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7篇
医药卫生   95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21.
砷(As)是人体非必需元素,经呼吸道、消化道和皮肤与人体接触,当摄入超过排泄.即在人体内蓄积,引起慢性砷中毒.潜伏期几年至几十年。慢性地方性砷中毒可致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和皮肤病变.并与多系统癌症有关。由于神经系统具有神经细胞不能再生及其对毒物的毒性作用较其他组织系统更为敏感的特殊性.使之在地方性砷中毒的研究中显得尤为重要。作者仅就慢性砷中毒对神经系统损伤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22.
目的了解新疆奎屯地方性砷中毒高砷暴露区与非高砷暴露区水中砷和其他微量元素含量的分布,探讨砷在人体内蓄积排泄情况与水砷的关系。方法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检测奎屯地方性砷中毒(地砷病)高砷暴露区与非高砷暴露区23份水样中元素含量;选择奎屯129团高砷暴露区83人作为砷暴露组1,29团非高砷暴露区50人作为内对照组,选择123团98人作为外对照组,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检测各组人群的尿砷含量。结果统计分析表明地砷病高砷暴露区水砷含量明显高于非高砷暴露区(P〈0.05)。高砷暴露区水样中Cu、Pb含量高于非高砷暴露区,Zn含量低于非高砷暴露区(P〈0.05)。砷暴露组尿砷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砷暴露组和内对照组男女尿砷含量无明显差异(P〉0.05),不同年龄组尿砷含量未见差异(P〉0.05)。结论地砷病高砷暴露区水中Zn含量低,Cu、Pb含量高,可能伴随高砷增加居民患地砷病的危险性;水砷含量与尿砷排泄量之间有一定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3.
新疆奎屯地砷病区与非病区水中砷及金属元素含量的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新疆奎屯地砷病区与非病区的水中不同金属元素含量的分布,探讨其对地方性砷中毒发病的可能影响.方法: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检测奎屯地方性砷中毒病区与非病区23份水样中As、Mg、Ca、Zn、Cu、Pb、 Fe、Mn、Cd 、Ag、Se元素含量.结果:统计分析表明病区的水中As、Cu、Pb含量高于非病区,而Mg、Ca、Zn、Cd元素含量低于非病区;水样中As与Mg、Ca、Zn、Cd、Ag含量之间存在负相关,与Cu、Pb含量之间存在正相关(P均<0.05).结论:除As是地砷病发病的直接原因外,病区水中Ca、Mg、Zn元素的含量低可能增加居民患地砷病的危险性,而Cu、Pb元素含量高与居民患地砷病的危险性的关系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24.
目的:探讨砷对人淋巴细胞过氧化氢酶(CAT)及其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不同浓度的NaAsO2(2、5、10、15、30、60 μmol/L)作用于淋巴细胞24、48、72 h,紫外分光法检测CAT活力.NaAsO2作用淋巴细胞72 h后,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CAT基因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2~10 μmol/L染毒组淋巴细胞CAT活力提高,10 μmol/L以上染毒组CAT活力降低;与2、5 μmol/L染毒组比较,15~60 μmol/L染毒组淋巴细胞CAT活力降低,各染毒组在24 hCAT含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存在时间-剂量交互效应(F=2.149,P<0.01);RT-PCR电泳结果可见,2~10 μmol/L染毒组淋巴细胞CAT/β-actin吸光度比值与对照组比较轻微上升,15~60 μmol/L染毒组淋巴细胞CAT/β-actin吸光度比值与对照组比较明显下降,且呈剂量-反应关系.结论:15 μmol/L以上NaAsO2可降低淋巴细胞内CAT活力及其基因的表达水平,CAT的诱导下降与地方性砷中毒易感性有关,可以考虑作为地方性砷中毒易感标志物.  相似文献   
25.
目的 分析三氧化二砷反式激活基因1 (AsTP1)的结构及细胞定位.方法 采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AsTP1结构进行真核生物细胞定位预测;利用融合绿色荧光蛋白(greenfluorescent protein ,GFP)定位的方法,通过构建pEGFP-C1-AsTP1重组质粒,将重组质粒pEGFP-C1-AsTP1转染Jurkat T 细胞和HepG2细胞,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AsTP1蛋白的亚细胞定位.结果 生物信息学预测AsTP1蛋白为胞内定位,大多数定位在细胞核,部分在细胞质内.有2个可能的酪蛋白激酶II磷酸化位点分别在26 aa和38 aa;1个蛋白激酶C磷酸化位点在40 aa.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发现,AsTP1蛋白主要定位在细胞核,在细胞质中也有表达.结论 初步明确了AsTP1的蛋白亚细胞定位,为进一步研究AsTP1基因的功能建立基础.  相似文献   
26.
