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4篇
工业技术   12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01.
考虑多能互补的增量配电网规划是未来配电网规划的发展重点。根据合肥空港经济技术示范区的发展情况,分析示范区的电源装机平衡、电量平衡、变电容量平衡及发展多能互补增量配电网的必要性,并采用单位用地面积负荷法对示范区的负荷进行精确预测,提出包含分布式燃机、光伏、风电系统的多电源规划方案。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增量配电网规划的技术原则,最后以示范区为案例,设计了示范区中高压增量配电网的规划方案,并计算了该规划方案的远景投资估算表,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和实际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02.
目的为科学评估食品中化学性因素、致病菌、寄生虫、病毒的风险,有效地把大量的监督抽检的数据和"三率"(超标率、合格率、不合格率)转化为风险的量化分级,为确立优先监管顺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经验判断、专家评议、Delphi专家咨询等方法,结合食品风险评估理论,建立基于半定量风险评估的风险分级的具体指标和方法。结果初步建立了对食品中化学性因素和生物性因素的风险分级方法和指标体系。总风险分值=8×健康风险+2×影响因子,其中健康风险的一级指标为危害性、可能性、脆弱性,影响因子的一级指标为社会影响、经济影响、监管影响。每个一级指标由多个二级指标分段赋分值加权求和而成。结论此风险分级方法和指标体系的初步建立,能识别出食品污染风险的优先次序,为监管部门制定有针对性的预警策略、确立优先监管领域和合理分配风险管理措施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3.
为了应对现代SOC复杂的时钟结构给跨时钟域信号处理带来的隐患,分析了跨时钟域信号产生的亚稳态现象的根本原因和常用的跨时钟域信号的处理方法,针对跨时钟域信号处理难以验证的问题,提出了基于随机延时注入的跨时钟域仿真验证方法.通过将亚稳态现象抽象成采样数据在时钟上的随机抖动,使得芯片设计的RTL前仿真在没有时钟树物理信息的情况下能够模拟出亚稳态效应.分析结果表明此方法能够完成SOC芯片的跨时钟域信号的功能验证.  相似文献   
104.
壳聚糖接枝甲基丙烯酸-2-(N,N-二甲氨基)乙酯共聚物(Chitosan-g-PDMAEMA)是一种具有生物基团的阳离子型聚电解质。文中采用表面张力法、稳态荧光探针法和电导率法研究了该接枝共聚物在水溶液中的聚集行为。研究结果表明,与壳聚糖水溶液相比,接枝共聚物水溶液具有更好的表面活性,属于一类结构特殊的阳离子型大分子表面活性剂。  相似文献   
105.
用低压MOCVD方法生长了InGaAs/InP单量子阱及多量子阱结构。用低温光致发光方法研究了量子阱样品因量子尺寸效应引起的激子能量移动以及激子谱线线宽同量子阱阱宽的关系,7A阱宽的激子能量移动达370meV。选取Q_c=△E_c/△E_g=0.4,采用修正后的Kronig-Penny模型,考虑能带的非抛物线性,拟合了激子能量移动和阱宽的关系曲线。用有效晶体近似方法(VCA)分析了激子尺寸范围内界面不平整度以及合金组分无序对激子谱线线宽的影响。以界面不平整度参量δ_1和δ_2,合金组分元序参量r_c为拟合参数,拟合了激子线宽对阱宽的关系曲线。取δ_1=2.93A,δ_2=100A,r_c=3ML,理论拟合值与实验值符合较好。  相似文献   
106.
GeSiCVD系统的流体力学和表面反应动力学模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首次提出了一个用以分析GexSi1-x合金CVD生长的流体力学和表面反应动力学的统一模型。利用流体力学的偏微分方程组计算了反应管内的速度场、温度场和浓度场。  相似文献   
107.
我国微电子工业由于受制多种因素,发展不够快,在国际竞争中有落伍之感。作者列举了若干差距,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希望各界人士、广大读者解放思想,提出真知灼见,从发展战略的高度为中国微电子—光电子技术乃至信息产业发展出谋划策。  相似文献   
108.
用MOCVD技术生长GaN:Mg外延膜,在550~950℃温度范围内,对样品进行热退火,并进行室温Hall、光致发光谱(PL)测试.Hall测试结果表明,850℃退火后空穴浓度达到8×1017 cm-3以上,电阻率降到0.8Ω·cm以下.室温PL谱有两个缺陷相关发光峰,位于2.8eV的蓝光峰(BL)以及3.27eV附近的紫外峰(UVL).蓝光峰对紫外峰的相对强度(BL/UVL)在550℃退火后升高,之后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650~850℃)而下降,继续提高退火温度至950℃,BL/UVL急剧上升.空穴浓度先随着Mg掺杂浓度的增加而升高;但继续增加Mg掺杂浓度,空穴浓度反而下降.这些结果表明要实现空穴浓度达1018 cm-3,不仅要考虑H的钝化作用,还要考虑Mg受主的自补偿效应.  相似文献   
109.
目的 分析2014年中国大陆食源性疾病暴发监测事件的致病因素、原因食品、发生场所和引发因素。方法 对全国食源性疾病暴发监测网收集的2014年食源性疾病暴发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4年,全国31个监测地区共上报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1 480起,累计发病17 651人,死亡111人。已知原因事件中,微生物性因素引起的事件起数和发病人数最多,分别占38.0%(437/1 151)和58.1%(8 181/14 093);毒蘑菇导致的死亡人数最多,占56.5%(61/108);已明确的原因食品(除误食毒蘑菇外)中,主要为肉类和蔬菜类食品,其事件起数分别占14.7%(186/1 265)和13.5%(171/1 265)。发生场所主要为餐饮服务场所,事件起数和发病人数分别占总数的37.1%(549/1 480)和51.0%(9 008/17 651)。引发因素明确的事件中,主要引发因素为误食误用和对食品的加工不当,事件起数分别占31.1%(348/1 118)和27.3%(305/1 118)。结论 微生物性食源性疾病是不容忽视的重要食品安全问题,家庭误食毒蘑菇是造成死亡的主要因素,宾馆饭店和集体食堂等餐饮服务场所对食品加工不当是引起暴发的常见原因,误食误用是食源性疾病暴发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110.
目的对一起食源性疾病暴发中检出多种致病菌的情况进行探讨分析,找出真正的致病菌,为研究类似的食源性疾病病因提供参考。方法利用标准化的食源性疾病暴发个案调查表收集信息,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描述事件特征、分析流行病学探索危险食物,采集的样本按照GB 4789系列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标准进行可疑致病菌分离培养,分离出的副溶血性弧菌按照DNA指纹图谱分析方法进行基因分型。结果搜索到共同进餐者30例,失访5例,其中符合病例定义的17例,罹患率为56.67%(17/30);临床表现主要以腹泻(17/17)、腹痛(16/17)为主,腹痛以上腹部疼痛为主(10/16);发病潜伏期为11~25 h;回顾性队列研究未发现可疑食物。在病例肛拭子中检出9株副溶血性弧菌,8株奇异变形杆菌,1株沙门菌混合副溶血性弧菌,1株空肠弯曲菌;在从业人员肛拭子中检出1株奇异变形杆菌;在环境涂抹拭子中检出1株副溶血性弧菌,4株奇异变形杆菌;在食品样品中检出1株副溶血性弧菌,4株奇异变形杆菌。对从9例病例检测到的副溶血性弧菌进行脉冲场凝胶电泳分子分型,结果发现其遗传相似性达97%以上。结论综合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和食品卫生学以及实验室检测结果分析,排除其他致病因子引起该起事件暴发的可能,认为这是一起由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