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72篇
  2023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透析相关性淀粉样变的临床报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长期血液透析患者透析相关淀粉样变(Dialysisrelatedamyloidosis,DRA)的临床及诊治方法。方法 对10年以上长期血液透析患者30例进行B超(小器官高频浅表探头)检查,测定肩袖(rotatorcuff,RC)厚度以及观察肩关节周围有无强回声(PE)、X片、部分行CT、MRI检查。结果 长期血液透析患者超过10年以上共30例,均接受B超检查,其中2 5例RC增厚,为(0 .86±0 .12 )mm(正常参考值<0 .8mm) ,占83.3% ,PE阳性者6例,占2 0 .0 % ,膝关节积液者2 0例,占6 6 .6 %。颈部、手、膝关节X线检查14例,可见囊性骨损害者10例占71.4 % ,2例有颈椎间隙变窄占14 .3% ,但经CT检查骨囊性变为10 0 % ,CT和MRI检查发现颈端脊髓呈骨破坏2例占14 .3%。结论 透析相关淀粉样变是长期血液透析患者的致残性严重并发症,B超检查可早期发现DRA的证据,CT及MRI检查有助于发现X线不易显示的脊椎关节DRA(破坏性骨关节病)及骨囊肿,应及早发现和早期治疗,以防止造成不可逆的全身性损害。  相似文献   
42.
目的探讨不同心力衰竭类型对肾功能不全合并心力衰竭患者肾脏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该研究为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2018年1月1日至2019年6月30日肾功能不全[基线估算肾小球滤过率 < 60 ml·min-1·(1.73 m2)-1]合并心力衰竭随访时间≥ 2年的住院患者。根据入院时超声心动图检查的基线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 LVEF)将患者分为射血分数减低型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 with reduced ejection fraction, HFrEF)组(LVEF < 40%)、射血分数轻度减低型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 with mildly reduced ejection fraction, HFmrEF)组(40% ≤ LVEF < 50%)及射血分数保留型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 with preserved ejection fraction, HFpEF)组(LVEF ≥ 50%)。通过电子病历系统收集入选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43.
血透患者中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血透患者中丙型肝炎病毒的感染情况,并探讨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对150例维持性血透患者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及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中HCV-RNA及抗HCV-IgG的水平。结果:HCV-RNA的阳性率为26.7%(40/150);抗HCV-IgG的阳性率为24%(36/150例);HCV感染率(总阳性率)为35.3%(52/150例)。结论:提示血液患者中HCV感染率明显高于普遍人群。输血及血制品是其第一位的危险因素,而透析器及管路的交叉使用也是不容忽视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44.
目的了解血液透析患者血清25(OH)D的水平及相关因素。方法选择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1年、未进行维生素D制剂治疗的患者,对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骨特异碱性磷酸酶(BAP)、总钙(矫正钙,Ca)、磷(P)、白蛋白(Alb)及二氧化碳结合力(CO2CP)进行检测及相关分析。结果共入选48例患者,男性30例、女性18例;平均年龄58.7±12.4岁;平均透析龄40.4±50.7个月。25(OH)D的平均水平为41.23±16.41nmol.L-1,低于正常值47.7nmol.L-1的患者占70.8%(34/48)。单因素分析显示,25(OH)D的水平与Alb的水平呈显著的正相关(P<0.05);与年龄、透析龄、iPTH、BAP、Ca、P及CO2CP皆无相关性。结论 25(OH)D在大多数血液透析患者是低下的,与Alb的水平相关;与年龄、iPTH、BAP、Ca及CO2CP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45.
目的探讨低通量血液透析(LFHD)与高通量血液透析(HFHD)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微炎症状态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5月至2012年11月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血液净化中心行MHD治疗的慢性肾脏病(CKD)5期患者共40例,随机分为LFI-ID组和HFHD组各20例,观察两组患者首次透析前和透析治疗3个月后的白细胞介素-6(IL-6)、血清C反应蛋白(CRP)、血清β2-微球蛋白(β2-MG)的变化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LFHD组与HFHD组首次透前各项指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LFHD组治疗前后比较对β2-MG、IL-6、CRP清除无统计学差异(P〉0.05);HFHD)组治疗3个月后对β2-MG、IL-6、CRP清除均下降,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LFHD组与HFHD组之间治疗3个月后比较,HFHD组中β2-MG、IL-6、CRP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FHD较LFHD更能够有效清除中分子毒素和微炎症细胞因子,从而显著改善MHD患者的微炎症状态。  相似文献   
46.
