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7篇
医药卫生   125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91.
目的 探讨脾脏错构瘤的诊断与外科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997年1月至2007年12月收治的3例脾脏错构瘤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并检索同期国内文献报道的17例脾脏错构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该病的临床表现、病理特点、诊断和治疗进行分析.结果 20例脾脏错构瘤患者以左上腹部不适为首发症状13例,无任何症状7例.20例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术后恢复良好,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无肿瘤复发转移.结论 脾脏错构瘤的确诊依赖于术后病理学诊断,手术切除是最佳治疗手段,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92.
自20世纪50年代以后,对恶性肿瘤的治疗应用器官功能保全性手术(ConservationSurgery)已成趋势。1995年Whirter报告用单纯乳房切除和放射治疗来治疗乳腺癌引起轰动。继而乳腺肿块切除(Lumpectomy)或区段切除(Quadr...  相似文献   
93.
乳头溢液良恶性病变的病理组织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对1994年2月 ̄1995年1月天津市肿瘤医院腺科连续收治的以乳头溢液为主诉患者84例病变区段切除标本的次连续大块病理切片进行病理组织学观察。结果发现,此84例患者11例为癌,其中8例为T0癌,占全部无肿瘤溢液患者66例的12.12%,因大多数为较早期癌,故检出此期癌早诊意义重大,另外,导管内乳头状瘤50例,占59.52%,且发现导管内乳头状瘤常与中及重度乳头状瘤病并存,考虑发生在大导管的乳  相似文献   
94.
目前,手术仍然是胰腺癌的首要治疗手段,然而在确诊时80%以上的胰腺癌已进入中晚期,能手术切除的患者只有15%左右.因此,胰腺癌的术前诊断与分期对于采取正确的治疗方案非常重要.我们参照2008年版和2009年版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NCCN)胰腺癌临床指南,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就胰腺癌的诊治现状与进展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95.
目的 探讨Tru-Cut穿刺活检(TCB)联合细针针吸活检(FNA)在胰腺癌术中病理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22例术前诊断为胰腺癌的患者,术中进行肿物的TCB联合FNA,进行前瞻性研究.结果 22例患者中,TCB联合FNA诊断胰腺癌19例,3例既未见癌组织,亦未发现癌细胞.其中1例术中肝结节活检证实为肝转移,结合临床考虑胰腺癌肝转移;1例诊为自身免疫性胰腺炎;1例随访9个月,肿物无变化,诊为慢性胰腺炎.TCB诊断准确率为90.9%,FNA诊断准确率为86.4%,TCB联合FNA诊断准确率为95.5%.术后无胰瘘、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TCB联合FNA的方法提高了胰腺癌术中诊断的准确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96.
胃癌是危害我国肿瘤患者的排在前5位的肿瘤,肿瘤转移严重影响肿瘤患者的预后,胃癌的胃周淋巴结转移是胃癌最主要转移途径,“第5转移”等理念的提出,使胃外科医生对胃系膜的重要性有了充分的认识。规范化D2淋巴结清扫术是局部进展期胃癌最有效的治疗措施,是可手术胃癌患者能否治愈的重要措施。本文就精准医学时代下的胃癌D2淋巴结清扫术...  相似文献   
97.
胃癌是第四常见的恶性肿瘤,也是导致癌症死亡的第二大原因[1].根治性胃切除术(伴淋巴结清扫)是其治疗的必要手段[2].Kitano等最早于1994年报道了腹腔镜远端胃切除术,由于其安全性、可行性、微创性与肿瘤根治性切除的程度等价于开放手术,腹腔镜根治性胃切除术发展迅速[3].近年,开展腹腔镜胃癌手术的单位数量与报道病例...  相似文献   
98.
正在我国,胃癌在恶性肿瘤中发病率占第二位,病死率占第三位,约占全球胃癌总数的一半,且70%以上病例确诊时属于中晚期。自1994年首例腹腔镜辅助早期胃癌切除术在日本报道以来,腹腔镜技术因其独特的微创优势,在国内外临床实践中获得迅速发展。手术方式由腹腔镜辅助发展到全腔镜下消化道重建,从多孔到单孔,再到经自然腔道取标本手术在胃癌手术中亦有尝试并颁布了国际专家共识。根治术适应证由早期胃癌扩大到进展期胃癌。腹腔镜在晚期患者的手术探查、准确分期、  相似文献   
99.
随着外科手术不断向微创化、规范化的方向发展。腹腔镜手术由多孔到减孔、单孔甚至无孔而经自然腔道内镜手术[1],其发展是手术理念、手术器械、手术技能三方面综合进步的结果。微创手术的终极目标是提供无痛、无疤的手术方式。受仪器与设备、无菌操作、手术部位等方面的限制,经自然腔道内镜手术的全面推广在现阶段遇到很多问题。经脐单孔腹腔镜手术(single incision laparoscopic surgery,SILS)的引入,被认为是传统腹腔镜手术向经自然腔道内镜手术过渡的一个阶段。  相似文献   
100.
目的 探讨乙状结肠成形术在中低位直肠癌前切除中的可行性,并评估其对直肠癌患者术后排便功能的作用.方法 选择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2007年1月至2008年1月收治的43例中下段直肠癌(肿瘤下缘距肛缘<8 cm)的患者于直肠癌前切除术后行乙状结肠成形术(观察组),同期收治的43例中下段直肠癌患者行结肠J型贮袋重建(对照组).采用t检验、X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比较两种术式的可行性、安全性及术后患者排便功能.结果 观察组患者全部完成壶腹重建,对照组4例患者贮袋重建失败.两组各有3例患者行临时性横结肠造口术.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7%(3/43),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9%(4/4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282,P0.05).术后4个月时,24 h排便次数观察组为(2.0±1.5)次,对照组为(2.5±1.0)次,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242,P0.05).大便失禁评分观察组为(1.7±0.7)分,对照组为(1.6±0.8)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85,P0.05).结论 乙状结肠成形术与结肠J型贮袋重建在改善患者排便功能方面作用相似.乙状结肠成形术是一种简便、安全和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