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2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34篇
医药卫生   319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6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血清MMP-2、MMP-9水平与非小细胞肺癌转移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血清MMP-2、MMP-9水平与肿瘤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抗人MMP-2、MMP-9单克隆抗体,用ELISA法检测72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及20例健康志愿者血清MMP-2和MMP-9水平。结果:NSCLC患者血清MMP-2和MMP-9含量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NSCLC有转移组血清MMP-2和MMP-9水平显著高于NSCLC无转移组。结论:血清MMP-2和MMP-9浓度可作为预测非小细胞肺癌转移的指标。  相似文献   
142.
目的 :研究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 FGF)在非小细胞肺癌 (NSCLC)中的表达及其生物学意义 ,并探讨其与肿瘤血管形成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方法 :用免疫组化染色技术对 95例NSCLC石蜡组织标本的b FGF及肿瘤内微血管密度 (IMVD)进行检测和分析。 结果 :b FGF在肿瘤细胞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癌旁的正常肺组织 (P <0 .0 5 )。b FGF阳性表达癌组织中的IMVD高于阴性表达癌组织中的IMVD(P <0 .0 5 )。b FGF表达与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关 (P <0 .0 5 ) ,与组织学分型和肿瘤病理分级无关 (P >0 .0 5 )。 结论 :b FGF可能参与NSCLC的新血管生成并促进肿瘤转移 ;b FGF的检测可作为判断NSCLC转移及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43.
目的 探讨细胞毒性T细胞(Tc)在汉坦病毒灭活疫苗免疫保护机理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T细胞克隆技术。结果 从用汉坦病毒L_(99)株灭活疫苗免疫的H-2~dBalb/C纯系小鼠脾细胞,获得6株病毒抗原特异性T细胞克隆,其表型为CD_3~+、CD_4~-、CD_8~+。体外杀伤试验表明,T细胞克隆可杀伤汉坦病毒感染的同基因型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结论 灭活疫苗能诱导免疫小鼠产生特异性细胞毒性T细胞,这是重要的细胞免疫保护性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44.
自从1972年 Meyer zum Büschenfel-de 首次报告从肝匀浆中分离出肝特异性膜脂蛋白(Liver specific membrane lipo-protein,LSP)以来,对 LSP 的自身免疫  相似文献   
145.
目的肿瘤的转移涉及多种基因及其产物的参与,其中转移相关基因1(metastasis-associated 1,MTA1)基因是最近被发现的一个肿瘤转移相关基因。文中拟探讨MTA1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组织中表达及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分析其对判断NSCLC患者转移潜能和预后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96例具有完整随访资料的NSCLC组织标本中MTA1蛋白的表达,同时结合临床病理特征进行分析,明确其与转移及预后的相关性。结果在NSCLC组织中,MTA1蛋白表达率在不同年龄、性别、病理类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不同肿瘤直径(d)(d≤3 cm 54.5%、3 cm5 cm 81.8%,χ2=13.898,P=0.001)、TNM分期(Ⅰ期53.8%、Ⅱ期46.7%、Ⅲ期89.1%与Ⅳ期81.8%,χ2=15.348 P=0.002)、分化程度(高中分化61.5%,低未分化81.4%,χ2=4.117 P=0.042)、淋巴结转移与否(59.1%与81.1%,χ2=4.501 P=0.034)间有明显差异。生存曲线分析表明MTA1高表达的NSCLC患者的2年的无疾病进展(progress free survival,PFS)发生率为8.2%,低表达者2年PFS发生率为30.4%(P=0.007)。Cox多因素分析显示,MTA1蛋白的高表达、肿瘤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风险因素。结论MTA1蛋白在NSCLC组织中呈高表达,且与肺癌转移及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6.
p27Kip1作为细胞周期依赖性激酶抑制因子(CDKI),参与细胞周期的负向调控,在细胞的增殖、分化、凋亡和细胞间粘附等方面起重要作用。正常组织中p27Kip1高表达并主要存在于细胞核内,而肿瘤组织中p27Kip1低表达并集中在细胞核外分布,较少出现突变和甲基化。虽然翻译后调控的机制很多,但其错位分布和低表达的转录水平调控机制尚不清楚。近来研究发现,Sp1、CTF、E2F、NF Y、NF-κB等众多转录因子以与p27Kip1启动子区的相应位点结合的不同的时间和空间为顺序,可能参与p27Kip1的表达和亚细胞分布的调控。本文综述了不同转录因子在p27Kip1启动子区结合的时空顺序对其转录的影响,有利于进一步阐明p27Kip1启动子区调控的分子机制,并为临床筛选相应的转录因子作为治疗靶点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7.
