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1290篇
  免费   18446篇
  国内免费   12334篇
工业技术   202070篇
  2024年   654篇
  2023年   2476篇
  2022年   5772篇
  2021年   7682篇
  2020年   5649篇
  2019年   4090篇
  2018年   4538篇
  2017年   5101篇
  2016年   4678篇
  2015年   7289篇
  2014年   9178篇
  2013年   11139篇
  2012年   13255篇
  2011年   13972篇
  2010年   13319篇
  2009年   12967篇
  2008年   13392篇
  2007年   12875篇
  2006年   11447篇
  2005年   9575篇
  2004年   6673篇
  2003年   4899篇
  2002年   4582篇
  2001年   4187篇
  2000年   3434篇
  1999年   2232篇
  1998年   1250篇
  1997年   1075篇
  1996年   938篇
  1995年   758篇
  1994年   607篇
  1993年   480篇
  1992年   369篇
  1991年   300篇
  1990年   260篇
  1989年   232篇
  1988年   171篇
  1987年   109篇
  1986年   92篇
  1985年   51篇
  1984年   49篇
  1983年   30篇
  1982年   34篇
  1981年   31篇
  1980年   46篇
  1979年   22篇
  1978年   11篇
  1976年   9篇
  1959年   29篇
  1951年   2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21.
22.
最近,存算一体(IMC)架构引起了广泛关注,并被认为有望成为突破冯诺依曼瓶颈的新型计算机架构,特别是在数据密集型(data-intensive)计算中能够带来显著的性能和功耗优势.其中,基于SRAM的IMC架构方案也被大量研究与应用.该文在一款基于SRAM的通用存算一体架构平台——DM-IMCA的基础上,探索IMC架构在物联网领域中的应用价值.具体来说,该文选取了物联网中包括信息安全、二值神经网络和图像处理在内的多个轻量级数据密集型应用,对算法进行分析或拆分,并将关键算法映射到DM-IMCA中的SRAM中,以达到加速应用计算的目的.实验结果显示,与基于传统冯诺依曼架构的基准系统相比,利用DM-IMCA来实现物联网中的轻量级计算密集型应用,可获得高达24倍的计算加速比.  相似文献   
23.
本文分析了乌兰矿投产前期采矿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该矿所处蒙古国经济落后、投资风险大的现实状况,为避免生产中断、规避投资风险,早日回收前期投资考虑,采取了双斜坡道开拓、全尾胶结充填、高端壁空场嗣后充填采矿、多中段组合式连续开采等系列技术应对方案。大大降低了一次性投资规模及投资风险,前期投资得以快速回笼的同时,矿山产能也充分释放,确保了矿山的持续稳定,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为海外地下近地表矿体开采矿山规避投资风险提供了很好的技术方案借鉴。  相似文献   
24.
以雁崖薄煤层矿井采用的WG-2×125/571-WD型滚筒采煤机为研究对象,在阐述了滚筒装煤机理的计算过程后,利用MATLAB软件对叶片螺旋升角与装煤效率进行了模拟仿真,获得了螺旋升角的最佳值,接着利用PFC颗粒流软件将改进后的滚筒结构与原滚筒结构进行了模拟仿真.通过仿真得知:改进后的滚筒结构不仅能有效提高抛煤速度,而且能缩短煤流在叶片上的滑移时间.  相似文献   
25.
26.
The realization of liquid metal-based wearable systems will be a milestone toward high-performance, integrated electronic skin. However, despite the revolutionary progress achieved in many other components of electronic skin, liquid metal-based flexible sensors still suffer from poor sensitivity due to the insufficient resistance change of liquid metal to deformation. Herein, a nacre-inspired architecture composed of a biphasic pattern (liquid metal with Cr/Cu underlayer) as “bricks” and strain-sensitive Ag film as “mortar” is developed, which breaks the long-standing sensitivity bottleneck of liquid metal-based electronic skin. With 2 orders of magnitude of sensitivity amplification while maintaining wide (>85%) working range, for the first time, liquid metal-based strain sensors rival the state-of-art counterparts. This liquid metal composite features spatially regulated cracking behavior. On the one hand, hard Cr cells locally modulate the strain distribution, which avoids premature cut-through cracks and prolongs the defect propagation in the adjacent Ag film. On the other hand, the separated liquid metal cells prevent unfavorable continuous liquid-metal paths and create crack-free regions during strain. Demonstrated in diverse scenarios, the proposed design concept may spark more applications of ultrasensitive liquid metal-based electronic skins, and reveals a pathway for sensor development via crack engineering.  相似文献   
27.
裴模超  张建军  李洪儒  于贺 《机械强度》2021,43(6):1280-1288
退化特征提取是机械健康状态监测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旋转机械长时间连续运转,退化特征出现性能波动甚至下降,给退化特征提取和选择造成了困难.首先利用一个特征映射算法库对振动信号提取特征,并基于Kolnogorov-Smirnov (KS)检验和Benjamini-Yekutieli过程对原始特征集进行过滤,然后利用双目标优化遗传算法(Bi-objective Optimization Genetic Algorithm,BOGA)结合支持向量机分类器(Support Vector Classifier,SVC),在有监督的环境下搜索出最佳特征子集,其中BOGA设置了SVC分类精确度和特征子集维数两个目标函数,前者进行最大化,后者进行最小化.通过在液压泵退化状态数据集上进行实验和在凯斯西楚大学轴承数据集与FRESH_PCAa、ReliefF、JMIM三种方法进行对比,验证了该方法在退化状态识别上的较好性能.  相似文献   
28.
目的 麦胚孵育过程中蛋白酶将蛋白质水解成肽和氨基酸,多肽具有明确的生理活性和营养调节作用。本研究以麦胚为试验原料,采用微波辅助预处理的方法,研究孵育的温度、时间、pH及料液比4种因素对孵育后的蛋白酶活力及多肽含量的影响。 方法 通过单因素和响应曲面试验进行工艺条件优化。 结果 与未进行微波辅助预处理的样品相比,微波辅助处理(600 W, 10 s)能显著提高孵育后样品中的蛋白酶酶活力(约9.4倍)和肽含量(约3.1倍)。经过微波辅助处理后,孵育温度为51.5℃、pH为4.0、时间为6.33 h、料液比为1:7时,蛋白酶活力达最高为3826.24 U/g;孵育温度为45.0 ℃、pH为4.8、时间为8 h、料液比为1:7时,肽含量达最高为262.63 mg/g。 结论 微波辅助处理能有效的激活麦胚孵育液中的内源性蛋白酶活性,促进蛋白水解反应,显著提高孵育后的肽含量。该研究结果为麦胚多肽的制备新工艺开发提供了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29.
30.
The Fe/C/SiCN composite ceramics were synthesized by polymer-derived method to obtain the integration of structure and functions. The electromagnetic waves (EMW) absorption properties at X and Ku bands were investigated. The addition of nano-sized Fe particles improved the magnetic loss and impedance matching, and the carbon nanotubes generated by the iron in-situ catalysis increased the internal relaxation polarization and interfacial polarization, which together improved the EMW absorption properties significantly. In particular, the Fe/C/SiCN-9 showed the optimum reflection loss (RL) of ?31.06 dB at 10.03 GHz with an effective absorption bandwidth (EAB, RL < ?10 dB) of 3.03 GHz at 2.51 mm, indicating the excellent EMW absorption properties of Fe/C/SiCN composite ceramic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