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6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31.
目的 分析阿德福韦酯(ADV)治疗YMDD变异慢性乙型肝炎(CHB)疗效及其与乙型肝炎病毒(HBV)变异位点的相关性.方法 29例YMDD变异CHB患者停用拉米夫定(LAM),口服ADV 10 mg/d,疗程96周.观察肝功能和HBVDNA等.采用DNA测序法检测LAM和ADV变异位点.结果 ADV治疗前YMDD变...  相似文献   
32.
陈尚军  陈梦汀  欧阳成 《内科》2011,6(1):21-22
目的观察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方法随机选取慢性乙型肝炎患者33例,在给予一般保肝药物治疗同时,再给予口服恩替卡韦治疗,疗程48周,跟踪12周。对照组31例仅给予一般保肝药物治疗。结果恩替卡韦组治疗48周时78.8%腹胀乏力、纳差等临床症状明显改善,跟踪12周,只有11.5%出现反复,而对照组有73.9%出现病情波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恩替卡韦组治疗48周时84.4%ALT复常,仅10.7%出现ALT再次升高,与对照组76.9%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另外,疗程48周时,恩替卡韦组HBeAg转阴率42.4%、HBV-DNA转阴率78.8%均明显高于对照组(3.2%、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恩替卡韦治疗乙型肝炎具有较好的疗效,且无明显不良反应,能延缓和阻止疾病进展。  相似文献   
33.
目的:观察快速抑制乙型肝炎病毒对慢性乙型肝炎预后的影响。方法:治疗组37例,初始治疗时使用拉米夫定和阿德福韦酯联合抗乙型肝炎病毒,HBV-DNA转阴后,停用拉米夫定,继续用阿德福韦酯抗乙型肝炎病毒治疗。对照组38例,初始即单用阿德福韦酯抗乙型肝炎病毒治疗,疗程均为144周。结果:治疗24周后,治疗组94.6%出现HBV-DNA阴转,对照组55.3%出现HBV-DNA阴转,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144周后,治疗组无人出现HBV-DNA复阳,对照组4例(10.5%)出现HBV-DNA复阳,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快速抑制乙型肝炎病毒可以减少阿德福韦酯耐药株的出现,延缓耐药时间。  相似文献   
34.
终末期肝病(end-stage liver disease,ESLD)是指各种原因导致肝功能极度减退甚至衰竭的一种病理状态,其主要特征为肝细胞功能无法满足人体的生理需要.  相似文献   
35.
36.
金生源  陈尚军  陆金鑫  谢秋平 《肝脏》2010,15(2):123-124
我国的原发性肝细胞癌(HCC)患者中约90%合并有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HBV与HCC有确定关系的观点早已被接受,通过应用核苷类药物控制病毒从而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存期也已达成了一定的共识,但至今大多只有拉米夫定应用的报道。本研究通过应用不同的核苷类药物抑制HBV复制,分析其对HBVDNA阳性HCC患者生存率的影响并比较相互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37.
急性脑卒中并发肺部感染相关因素及病原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急性脑卒中患者合并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及病原学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57例急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并发肺部感染65例的发生率及其与病情轻重、意识障碍、卒中类型、基础疾病、侵入性检查的关系以及肺部感染病原菌及药敏情况.结果 急性脑卒中患者合并肺部感染发病率高(25.29%,65/257),与患者病情轻重(轻、中度组相比较,x2=11.81,P<0.01;中、重度组相比较,x2=23.53,P<0.01)、意识障碍(有、无意识障碍相比,x2=41.09,P<0.01)、基础痰病等多种因素有关.病原菌以G-杆菌为主,亚胺培南对G-、G+菌敏感率最高.结论 急性脑卒中合并肺部感染是多种因素的结果,感染以G-杆菌为主,根据以上特点治疗急性脑卒中预防肺部感染有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8.
1993年,我被确诊为2型糖尿病。在与糖尿病抗争的十数年里,对疾病的“有效控制”体会颇深。  相似文献   
39.
目的:探讨大骨瓣开颅手术治疗急性复合型硬膜下血肿的治疗效果。方法:选用改良的Kelly问号切口,前界至发际中线,后至顶结节,下至耳屏前1cm;骨窗直径约10cm×12cm-12cm×15cm大小,充分暴露额叶前外侧及底部、外侧裂区、颞叶底部及顶叶,直视下彻底清除硬膜下积血及糜烂挫碎坏死的脑组织,必要时行充分的内外减压。结果:随访6个月,生存37例,占71.2%。其中康复良好23例,占44.3%;中度残废9例,占17.3%;重度残废3例,占5.8%;植物生存2例,占3.8%;死亡15例,占28.8%。结论:大骨瓣开颅手术治疗急性复合型硬膜下血肿,能充分暴露,彻底清除硬膜下积血及挫碎糜烂坏死的脑组织,减压充分,使患者顺利度过术后脑水肿期,提高治疗效果,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40.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20岁,因发热4 d伴恶心、呕吐2 d入院.4 d前,冲凉水澡后次日晨开始出现发热,热型不规则,最高体温可达39.4 ℃,最低可降至正常.发热前未出现畏寒、咳嗽、咳痰等呼吸道感染症状,呕吐4次,呕吐物为胃内容物,并伴有腹泻2次,排泄物为黑色稀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