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2篇
医药卫生   14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41.
目的通过喂养特殊高脂饮食建立胰岛素抵抗(IR)大鼠模犁,并设立正常组、银杏叶组、阳性药物组(文迪雅),进行相关的血液生化、放免检查、血管内壁形态学观察,旨在探讨IR与糖脂代谢、血管内皮功能障碍之间的相互关系,同时为银杏叶制剂用于早期预防IR相关的心血管疾病和进一步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选取健康成年SD雄性大鼠40只,体重200~250g,适应性饲养1周后将大鼠编号,按照随机数字表将大鼠分人正常组(n=10)、模型组(n=10)、银杏叶组(n=10)、阳性药物组(n=10);每周监测大鼠的血糖和体重,干预12周后处死动物,收集血液,进行一系列血液生化指标检测(FBG、2hPG、FINS、PINS、血脂、NO/NOS、ET-1、AngⅡ);并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值,评估造模是否成功;然后进行血管内壁的形态学观察;最后进行有关的统计学分析。结果(1)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值下降,血糖、血脂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与模型组比较,银杏叶组、阳性药物组的ISI值升高,血糖、血脂水平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或P〈0.01)。(2)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血浆ET-1、AngⅡ水平升高,血浆NO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与模型组比较,银杏叶组、阳性药物组的血浆ET-1、AngⅡ水平降低,血浆NO水平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光镜下观察,模型组大鼠的主动脉血管壁局限增厚,可观察到泡沫细胞,第4个月时已形成脂质条纹,形成典型的粥样斑块,符合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病理改变,银杏叶组大鼠的主动脉血管壁脂质条纹有明显改善。结论(1)胰岛素抵抗可导致血管内皮功能障碍,NO与ET-1、AngⅡ之间的不平衡与内皮功能障碍互为因果,共同参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2)银杏叶提取物能够改善IR大鼠的糖脂代谢,并对血管内皮功能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3)银杏叶提取物可部分或逆转IR所致的内皮功能障碍,对IR可能存在相应的干预机制。  相似文献   
42.
甲磺酸多沙唑嗪片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探讨甲磺酸多沙唑嗪片对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和艇。方法:对80例患者进行随机、双盲和前瞻性研究。40例患者随机分别口服多沙唑嗪(多沙唑嗪组)或特性唑嗪(对照组),均服药8周,另40例口服多沙唑嗪(开放组),其中10例口服多沙唑嗪6个月。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用药后血压均明显下降,在第4周下降到最大值并稳定到试验结束,心率均略加快,但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和对照组降压总有效率分别为95.0%和73.0  相似文献   
43.
目的 :通过建立兔髂动脉粥样硬化 (AS)模型 ,观察球囊血管成形术 (BA )对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内皮素(ET)水平及局部血管组织 ET免疫反应性 (ET- IR)的影响。 方法 :2 0只新西兰雄性大白兔经高脂饲料喂养至少 8周造成AS,然后进行髂动脉 BA ,18只兔获得成功。检测了 BA前、即刻及 2 4h后血浆 ET和 TNF-α水平 ,ET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 ,TNF-α采用生物活性法测定。同时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评价血管组织 ET- IR。 结果 :BA前后即刻 :血浆 ET水平 (pg/ml)分别为 76 .4± 13.5 8和 92 .6 7± 11.38(P<0 .0 5 ) ;2 4h后恢复至扩张前水平 77.13± 12 .87(P>0 .0 5 ) ;而血浆 TNF-α水平 (U /m l)分别为 31.35± 6 .2 3和 5 6 .2 6± 7.37(P<0 .0 5 )。 2 4h后血浆 TNF-α水平 (33.41± 6 .79)与扩张前相比无明显差异(P>0 .0 5 )。BA后局部髂动脉血管壁 ET- IR较未经 BA的髂动脉明显增加。结论 :BA后血浆 ET、TNF-α水平升高及局部血管壁 ET- IR增加可能与局部血管内膜损伤有关 ,提示 ET、TNF-α可能参与了 PTCA后急性冠脉收缩及再狭窄过程  相似文献   
44.
目的 探讨茶色素对高血压病 (EH)患者血浆总抗氧化能力 (TAC)和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活力的影响。方法  6 1例患者随机分为维生素E组、茶色素组和安慰剂组 ,另取 2 5例体检正常者为正常对照组。各组血浆TAC水平和红细胞SOD活力采用分光光度计法测定。结果 服药前三组EH患者血浆TAC水平和红细胞SOD活力低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 ;与服药前相比 ,服药 4周后 ,茶色素组、维生素E组患者的血浆TAC水平和红细胞SOD活力升高 (P <0 .0 5 ) ,服药 8周后 ,茶色素组和维生素E组患者血浆TAC水平和红细胞SOD活力进一步增高 (P <0 .0 1) ,而安慰剂组患者服药前后血浆TAC水平和红细胞SOD活力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EH患者的抗氧化能力较低 ,茶色素和维生素E具有明显的抗氧化作用 ,能清除体内的氧自由基 ,推测对阻抑动脉粥样硬化的进一步发展起到有益作用。  相似文献   
45.
对12只家犬利用缩窄主动脉法建立了心力衰竭模型,然后应用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测定主动脉瓣最大前向血流速度(Vmax)、平均加速度(MA)和加速时间内的速度时间积分(VTI),计算左室射血力(LVF),并用导管法同步测量左室瞬时压力变化(dp/dt)。结果显示心衰时Vmax,MA,LVF均明显下降且与dp/dt相关,其中LVF相关程度最好,提示LVF是一个更合理的左室收缩功能指标。  相似文献   
46.
