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575篇
  免费   14524篇
  国内免费   9735篇
工业技术   157834篇
  2024年   440篇
  2023年   1772篇
  2022年   3853篇
  2021年   5523篇
  2020年   4059篇
  2019年   3198篇
  2018年   3438篇
  2017年   4008篇
  2016年   3751篇
  2015年   5705篇
  2014年   7335篇
  2013年   8537篇
  2012年   10307篇
  2011年   11419篇
  2010年   10722篇
  2009年   10199篇
  2008年   10285篇
  2007年   10217篇
  2006年   9279篇
  2005年   7450篇
  2004年   5454篇
  2003年   4242篇
  2002年   4062篇
  2001年   3482篇
  2000年   2721篇
  1999年   1679篇
  1998年   956篇
  1997年   792篇
  1996年   635篇
  1995年   529篇
  1994年   410篇
  1993年   318篇
  1992年   213篇
  1991年   177篇
  1990年   125篇
  1989年   124篇
  1988年   80篇
  1987年   58篇
  1986年   56篇
  1985年   22篇
  1984年   22篇
  1983年   29篇
  1982年   21篇
  1981年   22篇
  1980年   27篇
  1979年   13篇
  1977年   8篇
  1976年   4篇
  1959年   26篇
  1951年   1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62.
某核电厂辐照监督管运输容器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63.
Cystoseira hakodatensis is an unutilised brown algae belonging to family Sargassaceae. A crude methanol extract from the algae showed inhibitory effects on the growths of Bacillus cereus and Bacillus licheniformis. To isolate the major antimicrobial agent, a sequential active‐guided isolation procedure was applied: liquid–liquid extraction, column chromatography and bio‐autography. A marked antimicrobial agent (active α) was isolated in hydrophobic fraction and was determined to phenolics without carbohydrates and proteins by phytochemical test. Regarding the antimicrobial potential, the isolated active α showed better inhibitory effects against B. cereus and B. licheniformis at 2 and 4 times of lower concentrations (62.5 and 31.3 μg mL?1) in comparison with epigallocatechin gallate. These results showed that C. hakodatensis is a potential source of antimicrobial agent capable of preventing the growth of the two bacteria.  相似文献   
64.
65.
采用1.0G超支化大分子(1.0G)、3-取代水杨醛和NiCl2·6H2O为原料,依次经席夫碱反应和络合反应合成了3种新型具有不同取代基位阻的超支化水杨醛亚胺配体及其镍系催化剂,利用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氢谱(1H NMR)、紫外光谱(UV-vis)、电喷雾质谱(ESI-MS)及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等方法对合成出产物的结构进行表征。考察了配体空间位阻、溶剂种类、助催化剂种类及反应条件对催化乙烯齐聚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配体空间位阻对催化乙烯齐聚性能有较大的影响,当以甲苯为溶剂、甲基铝氧烷(MAO)为助催化剂,在最佳反应条件下,超支化邻苯基水杨醛亚胺镍系催化剂催化乙烯齐聚的活性为2.81×105g/(mol Ni·h),对高碳烯烃(C10+)的选择性为34.28%。此外,在超支化水杨醛亚胺镍系催化剂催化性能评价的基础上,对其催化乙烯齐聚的机理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66.
现有的时态网络可视化方法大多采用等量时间片来可视化网络的演变,不利于时态模式的快速挖掘和发现。为此,根据时态网络固有的特征提出自适应时间片划分方法(Adaptive Time Slice Partition method,ATSP)。在时态网络的两种表示方式(基于事件的表示方式和基于快照的表示方式)的基础上,构建了ATSP的基础模型,同时提出了一种改进模型用来描述事件间隔时间服从长尾分布的时态网络。为了实现时间片的不等量划分,针对探索任务的不同提出了基于时态模式的ATSP规则和基于中心节点的ATSP规则,并提出了实现算法--层次划分算法(Hierarchical Partition algorithm,HP)和增量划分算法(Incremental Partition algorithm,IP)。实验结果表明,ATSP方法比传统的时间片划分方法更能准确地表示网络的时态特征,且该方法应用于可视化时,能有效归纳并展示网络的特征,明显提高了视觉分析的效率。  相似文献   
67.
彭程  范建峰 《中国冶金》2019,29(3):53-56
为了综合利用氧化铝冶炼产生的赤泥,探索在转底炉中直接还原赤泥、磨矿磁选获得高品位直接还原铁。通过实验室试验摸索了转底炉还原工艺参数,并在转底炉工业试验线进行了工业试验。实验室结果表明,赤泥还原后的直接还原铁(DRI)金属化率可达88.6%,磁选后的铁品位可达82.1%,磁选后的铁回收率可达88.9%。工业试验中,转底炉还原后,产品金属化率平均为69.2%,将还原后的DRI磁选获得高品位的DRI产品,磁选后DRI的铁品位为72.8%,磁选后铁回收率达到了85.2%,初步打通了在转底炉中还原赤泥、磁选的工艺路径。  相似文献   
68.
高铁移动网络覆盖是国内三大通信运营商的一个重点,而高铁隧道内移动网络覆盖更是运营商的一大难点痛点。文章根据我国中部省份某高铁线路覆盖规划实例,采用“设备+POI+泄漏电缆”模式,即三家运营商信号源设备通过同一POI(point of interface,多系统接入平台)接入,信号输出到泄漏电缆进行隧道覆盖,隧道口场坪站安装宽频切换天线对隧道外进行延伸覆盖,通过链路预算合理布置各运营商主设备信号源,从而实现隧道到室外的无缝覆盖。最后,根据已有成熟网络覆盖解决方案,对未来5G高铁隧道移动网络覆盖方案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9.
吴钟昊  彭仁 《食品科学》2021,42(22):98-104
对赤红球菌的组氨酸激酶基因进行密码子优化,将优化后的组氨酸激酶基因(rhks)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GEX-4T-2-rhks。将此质粒导入到大肠杆菌BL21(DE3)中进行异源表达。在25 ℃和1 mmol/L异丙基-β-D-硫代吡喃半乳糖苷诱导条件下,组氨酸激酶融合蛋白(GST-RHK)获得成功表达,并具有催化活性。经谷胱甘肽琼脂糖亲和层析纯化,获得电泳纯的GST-RHK,其中纯化倍数为3.1,得率为19.5%。该蛋白大小约为72.75 kDa,Km、Vmax和Kcat值分别为20.92 μmol/L、0.17 μmol/(L·min)和1.4 min-1。野生型赤红球菌、组氨酸激酶基因增强株sdrhkE和组氨酸激酶基因敲减株sdrhkD在分别含有苯酚、甲苯、氯苯、异辛烷4 种有机溶剂的培养基中培养,菌株sdrhkD的生长情况都优于野生型赤红球菌,菌株sdrhkE的生长情况都低于野生型赤红球菌。本研究为进一步揭示赤红球菌SD3中组氨酸激酶涉及的信号转导途径与赤红球菌有机溶剂耐受性的关联机制提供一定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0.
李原园  李云玲  何君 《水利学报》2021,52(11):1340-1346,1354
进入新发展阶段,中国水资源安全保障需要以“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为指导,厘清问题、研判趋势、优化对策,支撑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本文在全面分析我国水资源安全保障存在的突出问题与面临形势基础上,阐述了新发展阶段中国水资源安全保障的基本思路与战略路径,从保证资源安全、构建国家水网、强化供水保障、建设美丽河湖、改善水环境质量等方面提出了战略对策和需要进一步回答的重大问题,以期为完善新发展阶段中国水资源安全保障战略,全面提高国家水资源安全保障能力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