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20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 了解热区某特种部队中暑现状,找出影响中暑的个体易感因素.方法 随机选择热区某特种部队376名战士,通过调查问卷得到人员年龄、军龄、身高、体质量、入伍前每天锻炼时间等基本情况以及中暑情况,将发生过中暑的人员设为中暑组,未发生过中暑人员设为未中暑组,测试2组人员的台阶指数、400 m跑成绩、400 m渡海登岛障碍成绩、5 km越野成绩和体质量指数(body massindex,BMI)等体能体质指标,同时测量其5 km越野前后的鼓膜温度、平均皮肤温度、心率、血氧饱和度和血压,分析比较2组人员在可能影响中暑的个体因素方面的差异.结果 根据中暑诊断标准,调查对象近1年发生过中暑的共79人,中暑发病率为21.01%.中暑组与未中暑组在年龄、军龄、对训练量的接受程度、对于训练是否有压力、睡眠质量、台阶指数、5 km越野成绩、BMI、5 km越野前后的平均皮肤温度和脉压差变化量等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P<0.01).结论 热区某特种部队中暑发病率较高,年龄和军龄较小、对训练量的接受程度较差、认为训练有压力、睡眠质量较差、台阶指数较小、5 km越野成绩较差和BMI较大的战士更容易发生中暑,这些指标可能是部队官兵中暑的个体易感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分析某驻穗部队一起感染性腹泻的流行病学特征,明确事件发生原因,为预防和控制疫情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了解疫情暴发情况及可疑传播途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对患者样本及食品、环境样品进行病原体检测。结果该单位56名人员中有18名官兵发病,罹患率为32.1%。主要症状表现为腹泻(72.2%)和呕吐(61.1%)。实验室检测发现,18例患者的粪便或肛拭子样本中有15例诺如病毒阳性(83.3%)。患者中吃白切鸡的人数比例(66.7%)显著高于未发病人群(13.2%)(P0.01)。结论结合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检测结果,可以判定本次事件是一起由诺如病毒引起的感染性腹泻暴发。在采取了消毒、隔离、食品卫生监督及健康教育等处置措施后,未出现新发病例,疫情得到控制。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原发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的双温试验及纯音测听结果临床特点.方法 2009年6月-2010年6月诊断为原发性BPPV患者54例,于手法复位前行双温试验及纯音听阈测试,分析原发性BPPV患者的双温试验、纯音测听结果的临床特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坦克舱室有害因素长期暴露对乘员血清过氧化脂质水平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取169名职业性坦克乘员为观察组,并以1∶1配对在同一部队选取基本情况相似的169名不接触任何毒物的健康战士作为对照组.以化学比色法测定2组人员血清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氢酶(CAT)、髓过氧化物酶(MPO)的活性.结果 观察组血清SOD、GSH-Px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P<0.01),MPO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与同年龄段的对照组相比,>20 ~25岁年龄段组MDA含量及MPO活性显著升高(P <0.05,P<0.01),SOD、GSH-Px活性显著降低(P<0.05).与同军龄段的对照组相比,观察组≤2年军龄段组SOD活性显著降低(P<0.05),MPO活性显著升高(P<0.01);观察组>2~5年军龄段组MDA含量和MPO活性显著升高(P<0.01).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不同坦克作业岗位中炮长血清MPO活性显著升高(P<0.01),驾驶员血清SOD及GSH-Px活性显著降低(P<0.05,P<0.01),MPO活性显著升高(P<0.01).结论 长期暴露于舱室有害因素的坦克乘员受到的氧化损伤加重,同时机体的抗氧化能力降低;不同年龄段、军龄段及作业岗位的坦克乘员中,分别以> 20~ 25岁、>2 ~5年军龄段及坦克驾驶员受到的氧化损伤最严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我军某型坦克实弹射击时舱室内主要空气污染物的污染特点及对乘员生理和神经行为的影响.