,4'-tetrabromodiphenyl ethers,PBDE-47)和2,2',4,4',5-五氯联苯(2,2',4,4',5-hexachlorobiphenyl,PCB153)联合作用的细胞遗传毒性.方法 体外培养的SH-SY5Y细胞暴露于2、4、8mol/LPBDE-47或(和)5mol/LPCB153 24 h后,采用噻唑盐(MTT)、单细胞凝胶电泳、胞质分裂阻滞以及SDS-KCl沉淀法分别检测细胞活力、DNA损伤、微核和DNA-蛋白交联(DPC)形成情况.结果 与单独PBDE-47染毒组比较,各联合染毒组核分裂指数(NDI)明显下降,微核率、微核细胞率和DPC明显增加,Olive尾矩增大,尾部DNA百分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 mol/L PBDE-47+5 mol/L PCB153联合染毒细胞存活率明显低于相应剂量的PBDE-47和PCB153单独染毒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mol/LPBDE-47+5mol/L PCB153联合染毒组微核率、微核细胞率、DPC均明显高于PCB153单独染毒组;≥4 mol/L PBDE-47+5 mol/L PCB153联合染毒组细胞NDI低于PCB153单独染毒组;Olive尾矩和尾部DNA百分率仅8 μmol/L PBDE-47+5μmol/LPCB153联合染毒组高于PCB153单独染毒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析因分析显示,两者在抑制细胞存活、诱导DNA损伤、微核和DPC形成等方面存在交互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现为协同作用方式.结论 一定剂量的PBDE-47与PCB153联合可抑制细胞存活,诱导DNA损伤、微核和DPC形成,呈现细胞遗传毒性,两者联合作用类型为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