目的探讨长期血液透析(HD)患者心脏功能和结构损害的特点。方法 43例HD10年患者,其中男性25例,女性18例;开始进行HD治疗时年龄23~61岁,平均年龄41.7岁。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仪及胸部X射线,做心脏横断面观察,对心脏进行功能和结构检查。结果心脏功能Ⅰ级40例(占93.0%),Ⅱ级3例(占7.0%)。左心室射血分数为57.7%±5.1%,低于50%者仅2例;但86.0%患者存在左心室舒张功能损害,其中老年患者患病率明显高于青年和中年患者。43例患者心胸比例增大,心脏结构均已存在轻度或中度异常,表现为左心房扩大、左心室肥厚、二尖瓣及主动脉瓣瓣膜退行性改变及反流等。结论 HD 10年患者心脏左心室收缩功能大多数仍保持正常,但左心室舒张功能和心脏结构均已出现了轻度或中度损害。  相似文献   
47.
目的 分析血液透析患者因继发性甲状旁腺机能亢进症行甲状旁腺切除术(parathyroidectomy,PTX)后低钙血症的发生及相关影响因素,总结处理经验.方法 回顾近10年行PTX的117例透析患者,观察术后血清钙的变化,分析术后1月内最低的血钙水平与术前血清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ntact parathyroid hormone,iPTH)、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钙及切除的甲状旁腺数量和病理类型等因素的关系,收集低钙血症的临床表现,统计补充元素钙和骨化三醇的用量.结果 在117例患者中,低钙血症的发生率为61.5%(72/117),一般发生在术后1天,少数在术后1~4周.主要表现为烦躁、多汗、四肢末梢发麻;少数表现为心悸、低血压、肌肉痉挛、肺水肿甚或腹泻.术后1天的血钙为(1.92±0.38)mmol/L.术后血钙与术前血iPTH负相关(r=-0.416,P<0.01),与术前血钙负相关(r=-0.756,P<0.01),与术前血ALP及甲状旁腺切除的数量和病理类型(甲状旁腺腺瘤)无关.大部分患者在术后1周口服元素钙(2.55±1.68)g/d和骨化三醇(1.42±0.75)μg/d即能维持血钙在(2.08±0.53)mmol/L.结论 成功的PTX后都有血钙下降,术前更高的血iPTH和钙是导致术后低钙血症发生的危险因素.低钙血症的临床表现各异,足量补充钙制剂和骨化三醇,可以避免和迅速缓解其发生.  相似文献   
48.
继发性甲状旁腺机能亢进症(SHPT)是尿毒症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低钙、高磷以及维生素D水平降低是SHPT的主要发病机制,这些因素导致甲状旁腺(PT)分泌和增生,其基因异常已被证实与大量家族性内分泌肿瘤疾病有关。本文着重介绍基因异常在SHPT发病机制中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49.
目的:通过分析我院近11年来血液透析(HD)治疗患者人群的临床特点及其演变趋势,探讨北京市及其周边地区接受HD治疗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分析了1996年1月~2006年12月在我院进行HD治疗的慢性肾衰竭患者的年龄、原发疾病、死亡病因的构成及其演变特征。结果:1996年1月~2006年12月在我院进行HD治疗的慢性肾衰竭患者共计1482例,其中男845例,女637例,平均为51.6±16.5岁,青年(≤35岁)患者占19.8%,中年(36~59岁)患者占44.5%,老年(≥60岁)患者占35.7%,接受HD治疗患者的年龄有明显上升的趋势,2006年度HD患者平均年龄为54.4±17.2岁,显著高于1996~2000年接受HD治疗患者的平均年龄49.4±15.8岁(P〈0.05)。在导致长期HD治疗患者的原发疾病中,慢性肾炎所占比率有逐年下降趋势,糖尿病则有逐年上升趋势。接受HD治疗1年以上的患者死亡共计116例,导致死亡的主要疾病仍然为心脏疾病、脑血管疾病和感染,与10年前比较无明显变化。结论:近10年来,接受HD治疗的患者人群年龄有迅速增长趋势,慢性肾炎导致的HD治疗患者人数有显著下降,而糖尿病导致的HD治疗患者则显著增加,导致长期HD患者死亡的主要疾病仍然是心脏疾病、脑血管疾病、感染和恶性肿瘤。  相似文献   
50.
氯沙坦对糖尿病肾病的血压非依赖性降尿蛋白效应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观察氯沙坦的血压非依赖性减少尿蛋白效应及副作用。方法  15例Ⅳ~Ⅴ期糖尿病肾小球硬化症病人 ,在将血压及血糖控制稳定情况下 ,服氯沙坦 5 0mg/d ,疗程 3周。观察服药前、后尿蛋白定量 ,血清血管紧张素Ⅱ (AⅡ )及醛固酮 (Ald)、血肌酐及血钾变化。结果 尿蛋白定量从服氯沙坦后第 1周起即显著下降(P <0 0 5 ) ,3周时降低 2 9 1%(P <0 0 1) ;治疗后AⅡ有升高趋势 ,Ald有降低趋势 ;治疗后 2例患者血清钾曾一过性增高 ,但治疗前、后血肌酐值无明显变化 (P >0 0 5 )。结论 氯沙坦确有血压非依赖性降尿蛋白效应 ,此效应可能与其阻断AⅡ作用相关 ;肾功能不全患者服氯沙坦后仍可能出现血钾增高 ,但总体上看副作用较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