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07篇
  免费   180篇
  国内免费   63篇
医药卫生   1950篇
  2024年   28篇
  2023年   83篇
  2022年   63篇
  2021年   54篇
  2020年   76篇
  2019年   81篇
  2018年   67篇
  2017年   77篇
  2016年   77篇
  2015年   75篇
  2014年   114篇
  2013年   96篇
  2012年   131篇
  2011年   122篇
  2010年   107篇
  2009年   122篇
  2008年   96篇
  2007年   102篇
  2006年   81篇
  2005年   57篇
  2004年   56篇
  2003年   52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4 毫秒
41.
李妍 《中外医疗》2012,31(13):155-155
目的摸索急性百草枯中毒的最佳护理方式。方法严格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并及时清除毒物,改善进行性呼吸困难,同时做好患者的口腔护理、心理护理以及健康教育。结论做好百革枯中毒患者的护理工作是提高生存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42.
正1对象和方法患者女性,68岁,主因发作性胸闷、胸痛20 d,加重6 h于2013年3月收入我院心脏内科。既往有高血压病史3年,未规律服药,最高血压180/100 mmH g(1 mmH g=0.133 k Pa);糖尿病史20余年,血糖控制不满意。入院查体:体温36.0℃,心率77次/min,呼吸22次/min,血压150/  相似文献   
43.
目的:探讨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ence RNA,siRNA)靶向干扰白细胞介素28受体α(interleukin 28 receptor alpha,IL28RA)基因对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设计合成干扰IL28RA基因表达的3对siRNA(siRNA-6158?siRNA-6160?siRNA-6162),采用脂质体转染原代乳大鼠心肌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单纯缺氧复氧组?缺氧复氧+阴性对照转染组?缺氧复氧+siRNA-6158转染组?缺氧复氧+siRNA-6160转染组?缺氧复氧+siRNA-6162转染组,探索siRNA转染心肌细胞的合适浓度,检测心肌细胞存活率?培养液中LDH的水平及心肌细胞IL28RA蛋白表达,观察siRNA干扰IL28RA基因对心肌细胞缺氧复氧过程中的保护作用?结果:采用脂质体转染法,siRNA浓度在80 nmol/L对心肌细胞具有较高的转染效率?与单纯缺氧复氧组和缺氧复氧+阴性对照转染组比较,缺氧复氧+siRNA-6158转染组和缺氧复氧+siRNA-6160转染组的LDH活性明显降低(P < 0.05),心肌细胞存活率明显升高 (P < 0.05),IL28RA蛋白表达明显减少(P < 0.05)?结论:干扰IL28RA基因的表达有望成为保护缺氧复氧心肌损伤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44.
 目的 观察分析复方倍他米松(商品名得宝松)联合CO2点阵激光、PDL激光治疗瘢痕疙瘩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8-04至2019-12武警辽宁总队医院接受治疗的111例瘢痕疙瘩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组、B组、C组,每组37例。A组采用CO2点阵激光+PDL激光治疗,B组采用CO2点阵激光+得宝松治疗,C组采用得宝松联合CO2点阵激光+PDL激光治疗,每4周为1疗程,共3个疗程。所有患者在治疗6个月后进行观察,观察3组治疗前后瘢痕各维度评分(VSS)、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含量变化,以及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复发率情况。结果 治疗6个月后,三组色泽、血管分布、瘢痕柔软度、厚度、VSS总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其中C组显著优于A组、B组(P<0.05),但B组和C组未见统计学差异;A组、B组、C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6.49%、83.78%、94.60%,C组疗效显著优于A组和B组(P<0.05);治疗1个月后,三组TGF-β1、MMP-9表达含量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C组TGF-β1、MMP-9表达显著低于A组和B组(P<0.05),而A组和B组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在治疗后1个月时,A组2例瘢痕疙瘩治疗区域出现部分色素沉着,B组3例出现颜色发红、血管丰富情况,其余患者均未出现疼痛、血肿、瘙痒、皮肤感染、色素沉着及皮肤萎缩等不良反应,且未见复发;在治疗6个月时,患者色素沉着及颜色发红等不良反应基本消退,但三组均出现部分瘢痕疙瘩复发情况,复发率分别为8.11%(3例,A组)、5.41%(2例,B组)及2.70%(1例,C组)(χ2=0.24,P=0.98)。结论 得宝松联合CO2点阵激光、PDL治疗瘢痕疙瘩疗效确切,安全性高,有效促进瘢痕组织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5.
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SGLT-2)抑制剂是一种非胰岛素依赖型的降糖药物,其作用的靶点是肾脏,可以通过抑制肾脏对葡萄糖的重吸收,使过量的葡萄糖从尿液中排出,从而发挥降低血糖的疗效。此类药物对改善血糖和血脂水平,保护胰岛细胞均有确切疗效,且不增加体重,主要的不良反应为生殖器感染、尿路感染和酮症酸中毒。本文通过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和PubMed数据库,综述了SGLT-2选择性抑制剂的开发过程、作用机制以及治疗糖尿病的疗效与不良反应,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6.
