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5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8篇
医药卫生   17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9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参附注射液对肝胆外科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对肝胆外科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150例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参附注射液组(SF组)各75例,观察两组患者肛门排气时间、切口愈合情况、血常规、凝血功能、肝功能、组织修复相关因子、免疫功能及血液流变指标的变化。结果:SF组患者平均肛门排气时间较对照组显著缩短(P<0.05);手术前后SF组与对照组比较,血常规、凝血功能及肝功能指标无显著差异;术后SF组全血黏度(1·s-1,22·s-1,200·s-1),血液还原黏度,纤维蛋白浓度较对照组降低。术后SF组IgG,IgA较对照组升高;对照组术后IgG,CD4+/CD8+较术前降低;术后所有病例SOD明显降低,SF组降幅小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术后MDA明显升高(P<0.05)。术后对照组血液还原黏度,纤维蛋白浓度,全血黏度较术前升高;SF组术前术后血液流变指标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参附注射液可提高手术患者术后免疫功能,减少组织的损伤,促进血液循环,有助于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12.
Kikuchi病,又称组织细胞性坏死性淋巴结炎(Histiocytic Necrotizing Lympheadenitis),是一种自限性疾病。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有发热、皮疹、关节痛、贫血、血沉加快、多浆膜腔积液等,酷似风湿性疾病,有时可与SLE、混合结缔组织病、成人Still病等疾病伴发。2005年12月,本院收治1例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发Kikuchi病,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获得性无巨核细胞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acquired amegakaryocytic thrombocytopenia purpura,AATP)是一类因骨髓中巨核细胞缺如或极度减少所致血小板生成不足引起的出血性综合病征。临床较为少见,易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再生障碍性贫血或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相混淆。作将收治1例报告如下,并复习有关献资料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4.
文章采用手法配合康复训练的方法治疗肩关节周围炎可促进功能恢复。1训练目的减轻疼痛,增加肩关节活动范围,尽早恢复肩关节功能。2训练范围患侧肩被动上举、旋外、内收、后伸及旋内功能。3治疗及训练方法3.1手法治疗患者取端坐位,医者一手托住患肢前臂,使患者充分放松。首先以指揉法或在鱼际揉法,自肩前经肩外至肩后,反复操作3~5遍,手法由轻渐重,并仔细寻找压痛点,痛点部位要增加手法刺激量。之后,用弹拨分筋手法,在肱二头肌短头肌腱喙突附着点和肱二头肌长头肌腱及纤维关节囊下部进行充分松解约5~10min,然后,术…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小扁豆凝素结合型甲胎蛋白(AFP-L3)阳性的肝细胞癌患者肿瘤分期及外周血淋巴细胞的改变,探讨AFP-L3水平与肿瘤分期及免疫状态的关系。方法:采集60例肝细胞癌患者外周血,检测AFP及AFP-L3含量。根据外周血AFP-L3比例将60例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分为2组:AFP-L3(+)组和AFP-L3(-)组。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中各淋巴细胞亚群(NK、CD4+、CD8+、CD4/CD8、Treg)的比例。结果:AFP-L3(+)组患者UICC分期Ⅲ+Ⅳ期为29例,AFP-L3(-)组为7例;AFP-L3(+)组患者BCLC分期C+D期为20例,AFP-L3(-)组为3例。AFP-L3(+)组患者发生血管侵犯为17例,远高于AFP-L3(-)组(1例)。AFP-L3(+)组患者外周血中NK细胞比例及CD4/CD8比值下降,CD8+T和Treg细胞显著比例上升。结论:外周血AFP-L3阳性的肝癌患者容易发生血管侵犯,且分期较差,可能与淋巴细胞亚群发生变化、免疫系统受到抑制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调查2019年期刊公开发表的中国临床实践指南中研究空白的报告情况, 并提出针对性建议, 以期促进指南研究空白报告的规范性和清晰性。  方法  系统检索并筛选2019年期刊公开发表的中国临床实践指南, 纳入报告研究空白的指南, 提取相关信息并进行整理和分析。  结果  2019年期刊公开发表的中国临床实践指南共226篇, 其中27篇(11.9%)报告了研究空白, 共报告78条研究空白, 中位报告条数为2条(范围: 1~10条)。报告研究空白的指南中, 11篇指南的研究空白出现在"待解决问题""未来研究的优先建议"和"对未来研究的建议"等独立部分, 16篇指南的研究空白融合在"总结""讨论"和"结语"等部分。具体内容方面, 主要涉及疗效(15.4%, 12/78)、安全性(12.8%, 10/78)、新方法/新方案/新技术/新产品(10.3%, 8/78)和生物标志物(9.0%, 7/78)。清晰性方面, 按照PICO (population, intervention, comparison, outcomes)原则解构后, 45条(57.7%, 45/78)研究空白包括其中2个或2个以上要素。  结论  2019年期刊公开发表的中国临床实践指南中, 研究空白的报告率和清晰性均有待提高, 研究空白出现的位置不固定, 建议指南制订者在指南中独立报告研究空白并力求做到规范、全面、清晰, 以期能够为未来研究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17.
