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3篇
医药卫生   8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1.
目的:探讨vIL10的免疫抑制作用,为应用vIL10进行免疫基因治疗打基础。方法:用基因重组技术将vIL10cDNA克隆到逆转录病毒载体pLXSN,并用脂质体法导入包装细胞PA317,取其上清感染小鼠成纤维细胞NIH3T3。结果:经筛选获得抗G418的NIH3T3阳性克隆,用RTPCR,ELISA方法检测到vIL10的表达,用3HTdR法检测到vIL10对MLR的抑制作用。结论:构建vIL10逆转录病毒表达载体并转染小鼠成纤维细胞,初步证实vIL10具有免疫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微创结合锁定接骨板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自2007年2月至2010年4月,采用微创加锁定接骨板对26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进行治疗。其中男11例,女15例,平均年龄58岁。结果平均随访12个月(10~18个月),骨折全部愈合,平均愈合时间3.5个月。未发现螺钉断裂、松动及拔出,1例出现轻度髋关节内翻畸形。髋关节功能评价(Sanders)优良24例,优良率92.3%。结论微创结合锁定接骨板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具有损伤小、固定可靠、操作简便、骨折愈合率高、髋关节功能恢复较佳等优点,是较理想的一种手术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李始汉  陈永雄  黄健 《现代保健》2011,(17):159-160
目的探讨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采用手术切开复位T形接骨板内固定结合植骨治疗的疗效。方法2006年2月~2010年1月,采用掌侧或掌背联合人路切开复位T形接骨板内固定结合植骨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31例。骨折按AO分型,B23例、B35例、C111例、C29例、c33例。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10~22个月随诊,按改良MeBnde评分,优21例、良6例、可3例、差1例,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切开复位T形接骨板内固定是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有效方法,结合术中植骨能有效防止关节面塌陷和促进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14.
目的和方法:探索环磷酰胺能否通过诱导细胞凋亡来减轻纤维化病变,观察环磷酰胺衍生物4-氢过氧环磷酰胺(4-hydroperoxycyclophosphamide,4-HC)对狼疮性肾炎患者肾间质成纤维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4-HC可明显促进其凋亡。结论:这为临床应用环磷酰胺治疗狼疮性肾炎,减轻肾间质纤维化,以迟缓肾功能恶化,提供新的实验证据。  相似文献   
15.
骨调素反义RNA在培养的肾小管上皮细胞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骨调素(osteopontin,OPN)是含精氨酸·甘氨酸-天门冬氨酸(RGD)三肽序列(黏附分子结构)的高度酸性的磷酸化分泌性糖蛋白,是很强的巨噬细胞化学趋化和黏附分子。在许多与肾小管间质炎症损伤和纤维化有关的实验动物模型中,肾小管上皮细胞均有OPN的过度表达,巨噬细胞浸润均发生在肾小管上皮细胞过度表达OPN的区域,肾小管上皮细胞OPN的过度表达与巨噬细胞局部浸润的密切相关性,表明OPN是介导巨噬细胞在肾小管浸润并导致炎症损伤和纤维化发生和发展的关键细胞因子。因此,如能阻断肾小管上皮细胞OPN…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胸腺内注射质粒 PXN(N2—B19—H—2K~b),表达外源性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复合物(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MHC)抗原,为下一步诱导异基因小鼠器官移植耐受作准备.方法:通过 BALB/C 小鼠胸腺内注射质粒 PXN(N2—B19—H—2K~b),将外源性的编码 C57BL/6小鼠MHCI类抗原的H—2K~bcDNA转移到 BALB/C小鼠胸腺,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单克隆抗体免疫萤光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测BALB/C小鼠胸腺细胞DNA,mRNA和MHC蛋白质表达,结果:BALB/C小鼠胸腺表面有外源性MHC分子表达,转染效率为5.1%结论:通过胸腺内注射逆转录病毒载体PXN(N2—B19—H—2K~b),小鼠胸腺能表达同种MHC基因,为下一步行异基因小鼠器官移植耐受打下了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建立白细胞介素10(IL-10)的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基因转移系统,观察IL-10对脂多糖(LPS)诱导的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glomerularmesengialcel,GMC)中细胞因子的产生及其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通过构建的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pLX(IL-10)SN将外源基因IL-10转移至大鼠GMC:(1)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ELISA检测IL-10基因的整合和表达;(2)以RT-PCR观察IL-10基因转移对LPS诱导的GMC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mRNA表达的影响,以ELISA测定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TNF-α的蛋白质表达。结果:外源性IL-10基因已整合到靶细胞染色体DNA并有效地表达,它能抑制LPS诱生GMC过度产生IL-1β,TNF-α。结论:外源性IL-10基因可以转移到GMC并稳定表达,它能抑制GMC炎症效应中细胞因子的产生及其基因表达。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特异性地将病毒性白细胞介素10(vIL10)基因转移到肾脏提供一种手段。方法应用逆转录病毒载体介导的基因转移技术将外源性基因vIL10转移到大鼠肾脏系膜细胞,应用RTPCR、ELISA方法检测其表达,并通过对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的影响对其活性进行分析。结果vIL10在转染的系膜细胞表达20000pg·(106细胞)-1/24h,应用3HTdR掺入法检测vIL10对MLR的影响,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外源性基因在系膜细胞有效地转录和表达,并对MLR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GM CSF对LAK细胞抗肿瘤作用影响 ,为临床应用GM CSF提供一些实验数据。方法 按常规分离正常人外周血成单个核细胞 ,分GM CSF组和LAK细胞组进行实验 ,观察GM CSF对LAK细胞的增殖活性和LAK细胞的细胞毒活性的影响。结果 GM CSF组细胞增殖活性较LAK组细胞增殖活性高 ,增殖第 7天时 ,GM CSF组达 7 3× 1 0 6/ml细胞 ,而LAK组只有 5 9× 1 0 6/ml细胞。GM CSF组效应细胞对肝癌细胞杀伤活性为 (1 7 4 8± 1 0 6 5 ) % ,LAK组效应细胞对肝癌细胞杀伤活性为 (32 36± 7 2 9) % ;说明GM CSF组对肝癌细胞的杀伤活性较LAK组效应细胞的杀伤活性为低 (P <0 0 0 5 )。结论 GM CSF对LAK细胞抗肿瘤功能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0.
系统性红斑狼疮并急性腹痛的诊治—附1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总结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并急性腹痛的临床特点及诊断和治疗体会。方法:对15例有急性腹痛的SLE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5例患者中4例以急腹症为首次表现,11例见于SLE的不同的治疗阶段,临床上表现为急性腹膜炎,麻痹性肠梗阻,急性胰腺炎,缺血性肠梗死等。给予大剂量肾上腺皮质激素和(或)细胞毒性药物治疗的10例患者病情好转,给予常规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的4例有4例死亡。结论:SLE并急性腹痛可发生于SLE病程中的任何时期,有多种临床表现形式,其病情危重,病死率较高,应用大剂量肾上腺皮质激素和(或)细胞毒性药物常能迅速缓解症状,同时预防及控制感染可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