RUNX3基因甲基化在胃肠肿瘤患者血清中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新型抑癌基因RUNX3是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beta,TGF-β)信号转导途径的关键因子,实验检测胃癌、大肠癌患者血清DNA中RUNX3基因启动子区域甲基化状态,探讨其用于肿瘤早期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留取42例胃癌、45例大肠癌、20例胃肠道良性病变及10例健康志愿者血清标本,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methyla-tion-specific PCR,MSP)检测RUNX3基因启动子区域甲基化情况,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血清RUNX3基因异常甲基化在胃癌中检出率为47.6%(20/42),在大肠癌中为40.0%(18/45),而20例胃肠道良性病变患者中仅有1例为不完全甲基化,占5.0%,10例健康志愿者中检出率为0,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RUNX3基因启动子甲基化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癌胚抗原(carcinoembtyonic antigen,CEA)、糖链抗原19-9(CA19-9)水平之间无相关性。结论RUNX3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在胃癌和大肠癌患者血清中有较高的检出率,可望成为胃肠肿瘤早期诊断的新型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148.
肝细胞生长因子受体(mesenchymal-epithelial transition factor, MET)通路在肿瘤发生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包括促进细胞增殖、抑制细胞凋亡、促进肿瘤血管生成、促进肿瘤细胞迁移及侵袭、转移等多个过程,涉及质膜、胞内共作用因子及下游效应蛋白的协同作用.体内、外实验证实,MET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EGFR)之间存在复杂的交互作用,两者共同参与细胞增殖、细胞运动及下游信号通路活化等多种细胞生物学事件,其中一些与肿瘤发生、进展密切相关.MET有可能通过"置换"EGFR活性而参与EGFR抑制剂的耐药发生.文中综述了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 growth factor,HGF)-MET和EGFR通路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讨论了两者交互作用引起EGFR抑制剂耐药的可能机制,在此基础上提出联合使用EGFR和MET靶向抑制剂在克服EGFR抑制剂获得性耐药方面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9.
目的 检测胃癌细胞G蛋白信号通路调节蛋白5(RGS5)的表达及其与胃癌组织分化程度和微血管密度(MVD)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76例胃癌(有淋巴结转移者22例,无淋巴结转移者54例)中RGS5和CD34的表达。结果 胃癌组织中RGS5表达与肿瘤组织分化程度呈正相关(r=0.345,P<0.001),与年龄、性别、肿瘤大小、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MVD值在淋巴结转移组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RGS5表达与MVD值呈负相关(P<0.05)。结论 RGS5表达与胃癌分化程度和MVD密切相关,可能是提示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50.
目的:观察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HDACIs)丁酸钠(NaB)及曲妥珠单抗Trastuzumab对人乳腺癌细胞株SKBR3细胞增殖、细胞周期及细胞凋亡的影响,探讨NaB及Trastuzumab调控乳腺癌细胞增殖的分子机制.方法:乳腺癌SKBR3细胞经NaB、Trastuzumab单独或联合作用后,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分布及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方法检测p27Kip1的表达.结果:NaB单独用药显著抑制SKBR3细胞增殖,促进细胞G0/G1期阻滞,增加细胞凋亡和p27Kip1蛋白的表达,P<0.05;20 μg/mL Trastuzumab单独用药,对细胞有增殖抑制和细胞周期阻滞作用(P<0.05),但对细胞凋亡及p27Kip1蛋白表达无明显影响,P>0.05.Trastuzumab可协助NaB 增加对SKBR3的抗肿瘤作用及p27Kip1蛋白表达,P<0.05.结论:Trastuzumab联合NaB抑制乳腺癌细胞的增殖,促进细胞周期阻滞及细胞凋亡的发生,以上过程可能是通过增加p27Kip1的蛋白表达来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