方法 Draeger X-am系列便携式气体检测仪实时监测坦克在匀速行进射击状态时舱室内产生气体的种类和浓度,主要包括:氧气(O2),硫化氢(H2S)、一氧化碳(CO)、氰化氢(HCN)、氯气(Cl2)、二氧化碳(CO2)、二氧化硫(SO2)、氨气(NH3)、二氧化氮(NO2)和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TVOC);SUMMA罐采集射击不同数量炮弹时舱室内的有机气体,并进行GC/MS定性和定量测试;分别在实弹射击前后测定47名坦克乘员的体温、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以及握力;并选择其中24名坦克乘员,运用B.NES系统对其在射击前后的神经行为能力进行测试.结果 实弹射击状态下坦克舱室内检测到6种有害无机气体(CO、CO2、HCN、SO2、NH3、NO2),其中CO最高浓度为(497.50±68.78) cm3/m3,显著高于发射前(P<0.01).射击过程中共检出挥发性有机气体278种,其中苯系物的污染较严重.与射击前相比,乘员射击后心率显著增加(P<0.01),血氧饱和度显著降低(P<0.05),握力显著增加(P<0.01).射击后操作乘员的神经行为能力降低,其中系列加减、记忆扫描、听数字广度、听简单反应时和目标追踪能力指数与射击前比较显著降低(P<0.05).结论 我军某新型主战坦克实弹射击时能够产生多种有害气体,部分有害物浓度较高,其联合作用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坦克乘员的生理和神经行为能力.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 调查分析某部一起由沙门氏菌和副溶血弧菌引起食物中毒的流行病学特征,为防止类似事件发生提供参考。方法 对病例的发病经过、临床表现、就诊情况、饮食饮水等情况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对现场进行卫生学调查;对病例和环境样本进行相关肠道致病微生物的核酸检测。结果 该次事件共报告病例45例,罹患率为53.6%(45/84),临床症状以腹泻(100%)、腹痛(88.9%)、乏力(77.8%)、恶心(40.0%)为主。病例肛拭子样本沙门氏菌检出率为77.8%(35/45),副溶血弧菌检出率为46.7%(21/45)。通过病例对照分析推断可疑食物为凉拌卤猪头肉(OR=11.917,95%CI:3.201~44.369)。结论 结合流行病学调查、现场卫生学调查和实验室检测结果,判定为一起由沙门氏菌合并副溶血弧菌引起的食物中毒。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长期暴露于坦克舱室噪声作业环境对坦克乘员听力的影响.方法 选取某部队208名职业性坦克乘员作为观察组,并在同一部队选取80名不接触坦克噪声环境的健康战士作为对照组.采用TES 1352H型声级计检测工作环境噪声强度,并对2组人员进行纯音测听检查.结果 观察组作业环境等效A声级噪声强度为(102.2±0.2)dB,显著高于对照组(57.0±0.1)dB(P<0.01);对照组与观察组中观察对象分别占31.2%和41.3%,听力损伤的发生率很低(低于1%),且2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在高频段4 kHz及6 kHz听阈位移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观察组不同军龄段中,>5 ~8年军龄乘员在高频段4 kHz及6 kHz听阈位移最大,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不同坦克作业岗位中,车长在高频段4 kHz及6 kHz听阈位移最大,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坦克作业乘员听力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尤其在高频段4 kHz及6 kHz的听力损伤最严重.  相似文献   
19.
梅尼埃病于1861年首次由Meniere报道,Hallpike及Cairns于1938年发现其组织病理改变为膜迷路积水。不同地区和民族发病率相差很大。男女发病率相当,也有女性患者相对较多的报道。发病的高危群体为40—60岁,多为单侧发病,也有2%~78%的患者可见双侧发病。迄今为止,梅尼埃病的确切病因尚不明确,对梅尼埃病患者的各种治疗主要是改善膜迷路积水。  相似文献   
20.
目的从土壤中筛选3种菌株发酵麦麸制备阿魏酸酯酶。方法采用稀释平板法从土壤中筛选了3种菌株,麦麸分别与3种菌株接种发酵后,测定阿魏酸酯酶的活性。结果鉴定3种菌株分别为泡盛曲霉、米曲霉和棒曲霉,麦麸接种3种菌株发酵后都能获得阿魏酸酯酶,且固体发酵的效果优于液体发酵,泡盛曲霉的产酶效果最好。结论获得了一种较好的发酵麦麸产阿魏酸酯酶的菌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