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129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6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51.
如何做好分析前质量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10年来,我国临床实验室已普遍开展了室内质控和室间质控的质评活动,这些质控多注意了分析中和分析后的质控问题,而分析前质控问题尚未引起全体医务工作者的足够重视,检验结果与病人临床症状不符的现象时有发生,遇到此情况,临床医生总是抱怨检验人员。其实,许多情况并非检验人员之过,因为,在标本检测的过程中,有些因素与医护人员的关系密切,而不在检验人员的控制之中,检验人员不易了解且无法防止。如:标本的采集、药物、饮食、运动、标本放置时间等诸多因素。正如美国医学会科学部Jonnes(珍妮)博士指出:“由于病人和标本因素引起的不正确…  相似文献   
52.
背景与目的:目前,在甲状腺癌颈淋巴结清扫方面存有较大分歧。该研究总结甲状腺乳头状癌淋巴结转移的特点,为择区淋巴结清扫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7月—2014年8月收治的462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病历资料,分析其淋巴结转移规律及其影响因素,评判cN0标准的准确性。结果:全组患者均行患侧中央区(Ⅵ区)淋巴结清扫,320例行侧颈区淋巴结清扫术(Ⅱ~Ⅴ区)或择区淋巴结清扫(Ⅱ~Ⅳ区中的部分或全部),90例行对侧中央区淋巴结活检。73.2%(338/462)符合cN0标准,病理证实其中有184例淋巴结转移,cN0标准误诊率达60.9%。颈部淋巴结总转移率为65.4%(302/462),侧颈区淋巴结转移率为42.6%(197/462),“跳跃转移”率为13.1%(42/320),对侧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率为50%(45/90)。男性、肿瘤累及腺叶上1/3、肿瘤T3或T4、多中心病灶是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肿瘤累及腺叶上1/3是喉前淋巴结转移及“跳跃转移”的危险因素。喉前淋巴结转移及中央区淋巴结2个以上转移者侧颈区淋巴结转移率显著增加(分别为85.7%和83.3%, P<0.05)。结论:现行cN0标准不能作为确定淋巴结清扫范围的依据;甲状腺乳头状癌易发生淋巴结转移,其中Ⅵ区淋巴结转移率最高,依次为Ⅲ区、Ⅱ区、Ⅳ区、Ⅴ区;初次手术应常规清扫患侧中央区淋巴结,建议将Ⅵ区淋巴结送冰冻病理;当喉前淋巴结有转移或Ⅵ区2个以上淋巴结转移时,或肿瘤累及腺叶上1/3者,有必要行侧颈区(或择区)淋巴结清扫;对侧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率较高,需予以重视;中央区淋巴结再分亚区具有重要意义,应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53.
目的 比较磁共振多序列成像与超声体表定位在三阴性乳腺癌(TNBC)患者接受新辅助化疗后保乳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该院确诊的TNBC患者124例,均接受新辅助化疗(多西他赛联合卡铂),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2例.对照组采用超声体表定位法,观察组采用磁共振多序列成像(T1 WI、T2 WI、DWI、T2 WI/SPAIR、DCE等)确定保乳手术切除范围.比较两组患者术前评估肿瘤最大径、肿瘤/乳房体积比,以及与实际手术切除肿瘤体积吻合率、切缘阴性率、手术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术前评估肿瘤最大直径、肿瘤/乳房体积比均缩小,实际手术切除肿瘤体积吻合率、切缘阴性率均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I多序列成像可为TNBC新辅助化疗后保乳手术提供更准确的切除范围.  相似文献   
54.
目的探讨中西药结合治疗糖尿病胃轻瘫临床疗效.方法把糖尿病胃轻瘫病人87例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口服西药莫沙必利,治疗组加服自拟中药加味枳术散,30天为一疗程,连服二个疗程进行对照总结.结果中西药结合治疗糖尿病胃轻瘫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单用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55.