目的:观察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B型钠尿肽前体N末端(NT-proBNP)的变化。方法:应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89例收缩性心力衰竭(收缩性心力衰竭组)和17例单纯舒张功能不全性心力衰竭患者(DHF组)以及22例心功能正常的对照组的血NT-proBNP水平。结果:收缩性心力衰竭组不同心功能级别患者的NT-proB-NP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自Ⅰ~Ⅳ级心功能的NT-proBNP逐级升高,分别为(388·9±304·7)、(772·7±648·4)、(1946·4±1914·4)和(3743·4±2592·5)ng/L,DHF组为(578·1±848·3)ng/L,对照组为(69·5±51·2)ng/L。结论:血NT-proBNP的检测有助于对慢性心力衰竭的诊断。  相似文献   
47.
目的通过分析老年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监测(ABPM)夜间血压模式的可重复性,评估其在临床应用中的实际意义。方法对入住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老年科70名老年高血压患者[男45例,女25例,年龄(83.574-5.37)岁]于4周内进行两次24hABPM,根据夜间血压下降率分为杓型(D)、非杓型(ND)、反杓型(RD)3种血压模式,把夜间下降率分别作为连续性变量和分类变量来分析血压模式的短期可重复性,并探究可重复的不同模式间的差异。结果作为连续性变量,Bland-Altman图示夜间下降率可重复性较好;作为分类变量,第2次ABPM维持原来血压模式不变的受试者共占65.7%(46/70),其中50.0%(14/28)维持原来RD,76.5%(13/17)维持原来D,76.0%(19/25)维持原来ND,kappa值为0.482。第1次ABPM为RD、D和ND在第2次ABPM转变为其他模式的分别有20.0%,5.7%和8.6%。可重复的RD(组1)、D(组2)、ND(组3)与模式变换型(组4)两两之间比较的主要临床特点无明显差异。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夜间血压模式无论是作为分类变量还是连续变量,可重复性都尚好,且RD血压模式相比D或ND的变异性更高,因此,临床上我们不可以仅凭一次ABPM就评定患者的血压模式。本研究尚未发现可能影响血压模式重复性的因素。  相似文献   
48.
三种大鼠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复制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29,自引:5,他引:29  
为研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机制,比较了三种大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模型建立的方法.分别予单纯高脂、高脂+维生素D、高脂+维生素D+内皮损伤三种不同方法处理大鼠,90天后比较血脂、血钙、胸主动脉的形态学改变、巨噬细胞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含量.结果发现,三组实验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明显升高(P<0.01);高脂+维生素D组、高脂+维生素D+内皮损伤组与正常对照组和高脂组相比,血钙均明显升高(P<0.01);高脂+维生素D组、高脂+维生素D+内皮损伤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内膜增厚、中膜萎缩(P<0.05或P<0.01);单纯高脂组、高脂+维生素D组CD68为弱阳性,高脂+维生素D+内皮损伤组为强阳性;高脂+维生素D组内膜有较厚的α-平滑肌肌动蛋白阳性,高脂+维生素D+内皮损伤组斑块表面只有很薄的α-平滑肌肌动蛋白阳性;单纯高脂组只可形成高脂血症,无法形成动脉粥样硬化病变;高脂+维生素D组可形成纤维斑块;高脂+维生素D+内皮损伤组可形成较成熟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证明了大鼠可作为研究动脉粥样硬化的良好动物模型,高脂+维生素D+内皮损伤组可形成较成熟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相似文献   
49.
高频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价值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81例有冠状动脉造影(CAG)资料对照的高频心电图(HFECG)检测结果,CAG阳性组和阴性组的高频切迹数分别为9.9±3.2和5.9±3.6个,HFECG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0.6%和76.0%。对于无心肌梗塞的冠心病的早期诊断,其敏感性亦高于常规ECG和DCG,与单光子发射断层扫描SPECT相似;而特异性则与上述3项无创性检查均相似。切迹数及其分布导联数与冠脉阻塞支数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50.
VVI型起搏器更换时心室电极直接参数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长期起搏器治疗后起搏阈值、电极阻抗的变化及电极使用的寿命。 32例病人 ,在起搏器置入术及更换术时 ,用起搏器分析仪直接测量心室电极参数。心室电极在体内埋置时间为 10 4 .2 2± 30 .10 (49~ 16 8)个月。置入时起搏阈值为 0 .72± 0 .33(0 .2~ 1.5 )V ,更换脉冲发生器时为 1.85± 0 .75 (1.0~ 3.5 )V ,P <0 .0 0 0 1。更换脉冲发生器时起搏阈值是置入时的 2 .5 7倍 ,增加幅度为 2 0 1.2 %± 16 2 .9% (10 %~ 70 0 % ) ,增加绝对值为 1.13± 0 .71(0 .1~2 .5 )V。置入时电极阻抗为 6 4 2 .83± 185 .39(333~ 980 )Ω ,更换脉冲发生器时为 70 2 .79± 73.0 0 (40 2~ 12 4 0 )Ω ,P >0 .0 5。更换起搏器后 ,对继续使用原心室电极的 2 8例随访 5 4 .91± 5 1.2 1(1~ 16 8)个月。 3例在更换术后 1~ 2 4个月分别出现起搏及感知障碍 ,再次手术时发现导管不全断裂、绝缘包鞘破损及微脱位。结论 :置入性右心室心内膜电极在使用 8年以上 ,大部分的直接参数在正常范围 ,可考虑继续使用 ,但早年生产的电极 ,更换术时参数即使正常 ,亦不排除电极可能短期内发生故障 ,须随访及定期复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