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2篇
医药卫生   14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坎地沙坦酯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118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比较国产坎地沙坦酯片与氯沙坦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多中心、随机、双盲、双模拟、阳性药平行对照试验。经2 wk安慰剂导入期,238例原发性高血压病人进入8 wk治疗期,每日1次服用坎地沙坦酯片8 mg(n=118),或氯沙坦片50 mg(n=120),2 wk后如舒张压≥12 kPa则剂量加倍。结果:2组病人的血压均得到明显地降低(P<0.01);坎地沙坦酯组总有效率为82.2%,氯沙坦组为84.2%,2组间没有显著差异。坎地沙坦酯组和氯沙坦组收缩压和舒张压的降压谷峰(T/P)比值分别为0.75,0.71和0.76,0.94。结论:对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病人坎地沙坦酯片是一种有效、安全且易耐受的降压药,每日1次能维持24 h降压效应。  相似文献   
112.
目的:探讨替米沙坦对肥胖高血压患者血压、糖脂代谢指标和血清脂联素、高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选取23例超体质量或肥胖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给予替米沙坦40 mg,1次/d,2周后增至80 mg,1次/d,每2周随访1次,记录心率、血压、体质量,必要时加用长效钙拮抗剂,治疗16周.观察用药前、后患者腰围、腰臀比、体质量指数、血压、空腹血糖、胰岛素、血脂和血清脂联素及高敏C反应蛋白的变化.采用稳态模式法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及胰岛素抵抗指数均明显下降(P<0.01),血清脂联素升高(P<0.01),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降低(P<0.05).结论:替米沙坦可改善肥胖伴高血压患者的胰岛素敏感性,升高血清脂联素水平、降低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  相似文献   
113.
患者女性 ,19岁 ,因反复头晕、出汗、面色苍白 5年 ,发现血压升高、视物模糊 1个月于 1998年 7月 2 2日入院。既往史无特殊。查体 :体温 36 .3℃ ,心率 80次 / m in,心律齐 ,呼吸 2 0次 / m in,血压 2 10 / 15 0 m m Hg (1mm Hg =0 .133k Pa)。发育正常 ,神志清楚。心界无扩大 ,未闻杂音 ,两肺无音。腹平软 ,肝脾不大。病理反射阴性。实验室检查 :血红蛋白 142 g/ L ,白细胞 8.6× 10 9/ L ,血清 K 3 .8mm ol/ L ,肝肾功能、血糖、血尿酸均正常。 2 4h尿儿茶酚胺 (以肾上腺素作标准 ) 2 43μg。心电图示心电轴左偏 ;超声心动图示 :左…  相似文献   
114.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主要由于不稳定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受侵蚀或破裂继发血栓引起。不稳定斑块的特征包括巨大的脂核、炎症细胞和炎症介质的增多以及较薄的纤维帽。对此进行干预可望达到稳定斑块的目的,从而给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防治带来新的前景。  相似文献   
115.
目的:观察心力衰竭患者经卡维地络治疗后B型钠尿肽前体N末端(NT-proBNP)的变化,探讨血NT-proBNP水平监测心衰药物治疗效果的可行性.方法:30例NYHA心功能Ⅱ~Ⅳ级收缩性心衰患者,随机给予标准治疗(标准治疗组, n=15)或"标准 卡维地络"治疗 (卡维地络组, n=15),观察治疗前后心功能和血NT-proBNP水平的变化,并与健康人(n=22)血NT-proBNP进行比较.结果:心力衰竭患者血NT-proBNP为(1 919.0±1 565.7) pg/ml,显著高于健康人群[(37.1±19.7)pg/ml,P<0.00].卡维地络组和标准治疗组治疗前的一般情况具有可比性;治疗后卡维地络组血NT-proBNP(pg/ml)明显下降(1 732±1 404 vs 1 134±708, P<0.01),而标准治疗组治疗前后无显著差异(2 105±1 727 vs 1 905±1 509,P>0.05).结论:收缩性心衰患者经卡维地络治疗后血NT-proBNP水平下降明显,血NT-proBNP水平可能有助于监测心衰药物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6.