目的 探讨亚砷酸钠亚慢性暴露对小鼠肝脏和大脑组织脂质过氧化水平及抗氧化作用的影响.方法采用亚慢性毒性实验.方法昆明种小鼠60只,按体重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分别自由饮用蒸馏水、0.6、2.5和10.0mg/L的亚砷酸钠水溶液,连续染毒90d,实验结束后测定小鼠肝脏和大脑组织中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的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的活力.结果 随着亚砷酸钠染毒剂量的增加,小鼠肝脏和大脑组织中MDA含量增加(P<0.05),SOD、GSH-Px活力降低(P<0.05);肝脏和大脑组织中GST活力随着砷染毒剂量的增加呈现先升高随后降低的趋势(P<0.05).结论 亚砷酸钠亚慢性暴露可使小鼠肝脏和大脑组织脂质过氧化水平增强,抗氧化能力降低,且氧化(抗氧)化水平的改变存在组织特异性.提示脂质过氧化可能是砷毒性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7.
低剂量三氧化二砷对HepG2细胞p53基因转录水平的下调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低剂量三氧化二砷(As2O3)对p53启动子转录活性的调节作用。方法:确定p53启动子区域,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p53p,克隆至真核报告载体pCAT3-Basic中,构建pCAT3-p53p报告载体;以该质粒转染肝癌细胞系HepG2细胞系,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氯霉素乙酰转移酶(CAT)的表达活性;并以小同浓度三氧化二砷刺激HepG2细胞系,用ELISA法检测CAT的表达活性。结果:成功克隆出614bp的新的p53启动子,pCAT3-p53p和不同浓度的三氧化二砷(0.25hcmoL/L)瞬时转染的HepG2细胞的CAT表达活性是pCATF3-Basic守载体的11.2倍,表明pCAT3-p53p具有强的启动子活性。选用0.25、0.5、2.5、5.0μmol/L浓度的三氧化二砷刺激pCAT3p53p转染的HepG2细胞,其CAT吸光度值分别为:0.076、0.186、0.149、0.1l9,CAT活性随着三氧化二砷浓度的倍增呈衰减趋势。结论:p53启动子有反式激活下游基因表达的活性,低剂量:三氧化二砷对p53基因转录水平具有下调作用。  相似文献   
28.
目的 克隆三氧化二砷反式激活靶基因1(AsTP1)。方法 从构建的三氧化二砷差异表达的肝HepG2细胞、T淋巴细胞cDNA消减文库筛选,利用RT-PCR和生物信息学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获得新基因AsTP1的编码序列,对其氨基酸序列进行分析比较,并对其进行克隆化研究。结果 AsTP1基因编码区为243个核苷酸(nt),编码产物为80个氨基酸残基(aa)。经核苷酸序列数据库(GenBank)和蛋白质一级结构序列数据库(SwissProt)同源序列的搜寻,与已知基因序列之间没有显著同源性,说明克隆的AsTP1基因属于未知功能新基因。结论 发现三氧化二砷反式激活靶基因AsTP1,为进一步研究三氧化二砷的反式激活作用和揭示慢性砷中毒的分子机制提供新线索。  相似文献   
29.
显脉香茶菜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高幼衡  程怡  吴顺华 《中草药》1999,30(6):407-408
从显脉香茶菜茎叶中分得一新二萜化合物,命名为rabdonervosinB,根据光谱数据分析确定其结构1α,15β-二羟基-6β,7-B-断裂-对映-对映-贝壳杉-16烯-6,20-环氧-7,20-δ-内酯。  相似文献   
30.
苦红菇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野生真菌苦红菇(Russula rosacea(Bull)Grrayem,Fr.)子实体酸性部分得到两个新的四环三萜酸化合物,经光谱(IR,1HNMR,13CNMR,MS)、尤其是二维核磁共振(13C-1HCOSY,COLOC,NOEDIFF)谱解析,确定其结构分别如Ⅰ和Ⅱ所示,Ⅰ命名为苦红菇酸A(rosaceaacidA),Ⅱ为苦红菇酸B(rosaceaacidB)。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