Erdheim-Chester病( ECD)是一种病因、发病机制目前尚未明确、非常罕见的非郎格罕组织细胞增生症,以泡沫样细胞侵犯组织形成脂质肉芽肿为主要特点,许多研究显示该病是一种内源性的非家族遗传性疾病[1],常侵犯骨骼,也可累及骨骼外组织,如心脏、脑、肾脏、肌肉等[2]。其为全身性疾病,发病率极低,现今世界范围内约有440多例报道[3],国内罕见报道。 ECD好发于50~60岁,无明显性别差异[4],临床表现从无症状到致死性的系统疾病,可涉及几乎所有脏器。当症状局限时,患者可仅表现为下肢骨疼痛,除骨骼疼痛外,体质量下降、眼球突出、呼吸困难、乏力和神经系统体征等,几乎一半以上的患者会出现骨外多系统疾病表现[1]。该病进展凶险,呈进行性恶化,治疗困难,预后较差。有研究表明,患者3年生存率仅为50%[5]。我院于2013年12月收治ECD伴多发动脉狭窄患者1例,本例患者已出现垂体受累、硬化性骨病及主动脉增宽,血管有多处病变,累及多发动脉狭窄,包括升主动脉、主动脉弓、降主动脉、腹主动脉、髂动脉、腹腔干、肠系膜上动脉、双侧肾窦,影像学上评估程度较重,患者消耗症状明显。因此患者的生理和心理均承受巨大痛苦,其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住院期间通过积极的治疗和精心的护理,患者病情好转,已顺利出院。现针对本例患者在住院期间的护理问题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7.
目的研究社区获得性血流感染肺炎克雷伯菌(CAK)与医院获得性血流感染肺炎克雷伯菌(HAK)、高黏液表型肺炎克雷伯菌(HMVKP)与普通肺炎克雷伯菌(CKP)主要荚膜血清型、毒力基因的差异,并探讨毒力因子与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的关系。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分离于临床血流感染患者肺炎克雷伯菌41株,利用拉丝试验检测高黏液(HMV)表型,PCR方法及基因测序检测主要荚膜型和毒力基因,Vitek 2 Compact系统进行菌株耐药性检测。结果 17株(41.5%)拉丝试验阳性;主要荚膜分型K1型8株(19.5%),K2型5株(12.2%),K57型3株(7.3%),3类荚膜血清型共占39.0%;黏液表型编码基因A(rmp A)阳性19株(46.3%),其中16株HMV表型阳性;20株菌需氧菌素基因aerobactin阳性,其中19株rmp A阳性。CAK与HAK的HMV表型(65%/19%)、rmp A(70%/2.38%)、aerobactin(70%/28.6%)阳性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MVKP与CKP的荚膜血清型K1(35.29%/8.33%)、毒力基因rmp A(94.12%/12.5%)和aerobactin(94.12%/16.67%)阳性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KP耐药情况较HMVKP严重。非产ESBL菌株较产ESBL菌株的HMV表型、高毒力荚膜型K1/K2/K57及毒力基因rmp A和aerobactin的阳性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高毒力荚膜血清型、毒力基因主要见于CAK,且HMV表型菌株携带更多的毒力因子,这类菌株大多为非产ESBL的敏感株。  相似文献   
48.
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在巨幼细胞贫血(MA)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研究了60例初诊MA患者入院时HCY、血清叶酸(folic acid,FA)、维生素B12(Vit B12)检测值情况。结果 MA患者HCY显著升高,(x±s)为(47.12±9.80)μmol/L,阳性率为93.33%;与血清FA/Vit B12敏感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0,P<0.05)。HCY与血清FA、Vit B12相关性分析分别为(r=-0.648,P=0.02)、(r=-0.756,P=0.006),相关性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HCY对帮助诊断MA,特别是血清FA/Vit B12检测值正常时,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9.
目的 探究沙库巴曲缬沙坦对射血分数中间值心力衰竭患者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2018年12月~2019年6月于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心内科就诊的82例射血分数中间值心衰(HFmrEF)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药组,每组41例。在一般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加用80 mg缬沙坦口服,每天2次,试药组加用100 mg沙库巴曲缬沙坦口服,每天2次。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不良事件发生率。 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均不存在统计学差异;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试药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显著提高,(P<0.05);与本组治疗前相比,两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水平、左室整体纵向应变 (LVGLS)和左室短轴缩短率(FS)水平存在显著性差异(均P<0.05),治疗后LVGLS水平试药组患者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存在统计学差异 (P<0.05);与同组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心衰相关标志物生长转化因子(GDF)-15、可溶性肿瘤因子2抑制剂(sST2)水平和氨基末端脑钠尿肽前体(NT-proBNP)浓度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均P <0.05),治疗后GDF-15和NT-proBNP试药组较对照组患者相比改善更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同组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6分钟步行距离(6MWD)和明尼苏达心衰量表评分(MHFQL)均有显著差异(均P<0.05),治疗后6MWD试药组较对照组变化不明显,不具有统计学差异,MHFQL试药组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和再住院率、死亡率没有显统计学异。 结论 对HFmrEF患者的心功能治疗方面,沙库巴曲缬沙坦较缬沙坦作用效果更显著,且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和再住院率、病死率没有显著差异,值得临床上研究应用。  相似文献   
50.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和内毒素等常用炎症因子指标结合终末期肝病模型(model for endstage liver disease,MELD)对慢性重症肝炎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2月慢性重症肝炎87例,入院24 h内检测PCT、内毒素、WBC计数、中性粒细胞(polymorphonuclear,PMN)计数和C-反应蛋白(C-reactin protein,CRP),同时进行MELD评分,并根据随访情况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生存组PCT、CRP、MELD评分、WBC和PMN计数等显著低于死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毒素检测结果比较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20)。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MELD评分、CRP、PCT和慢性重症肝炎死亡相关(P0.05);CRP和MELD评分呈正相关,Spearman相关系数为0.69(P0.05);PCT和MELD评分呈正相关,Spearman相关系数为0.72(P0.05)。结论 PCT和CRP纳入预测体系有可能提高重症肝炎预后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