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2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2篇
工业技术   27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SBR中亚硝酸型硝化的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为实现稳定的NO2^--N积累,对SBR中亚硝酸型硝化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亚硝酸型硝化系统的稳定运行是多个影响因素(进水氨氮浓度、pH值、DO值、温度和SRT等)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控制较低的DO值是关键因素之一。过低的进水氨氮浓度和pH值会导致系统运行的不稳定。当DO为0.5~1.0mg/L、进水氨氮为120~240mg/L、pH值为7.5~8.3.在25、30、35℃均可获得稳定的NO2^--N积累。而温度和SRT不是亚硝酸型硝化系统稳定运行的决定性因素。  相似文献   
102.
臭氧—固定化生物活性炭工艺深度处理饮用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察了以臭氧-固定化生物活性炭(O3-IBAC)工艺为核心的SY-1直饮水系统对微污染饮用水的净化效能.结果表明,在进水CODMn、DOC和浊度分别为3.0-5.8mg/L、3.54~6.35 mg/L和1.10-4.70NTU时,出水CODMn、DOC和浊度基本保持在1.5mg/L、1.3 mg/L和0.5 NTU以下;进水中检出38种有机物,而出水中仅检出15种.  相似文献   
103.
复合型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的发酵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复合型生物絮凝剂产生菌F2和F6的发酵性能进行了研究。经鉴定,F2和F6分别为放射根瘤菌和球形芽孢杆菌,二者均具有良好的高效产絮遗传稳定性。在相同的发酵条件下,砣与F6的混合培养较二者单独发酵更利于生物絮凝剂的生产,发酵24h即进入对数生长的后期,时间缩短为纯培养的1/2,同时最佳絮凝率提高至95.2%。F2与F6混合培养的最佳发酵时间为24h,混培比例为2:1。发酵时间为24、48、72、96、120h时,投加量在5mL/L左右出现一个絮凝高效区。当发酵时间为24h、投加量为5~12mL/L时絮凝率〉91.4%,平均值达到93.0%,复合型生物絮凝剂的这一特性可以有效避免发生返混现象,并提高了抗负荷冲击能力。  相似文献   
104.
近年来新型的乳酸菌细菌素不断出现,而对这类乳酸菌的筛选方法也从传统的平板筛选法,逐渐向基于生物信息学的高通量、快速筛选模式发展。文中比较了琼脂扩散法、比浊微孔板生物测定法、生物荧光法、基于PCR方法的快速筛选等方法的优缺点以及产细菌素乳酸菌的快速筛选策略,期望对新型乳酸菌细菌素的开发和利用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5.
一株反硝化聚磷菌生长及脱氮除磷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强  王继华  张晓琦  姜欣欣  杜丛  马放 《化工学报》2010,61(6):1540-1544
为进一步探讨反硝化除磷机理,试验采用前期分离一株典型的反硝化聚磷菌,研究其生长及除磷脱氮特性。利用纯菌和反应器静态模拟试验考察了不同电子受体对脱氮除磷效率的影响。该反硝化聚磷菌的生长曲线比较典型,其潜伏期不足1h,对数生长期约为14h,菌株除磷过程中吸磷与硝氮去除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对硝氮和亚硝氮两种电子受体都能利用,该菌株相对亚硝酸盐敏感性低,不同的电子受体并未对菌株除磷效果有明显的影响,吸磷率都达到60%以上。反应器静态模拟实验验证了在反应器内存在的主要优势DPB菌对两种不同电子受体都能利用,与菌株实验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06.
杨莹  闫鹤  李芬  秦智  马放 《功能材料》2012,(9):1189-1192
利用农业固体废弃物秸秆类纤维素为原料制备复合型生物絮凝剂(CBF),优化了CBF的培育条件。同时解析了CBF活性物质在发酵液中的分布,并对CBF的活性组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高效纤维素降解菌HIT-3的作用下,秸秆类纤维素发酵3天产糖量达到高峰,此时接入CBF产生菌于灭菌后的纤维素发酵液中,在30℃、140r/min的旋转式摇床上培养36h,整个过程中只需将纤维素发酵培养基的pH值调节到7.2。在上述条件下CBF可获得较优的絮凝效果;多糖是CBF的主要组成成分,CBF的热稳定性良好。其絮凝活性物质主要分布在上清液中。  相似文献   
107.
二氧化氯用于油田注水系统杀菌的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大庆油田采油厂废水处理回注站进行了二氧化氯杀菌试验,针对硫酸盐还原菌(SRB)、铁细菌(IB)、腐生菌(TGB)以及注水系统中的细菌,研究适宜的二氧化氯投加浓度。结果表明,二氧化氯对各种菌的杀灭效果差异显著,硫酸盐还原菌的杀灭效果最好,其次是腐生菌,铁细菌效果较差,适宜的投加浓度分别为30mg/L、40mg/L、50mg/L。腐蚀率随着二氧化氯投加浓度增加而增强,故确定注水系统中二氧化氯最佳投加浓度为40mg/L,二氧化氯杀菌总成本为0·35元/m3。腐蚀率低于企业标准,细菌与硫化物指标达到油田注水标准。  相似文献   
108.
环境事故对污水处理厂运行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松花江水体污染造成的哈尔滨全市停水为背景,研究了水量锐减对哈尔滨太平污水厂运行造成的影响和实施应急措施后的效果。结果表明:进水量减少对污水厂产生了进水负荷冲击、营养缺乏和水温下降等不利影响;采取生物强化措施后有效抑制了污泥恶化,化解了水量减少期间和恢复供水后的负荷冲击,在进水COD、NH3-N和SS浓度分别为472、130.9和200mg/L的条件下,出水相应浓度分别为44、7和23.5mg/L,实现了进水量减少期间污水厂运行的平稳过渡。  相似文献   
109.
为寻求北方寒冷季节污水生物处理系统出水达标率下降的控制对策,分别在23和14℃下启动运行了A2/O污水处理系统,对其运行特征和污染物去除性能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温度下降不仅会降低污水生物处理系统的效能,而且对启动过程也有显著影响。在相同条件下,23℃水温的A2/O系统启动更快,其对COD、NH3-N和TP的去除率分别为89.5%、94.7%和96.3%,出水浓度均能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的一级A标准。在14℃下,A2/O系统出水的COD和TP浓度仍可满足GB 18918—2002的一级A标准要求,但NH3-N浓度在8.7 mg/L左右,不能满足一级A标准,对于北方寒冷季节A2/O污水处理系统的运行管理,应重点关注对NH3-N氧化能力的调控。  相似文献   
110.
SWAT模型土壤数据库的本土化构建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SWAT模型是美国农业部开发的一个进行流域水文与非点源污染模拟的优选模型,北美与我国土壤分类系统差异而导致的SWAT模型土壤数据库在我国难于建立的问题是影响此模型在我国应用的瓶颈。鉴于此,以阿什河为例,采用联合国粮农组织公开的和谐世界土壤数据库1.1版为基础数据,结合SPAW模型计算,探索了一种便捷、有效的SWAT模型土壤数据库的本土化构建方法。经过检验,构建的阿什河流域SWAT模型的月相关系数(R2)达到了0.894、纳什效率(ENS)达到了0.892,取得了非常好的模拟效果。该方法可推进SWAT模型在我国的应用,提高我国流域水文和面源污染模拟与防控研究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