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6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作者就侵犯颞下、咽旁及翼颌间隙的33例肿瘤手术总结了该区肿瘤具有隐蔽性生长,占位空间大,肿瘤常被重要血管神经缠绕包裹的特点。针对肿瘤手术的复杂性,设计了4种手术进路①颌下颌后联合进路,②颌下进路,③口内进路,④口内口外交通进路。  相似文献   
12.
颌面部异物存留直接影响伤口愈合、功能恢复与外形,大部分异物一般在清创时均可取出,少数异物由于医师的疏忽或所在部位或异物本身的类别,导致取除困难而被阁置。现将本科23例颌面部的异物病例,加以整理,对术前准备和术中方法提出一些体会,以供参考。临床资料男性18例,女性5例。除3例为7~10岁儿童外,余为青壮年。异物种类:金属异物15例(铅弹、铁砂弹12例,枪栓与枪筒碎块1例,铁碎片2  相似文献   
13.
邓丽  蒋泽先 《江西医药》1995,30(3):133-134
介绍了DSA在口腔颌面部肿块诊断上的应用,指出可通过实时观察变区血管显影,排泄的动态过程,清楚显示肿块与预部大血管的关系,为临床术前判断手术难度及术中出血提供了可靠的依据,DSA检查可以清楚显示病变区的供血动脉及引流静脉,随着介入性治疗的开展及技术的进步,在DSA引导下进行颌面部肿瘤的介入性治疗是值是探索的方向。  相似文献   
14.
15.
碘仿海绵用于预防拔牙后并发症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采用明胶海绵加碘仿预防拔牙术后出血、疼痛、肿胀、感染及干槽症等并发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582例1704颗牙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拔牙均采用局部麻醉,拔除患牙后将牙槽窝搔刮干净.实验组待牙槽窝内有血液充塞后.填塞碘仿明胶海绵;对照组除不填塞仿明胶海绵外,其余同实验组,观察疗效采用双盲法.对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实验组拔牙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采用明胶海绵加碘仿预防拔牙术后并发症疗效稳定,操作简便,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口腔颌面外科医源性疾病的预防。方法 对128例口腔颌面外科医源性疾病发生的原因、预防进行了讨论。结果 医源性疾病的发生主要与责任心不强、经验不足、制度不严、缺少专业知识等有关。结论 74%的医源性疾病是完全可以避免的,26%是可以控制发展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对口腔鳞癌的手术切除标本划分不同区域,研究不同区域的病理分级,以及p53、p21基因蛋白表达差异.方法:分别对表面区、中心区、深层浸润区进行病理分级(WHO),并统计观察其差异性.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来检验口腔鳞癌标本的不同区域的p53、p21基因蛋白表达差异.结果:20例口腔鳞癌标本中表面区70%属病理Ⅰ级,无一例Ⅲ级,中心区则65%属病理Ⅱ级,深层浸润区70%为病理Ⅲ级,无一例Ⅰ级;两两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p53和p21基因蛋白表达亦随病变的区域出现不同阳性表达率.结论:本研究发现口腔鳞癌在其表面区域、中央区域、深层浸润区域,病变的分化程度有明显差异,即自表面至中心至浸润区分化程度越来越差.p53和p21基因蛋白的表达亦出现类似趋势,即随着病变进展阳性表达率亦随之增高.  相似文献   
18.
19.
自制中药生津剂在头颈部肿瘤放疗中对涎腺流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自制中药生津剂在头颈部肿瘤放疗中对涎腺流率的影响。方法将33位因头颈部肿瘤而放疗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中药生津剂加放疗,16例)和对照组(单纯放疗,17例)。检测其放疗前及放疗不同剂量(20、40、60Gy)时的唾液流率。本生津剂方剂组成为:饮剂,党参、玄参、丹参、天冬、麦冬、甘草;漱剂,银花、菊花、山楂。结果随着放疗剂量的增加,两组患者唾液流率均降低,在放疗至20、40Gy时,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5)。当放疗至60Gy时,则无显著性差异(P〉O.05)。结论本中药生津剂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涎腺的损害,从而保护涎腺。  相似文献   
20.
中药生津剂在头颈部放疗中对唾液pH值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中药生津剂在头颈部放疗中对唾液pH值的影响。方法将33位因头颈部肿瘤而放疗的患者(均为首程放疗)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n=16)中药生津剂加放疗和对照组(n=17单纯放疗)。检测其放疗前及放疗不同剂量(20、40、60Gy)时的唾液pH值。本生津剂方剂组成为:饮剂,党参、玄参、丹参、天冬、麦冬、甘草;漱剂,银花、菊花、山楂。结果随着放疗剂量的增加,两组患者唾液pH值均降低,在放疗至20、40Gy时,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O.05)。当放疗至60Gy时,则无显著性差异(P〉O.05)。结论本中药生津剂不能改变唾液pH值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