肝细胞癌病人血浆TF,uPA及uPAR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肝细胞癌病人血浆TF,uPA和uPAR水平变化及临床病理意义。方法应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肝细胞癌病人50例及对照组30例的血浆TF,uPA和uPAR水平,并结合临床病理资料探讨其临床意义。结果 肝细胞癌病人血浆TF,uPA及uPAR均较对照组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肝细胞癌病人血浆TF在低分化组,肿瘤较大组及合并肝硬化组显著升高(P<0.05),而在不同癌灶数目及包膜情况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血浆uPA水平只在合并肝硬化组升高(P<0.05),uPAR水平与以上病理指标均无关(P>0.05)。肝细胞癌病人血浆TF,uPA和uPAR水平均与侵袭转移指标有关,在有淋巴转移,肝外脏器转移及门脉癌栓组较无转移及癌栓组升高(P<0.05)。结论 肝细胞癌病人存在凝血,纤溶激活状态。血浆 TF,uPA和uPAR升高与肝细胞癌的发生及侵袭转移有关,其检测有助于早期诊断病情及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18.
参附注射液在普外科围手术期应用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参附注射液 (SF)对普外科围手术期患者康复作用的影响。方法  10 0例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 5 0例和参附注射液组 (SF组 ) 5 0例。SF组于手术当天至术后 7d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 ,每天加用 5 0ml参附注射液滴注 ;对照组仅行常规治疗。观察病人的症状、切口愈合情况、血常规、凝血功能、肝功能、组织损伤修复因子。结果 SF组病人的平均肛门排气时间较对照组显著缩短(P <0 .0 5 )。手术前后SF组与对照组比较 ,血常规、凝血功能及肝功能无显著差异。而组织损伤修复因子中 ,术后两组病例SOD明显降低 ,SF组降幅小于对照组 (P <0 .0 5 ) ;对照组术后MDA明显升高 (P <0 .0 5 ) ,而SF组MDA未见升高 (P >0 .0 5 )。手术前后两组TNF无明显差异 (P >0 .0 5 )。结论 参附注射液可改善普外科围手术期病人的症状 ,减少组织的损伤 ,加快病人的康复  相似文献   
19.
临床实践指南是指导临床医务工作者科学决策的重要依据。近年随着指南数量的增多, 其质量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但对于谁应该参与指南的制订, 应如何科学合理地成立指南制订工作组, 目前各指南制订机构和制订手册尚未给出统一明确的要求。本文分析比较了现有指南中参与制订的人员及工作组现状, 不同指南制订手册中对指南制订工作组的要求和规定, 以及不同机构对指南方法学家的定义和职责, 并在此基础上就如何成立指南制订工作组提出思考与建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5Aza-dC对肝癌细胞A431侵袭运动能力影响。方法用不同浓度5Aza-dC处理培养的A431细胞,观察其形态变化,并采用肿瘤细胞-基质黏附实验和细胞体外侵袭及运动实验检测癌细胞的黏附及侵袭能力变化。结果各不同浓度处理组细胞形态虽无显著变化,但其细胞-基质黏附能力、侵袭和运动能力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5Aza-dC对肝细胞癌A431细胞的黏附侵袭等恶性生物学行为可起到抑制作用,可能为HCC的治疗开辟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