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9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5篇
医药卫生   169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71.
乙酰甲胺磷由于其低毒、安全、广谱等特点,作为高毒农药甲胺磷的替代品而被广泛应用〔1〕,同时也对环境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污染,使人群不可避免的暴露于乙酰甲胺磷。这种长期低剂量暴露特点对机体健康影响存在不确定性。有文献报道乙酰甲胺磷在高剂量(47.25mg/kg)染毒下,对大鼠生殖  相似文献   
72.
母乳喂养与儿童、青少年及成年肥胖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母乳是婴儿最佳的天然食物,其所含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与脂肪酸、维生素、矿物质、微量营养素、激素能为婴儿的生长提供能量及必需的营养物质,其中的生长因子及免疫因子不仅能够促使新生儿胃肠生长及成熟,还能提供免疫防护作用,同时母乳喂养还可显著降低一些婴幼儿急、慢性疾病的发病率。此外,有研究表明,母乳喂养有预防儿童和青少年肥胖,从而降低成年后肥胖发生危险的作用。本文就母乳喂养与儿童和青少年肥胖及成年后肥胖的关系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73.
比克蛋为富含ω3、低胆固醇的高科技产品,由丹麦进口的深海鱼油辅以从以色列进口饲料,饲喂蛋鸡,从而使比克蛋中富含多种维生素、微量元素,尤其ω3型脂肪酸含量高达75%(8333mg/100g)以上,其中DHA占65%,而胆固醇含量较低(333...  相似文献   
74.
为探讨不同饲料构成对大鼠褐色脂肪组织解偶联蛋白 1基因表达的影响 ,利用不同的饲料 (包括基础饲料、高蛋白、高脂肪、高能 1与高能 2饲料 )喂养雄性Wistar大鼠 2个月 ,观察不同饲料构成对大鼠体重、脂体比的影响 ,并应用RT PCR、蛋白印迹法测定大鼠褐色脂肪组织UCP1mRNA与蛋白含量。结果高能饲料 1组与高能饲料 2组的体重、脂体比均显著高于基础组、高蛋白组与高脂肪组 (P <0 0 5 ) ,而后三者的体重、脂体比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高能饲料 1组与高能饲料 2组UCP1基因表达增强 ,而能量相同的基础组、高蛋白组与高脂肪组没有明显差异。说明能量能诱导大鼠褐色脂肪组织UCP1基因表达  相似文献   
75.
研究发现2.0~3.0mg/kg甲基维生素B_(12)、维生素B_(12)均可使孕鼠脑、肝、肾中甲基汞含量明显低于甲基汞组,而对胎仔脑及胎盘中甲基汞含量有明显减少。甲基维生素B_(12)、维生素B_(12)并可增强机体特异性细胞免疫功能与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可改善动物多种行为不良作用。  相似文献   
76.
胃癌高发区庄河县小咸鱼干中酪胺的致突变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高压液相色谱法对胃癌高发区小咸鱼干中的酪胺进行了测定及其亚硝化以后的致突变性检测。结果发现其酪胺含量与致突变性之间有明显的相关性(r=0,993,P<0.01);并进一步用薄层色谱法对咸鱼干中的酪胺进行了确证。  相似文献   
77.
肥胖基因的研究进展——基因表达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摄食、食物构成、寒冷、运动及不同人群等5个方面介绍了肥胖基因(ob基因)表达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78.
低聚糖对胃肠功能的调节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豆类保健食品中含有丰富的低聚糖,又称分枝低聚糖,是指葡萄糖之间是至少有一个以α-1-6糖苷键结合而成的,单糖数在2~5不等的一类低聚糖,是双歧杆菌的增殖因子,属功能性低聚糖,可选择性增殖双歧杆菌.被双歧杆菌代谢后会产生醋酸及乳酸,使肠道呈酸性,抑制有害菌的增殖,促进肠道的蠕动.并对人体肠道内双歧杆菌等有益菌具有较强的增殖作用[1-3].功能性低聚糖还具有调节人体免疫力、降低血脂、降低血压、抑制病原菌生长和腹泻及防止便秘等多种重要生理功能.本文对某豆奶粉中低聚糖对胃肠道调节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9.
目的:探讨孕早期高中链脂肪酸膳食(HMCFAD)对子代肥胖和肥胖相关基因肉毒碱棕榈酰基转移酶1(CPT1)表达的影响,寻找早期防治肥胖的靶标及合理的孕期膳食。方法:Wistar大鼠孕早期分别食用标准膳食(SD)和HMC-FAD,所产雄性子鼠分别为对照(CON)组和高中链脂肪酸(HMF)组,断乳后食用SD至成年;将CON组大鼠随机分为两组:CON组(食用SD)和高脂对照(HFC)组。HFC和HMF组大鼠高脂膳食诱导肥胖。分期处死大鼠取材,Real-Time PCR法检测骨骼肌中CPT1 mRNA的表达。结果:与CON和HFC组相比,HMF组大鼠的体重降低(P<0.05);CPT1表达持续升高。结论:孕早期HMCFAD可程序性升高子代CPT1基因的表达,降低成年肥胖的发生。  相似文献   
80.
目的 对孤独症和正常儿童进行血清代谢组学分析,找出特异性代谢产物,为孤独症的早期筛查诊断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与四级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仪联用技术(UPLC/Q-TOF MSMS)和模式识别方法,对孤独症儿童(n=73)和正常对照儿童(n=63)的血清进行代谢组学分析,找出与孤独症相关的特异性代谢产物。 结果 主成分分析得分图显示孤独症组和对照组形成明显的分类,说明孤独症血清代谢谱发生了明显改变,在正离子模式和负离子模式下共鉴定出14个潜在生物标志物。孤独症组的鞘脂类和溶血磷脂类物质明显增多,而多元不饱和脂肪酸(PUFAs)和脂酰肉毒碱明显减少。 结论 孤独症患儿和正常对照组在血清代谢水平上存在明显差异。此发现为找出孤独症诊断的潜在标志物提供了新的依据,并为孤独症的干预提供新的靶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