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与C反应蛋白(CRP)的关系。方法采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对98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持续3d血糖监测,读取CGMS监测期间平均血糖值(MBG)及其标准差(SD),以3SD〈MBG为血糖波动小组,3sD≥MBG为血糖波动大组,比较两组问生化指标及CRP水平的差异。结果血糖波动大组与血糖波动小组CGMS监测期间的MBG相比有差异但无统计学意义[(7.9±1.8)mmol/LVS(7.3±1.4)mmol/L,P=0.070】,但血糖波动大组CRP水平较高,与血糖波动小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21(0.39-4.90)坩0.76(0.46~1.14),P=0.035】。相关分析表明CRP与SD呈正相关(r=0.42,P=0.032)。结论血糖波动与CRP水平有关,血糖波动大的患者的CRP水平较高,血糖波动大可能参与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炎症反应及氧化应激。  相似文献   
117.
目的: 评价国产复方赖诺普利片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EH)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本研究为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临床试验,从98例EH患者中筛选出经赖诺普利(10 mg/d)单药治疗4周、血压不能满意控制者(≥140/90 mmHg,1 mmHg=0.133 kPa) 49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25)和试验组(n=24),继续治疗8周,分别服用赖诺普利2片(每片10 mg)或者复方赖诺普利(每片含赖诺普利10 mg、氢氯噻嗪12.5 mg) 1片,每日1次。结果: 复方赖诺普利与赖诺普利(2片/d)的降压效果相似,有效率分别为88%和84%。两组的不良反应均较轻,主要为咳嗽,分别为17%和20%,无统计差异。结论: 国产复方赖诺普利片治疗轻中度EH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18.
目的 应用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分析老年人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和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脑内铁沉积的特点及其与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变化的相关性,评估脑内铁含量增加在预测MCI向AD转化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09年11月至2013年1月入院于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老年科的MCI患者22例,AD患者20例及认知功能正常的老年人18例,行常规磁共振成像(MRI)及颅脑SWI检查,使用校正相位图计算出相应的角弧度值,量化海马与尾状核头的铁沉积。采用方差分析进行组间比较;角弧度值与MMSE评分的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方法。MCI组患者随访1年,根据再次MMSE评分结果分为AD转化组和非AD转化组。比较随访前后两组间角弧度值的变化量有无差异。结果 MCI组左侧海马、左侧尾状核头的角弧度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D组双侧海马、左侧尾状核头的角弧度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侧海马角弧度值与MMSE评分相关。随访1年后,MCI组22例患者中有5例进展为AD(22.7%),进展为AD的5例患者较稳定于MCI组的17例患者左侧海马角弧度值增加更多(P<0.05)。结论 脑内局灶性铁沉积增加与认知功能减退有关;左侧海马铁沉积的异常增加可能是预测MCI向AD进展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19.
过去的观点认为,老年人收缩压升高是与年龄增长相伴的生理改变,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降压治疗也较为慎重。近年来,随着大量临床研究证据的积累,人们开始认识到,虽然高血压的发生、发展确实与年龄增长密切相关(据统计,我国将近一半的老年人患有高血压),但老年高血压不是生理性改变,而是高血压的一种特殊类型。与中青年患者相比。老年高血压的危害更大,可显著增加老年人发生心、脑,肾等靶器官损害的风险,是老年人致死和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而言,掌握老年高血压的特点,了解老年高血压的防治知识并贯彻到行动中,是非常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20.
目的:探讨静息12导联心电图的碎裂QRS波(fQRS)对于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1年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STEMI患者154例,分为无fQRS、fQRS两组,随访观察1年。分别比较了各组的基本资料、危险因素及造影情况、左室射血分数(LVEF)、室壁运动异常发生率,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和全因病死率。结果:①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及3种主要心血管危险因素未见显著差异,fQRS组较无fQRS组肌钙蛋白I(TnI)值高,3支病变比例大;②fQRS组患者较无fQRS组患者住院期间病死率高、LVEF<50%比例高;③fQRS组1年期随访病死率、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LVEF%<50%比例均显著高于无fQRS组,LVEF%值较低。④同组患者住院期间与1年随访比较,无fQRS组病死率和LVEF<50%比例未见显著差异;室速发生率和室壁运动异常发生率有所减少,LVEF改善。fQRS组病死率增加,其他观察指标均未见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12导联心电图fQRS对于STEMI患者的预后具有一定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