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7篇
医药卫生   125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 研究肠道准备对胃癌患者术后的影响,探讨胃癌患者术前肠道准备的必要性.方法 选取胃癌患者66例,按照数字抽签法将患者随机分为机械性肠道准备(MBP)组(n=35)和非MBP组(n=31).比较两组患者术前血清白蛋白水平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手术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MBP组与非MBP组患者的术前血清白蛋白水平、术前日常生活能力评分、腹壁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腹腔冲洗液用量、术后排便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MBP组患者的术后排气时间、引流管留置时间明显短于非MBP组患者(P<0.01),住院费用明显低于非MBP组患者(P<0.01);两组患者腹腔引流液细菌培养阳性、吻合口瘘和切口感染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BP组患者的术后发热(>38.5℃),术后抗生素再使用,梗阻性腹胀、腹痛和术后予以辅助排便的发生率明显低于非MBP组(P<0.01).结论 术前适度肠道准备有利于术后快速康复,能使医患共同获益.  相似文献   
22.
崔亮  田艳涛 《抗癌之窗》2013,(11):25-27
目前国内居民的饮食方式与大肠癌密切相关。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饮食方式正在变化,目前,不健康的饮食方式正在对人们的健康构成威胁。近年来我国大肠癌的发病率逐渐提高。亚洲人群大肠癌发病率低于美国,而移居美国的亚洲人,下一代的大肠癌发生率增加,与当地人群  相似文献   
23.
目的 探讨脾脏错构瘤的诊断与外科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997年1月至2007年12月收治的3例脾脏错构瘤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并检索同期国内文献报道的17例脾脏错构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该病的临床表现、病理特点、诊断和治疗进行分析.结果 20例脾脏错构瘤患者以左上腹部不适为首发症状13例,无任何症状7例.20例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术后恢复良好,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无肿瘤复发转移.结论 脾脏错构瘤的确诊依赖于术后病理学诊断,手术切除是最佳治疗手段,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24.
升结肠癌跳跃式转移至右颈部及左腋下淋巴结1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升结肠癌跳跃式转移至右颈部及左腋下淋巴结比较少见,其原因可能与淋巴结免疫反应、"土壤学说"等有关,提示临床工作中应对来源不明的颈部及腋下淋巴结转移癌进行全面检查以排除消化道原发肿瘤的可能.原发灶不明的颈部淋巴结转移癌行PET-CT检查可发现30%~40%的原发灶,因其大多来源于头颈部肿瘤,行大野根治性放疗可取得较好的疗效.为明确颈部淋巴结转移灶来源于结肠癌除影像学检查外应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以免造成漏诊或误诊.如无出血、梗阻或穿孔等急症,Ⅳ期结肠癌手术治疗不被推荐,应采用全身化疗,且全身化疗可以取得较好疗效.结肠癌容易被误诊为急性阑尾炎,除了个别病例临床表现相近外,往往是由于鉴别诊断不够充分,缺乏必要的辅助检查,临床工作中应尽量避免此类误诊的发生.  相似文献   
25.
目的 探讨原发性十二指肠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外科治疗方法和预后.方法 同顾性分析经外科治疗的86例十二指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并进行随访.结果 86例十二指肠癌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为上腹部疼痛、黄疽、贫血、消化道梗阻、黑便和体重下降.肿瘤位于十二指肠球部4例,降部66例,水平部12例,升部4例.B超、CT、MRI、十二指肠镜及十二指肠低张造影的诊断率分别为41.7%、69.4%、75.0%、84.0%和80.9%.86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其中行根治性手术切除38例,行姑息性手术45例,行削腹探查术3例.根治性切除组和姑息性手术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42个月和13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原发性十二指肠癌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早期诊断并行根治性手术切除是改善预后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26.
乳腺囊性增生病c-erbB-2蛋白检测用于筛选早期可疑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乳腺囊性增生病的各种病变成分c-erbB-2癌基因蛋白表达对于乳腺癌早期诊断的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对87例乳腺囊性增生病手术标本存档蜡块进行检测.结果在乳腺囊性增生病的各种病变成分中,导管上皮重度不典型增生和重度乳头状瘤病c-erbB-2蛋白表达的阳性率分别高达38.8%(7/18)和32.4%(12/37).结论c-erbB-2蛋白检测对于乳腺囊性增生病病变成分早期癌变的监测具有极其重要的临床意义,其在乳腺癌的发生过程中是一早期事件.  相似文献   
27.
目的 探讨脾脏错构瘤的诊断与外科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997年1月至2007年12月收治的3例脾脏错构瘤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并检索同期国内文献报道的17例脾脏错构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该病的临床表现、病理特点、诊断和治疗进行分析.结果 20例脾脏错构瘤患者以左上腹部不适为首发症状13例,无任何症状7例.20例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术后恢复良好,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无肿瘤复发转移.结论 脾脏错构瘤的确诊依赖于术后病理学诊断,手术切除是最佳治疗手段,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28.
乳腺癌的有效控制有赖于早期发现 ,临床上常用的各种检查方法如 X线摄影、B型超声、热图诊断、计算机体层扫描、核磁共振、透照检查、脱落细胞学诊断等对于乳腺癌的早期发现均起了重大作用。除此以外 ,近几年有关乳腺癌早期诊断的各项新技术发展迅速 ,层出不穷。本文就国内外有关乳腺癌早期诊断新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1  X线三维立体定位细针穿刺切除活检自 6 0年代中期 Gros[1 ] 首创钼靶软组织 X射线机及Wolf[2 ] 将干板摄影成功地用于乳腺疾病诊断以来 ,乳腺 X线摄影诊断的研究发展很快 ,已成为发现早期癌的主要手段。将 X线的…  相似文献   
29.
我国胰腺癌诊治进展及微创技术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胰腺癌发病率在全世界范围呈上升趋势.我国胰腺癌发病率也有明显上升,在我国癌症死亡人口已跃居第6~7位[1].本文就近几年来我国胰腺癌诊治及研究工作的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30.
目的 探讨肝腺瘤(hepatocellular adenoma,HA)的临床特点、诊断、外科治疗和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1986年1月至2007年6月我院经病理证实的17例肝腺瘤患者的临床病理、影像学、实验室检查及随访资料.结果 本组17例肝腺瘤患者中男9例,女8例,中位年龄46岁.女性患者均无口服避孕药史.患者无特异性临床表现,仅5例有右上腹不适症状,肿瘤均为单发.血清学AFP检查正常,肝功能均为Child A级,影像学检查无特征性表现,绝大多数患者术前未获明确诊断.17例手术切除,无围手术期死亡及严重并发症病例,术后病理学检查2例有不典型增生,1例为腺瘤恶变.本组患者手术疗效确切,术后随访6~252个月,患者均存活.结论 肝腺瘤的诊断依赖于临床与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术前很难做出明确诊断,肿瘤有恶性变倾向,应积极手术治疗并可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