目的 通过对椎体后部结构的测量 ,为下腰椎后路微创手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30具成人尸体标本 ,测量椎板下缘骨嵴到同位椎体下缘、黄韧带附着点、棘突下缘、棘间韧带外缘的距离。结果 椎板下缘骨嵴位于棘突的头侧 ,L3、4,L4、5椎板遮挡相应的椎间盘 ,L5椎板没有遮挡L5S1椎间盘。结论 在腰椎间盘突出症后路微创手术中 ,切口应以棘突下缘头侧椎板下缘骨嵴为中心。要显露L3、4,L4、5椎间盘 ,需咬除L3 或L4椎板下缘小部分 ,显露L5S1椎间盘 ,不需咬除L5椎板下缘 ,同时切除少部分黄韧带 ,即可显露椎间盘与神经根 ,完成髓核摘除手术。  相似文献   
56.
对颈椎颈髓损伤致四肢瘫病人,在后期脊髓功能恢复无望的情况下,通过肌转位等手术改善上肢残存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自1993年以来我们对16例四肢瘫病人20侧肢体作上肢功能重建术,包括代三头肌术8例,代指深屈肌术15例,代拇长屈肌术7例,均取得满意疗效。认为在手部屈指功能重建应优先于拇指侧捏功能重建,并应重视此类病人伸肘功能的重建。对三角肌后部纤维代肱三头肌术作了较详细的介绍。  相似文献   
57.
三种假体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疗效观察   总被引:38,自引:1,他引:37  
目的 比较不同种类假体置换对老年人股骨颈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 于 1987年 1月至 1998年 1月 ,对 2 0 9例 6 0岁以上老年人股骨颈骨折 ,采用单极股骨头、双极股骨头及全髋关节置换术。结果  2 0 9例术后 1~ 3周均恢复行走活动 ,无 1例死亡。 187例获 1 5~ 8年随访 ,疗效按 1980年第一届全国骨科学术会议拟定的髋关节置换效果评定标准 ,满意率 (6~ 4级 ) :单极股骨头置换 90 6 9% ,双极股骨头置换 96 77% ,全髋置换 95 0 0 %。 187例X线片检查 ,髋臼完好 110例 ,髋臼外缘增生 75例 ,髋臼磨损人工股骨头中心性脱位 2例 ,假体柄下沉 >2mm 3例 ,假体透光区域 >2mm 10例。结论 人工股骨头或全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老年人股骨颈骨折的有效方法 ,可促使老年人早期活动 ,提高生活质量。本组资料表明三种类型假体置换无明显差异。对高龄及活动量不大不强求全髋关节置换 ,人工股骨头尤其是双极关置换也可望达到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58.
作者从解剖、动态CTM扫描两方面就腰骶椎管内盘黄间隙的结构和这一结构与神经根的关系,及可能对神经根造成的影响做了观察研究。发现:间盘外侧方后缘膨出或突出,黄韧带和小关节增厚/肥大可使这一间隙狭窄,并嵌夹或推挤腰骶神经根,产生相应临床症状与体征。认为:盘黄间隙系腰骶神经根管之非骨性区段。由于间隙大小可随腰伸屈运动变化,神经根受压亦随之加重、减轻或消失。临床出现的神经源性间歇性破行可能与这一致病特点有密切关系。动态CTM扫描对此具有准确的识别作用。  相似文献   
59.
INTRADURALHERNIATIONOFLUMBARINTERVERTEBRALDISC:ARE-PORTOFSEVENCASESANDDISCUSSIONOFTHEPATHOLOGICALMECH-ANISMLianPing连平SunRong-...  相似文献   
60.
目的探讨变应原皮试阴性支气管哮喘减敏的临床意义。方法将门诊及住院的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混合液(MI)减敏,对照组不作减敏治疗,时间为1a。治疗过程分为常规减敏和维持减敏两个阶段。结果治疗结束后治疗组哮喘症状评分日均分明显低于治疗前(t=3.17,P<0.05)。与对照组比较患者的哮喘症状评分日均分明显降低(t=3.33,P<0.05),疗程结束后患者哮喘症状改善情况自我评价治疗组优于对照组(u=3.28,P<0.05)。患者年哮喘发作次数、年哮喘就诊次数住院次数均明显减少。治疗过程中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用MI对变应原不确定的支气管哮喘特异性免疫治疗,能减轻哮喘症状,减少发作、就诊、住院次数,并具有一定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