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9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6篇
工业技术   18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5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为了提高故障诊断的精度和效率,提出了利用数据信息的时序特性的推理链诊断法,解决了现有故障诊断方法不能综合考虑重合闸、失灵保护和一般元件保护的问题,诊断结果具有对故障的演化过程的解释能力.根据已知故障事实判断故障原因的特征,引入事件集的概念,建立故障信息的逻辑模型,简化问题规模;提出基于推理链的故障诊断方法,确定事件集间的因果逻辑关系并定义约束条件,构造冗余的推理链组合,以先验数据基础上的似然函数确定最优解.实际电力系统发生的故障案例验证了所提方案.  相似文献   
32.
利用正交试验设计优化青砖茶的渥堆发酵工艺,通过感官评价及化学成分分析得到最佳渥堆发酵工艺条件:潮水量30%、渥堆温度55℃、渥堆时间25 d、相对湿度95%。晒青毛茶渥堆后风味成分发生一系列变化,水浸出物、茶多酚、氨基酸、儿茶素总量与茶红素含量减少,而可溶性糖和茶褐素明显增加。醇类和酯类成分大幅减少,其中传统渥堆处理后醇类和酯类成分减幅约50%以上,数控渥堆处理后醇类和酯类成分减幅80%以上,而醛类、酮类、烯类和杂环类物质含量大幅上升,数控渥堆的发酵程度较传统渥堆更深。通过气相色谱-嗅闻仪(GC-O)分析得到12种香气活性物质,其中(E,E)-2,4-庚二烯醛、β-紫罗酮、芳樟醇、(Z)-4-庚烯醛、(E)-2-壬烯醛和香叶醇是青砖茶香气轮廓的主要贡献成分。本结果有助于指导生产实践,同时为青砖茶产品优质香型的精准调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3.
运用定量描述分析法、顶空固相微萃取法、气相色谱-质谱-嗅闻(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olfactory,GC-MS-O)联用仪,并结合多元统计方法分析橘红茶及其原料的主要香气轮廓及挥发性风味成分。结果表明,橘红茶的主体香气是果香和甜香。GC-MS共鉴定出92?种挥发性物质,其中醛类23?种,醇类23?种,烯类20?种,酮类9?种,酯类9?种和其他类8?种,烯类和醇类是主导香气化合物。综合GC-O及气味活度值分析,柠檬烯、β-紫罗酮、芳樟醇、癸醛、β-大马烯酮、(E,E)-2,4-癸二烯醛和辛醛可能是橘红茶中重要的致香物质。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月桂烯、苯乙醛、芳樟醇等11?个挥发性成分对果香、花香、甜香、青香和木香风味属性的表征有较大的贡献。通过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得出了橘红茶与其原料间的标志差异性挥发性成分。本实验可为研究橘红茶及其他柑橘代用茶的香气质量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4.
为探究中国工夫红茶主要品质成分含量特征,建立茶汤滋味品质综合评价方法。对17 个国内主产茶区工夫红茶的多酚类、氨基酸、茶色素类、香气组分等品质指标进行测定,运用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和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artial least squares-discrimination analysis,PLS-DA)对其品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不同产区工夫红茶的品质成分组成与含量存在明显差异,多酚类及其氧化产物是主要的品质成分,茶黄素和茶红素之和与茶褐素的比值为1.05~1.12,是其滋味鲜醇、汤色红亮的物质基础;英红、海红、信阳红、宜红、越红、黔红和祁红的可溶性糖质量分数均高于4%,是其茶汤甜醇滋味的重要物质基础;黄酮在大叶种红茶(滇红、英红和海红)中的质量分数较高且大于2.7%。醇类和醛类是主要的香气化合物,尤其是呈现甜香、花香的萜烯醇含量较高。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建立滋味品质评价模型,该预测模型对红茶滋味品质评价结果与感官审评结果较为相似,存在极显著相关(P<0.01),相关系数为0.735;茶黄素和茶多酚含量是进行工夫红茶品质分析的重要指标。系统聚类分析显示闽红自为一类,滇红、英红和海红等大叶种红茶聚为一类,其他中小叶种红茶聚为一类。PLS-DA可将2 类不同品种工夫红茶明显区分,并获得8 种差异性指标,尤其是芳樟醇、香叶醇和己醛等,可作为区分大叶种和中小叶种工夫红茶的指标物质。该研究丰富了工夫红茶风味品质的基础理论,同时为红茶品质的科学评价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35.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它在各行各业的应用十分广泛。特别是在工业生产中使用计算机技术,有效地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但是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会出现很多威胁信息安全的问题,本文主要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进一步加强工业计算机的信息安全,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36.
探讨了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氨纶中抗氧剂1790的方法.采用Agilent Zorbax SB-C18(4.6 mm×250 mm,5μm)色谱柱,V(甲醇)∶V(水)=90∶10作为流动相,在流速为0.7 mL/min、波长为274 nm的检测条件下,抗氧剂1790在0.26~10.4 mg/mL内线性关系良好,检出限为0.076 mg/mL.该方法操作简便,分析速度快,重复性好.  相似文献   
37.
利用重离子束与紫外线复合诱变的方法,选育得到一株高产Lovastatin土曲霉菌株Aspergillus terreusUV150-3。液态摇瓶发酵中Lovastatin产量达966.32mg/L,较原始出发菌株A.terreus CA99提高了4.6倍。经连续传代培养5代,其遗传性状均比较稳定。  相似文献   
38.
为了提高无线传感器网络中数据传输的可靠性,设计了一种基于关键节点备份的多路径可靠路由协议(BK-MR-RP).首先,采用侦听机制来获取邻居节点的路由信息,通过对链路质量和路径相关因子的综合评估选择一条或多条备用路径;其次,针对相关度较高的网络找出路径关键节点,采用节点备份技术对路径关键节点进行备份,以此提高数据传输的可靠性;最后,提出在数据包中添加多个附加位的方式来指示源节点选取的数据包发送的路径.仿真结果表明,随着网络中节点数目的增加,BK-MRRP协议使数据传输的成功率提高5%~10%,传输延迟降低10% ~ 25%.  相似文献   
39.
基于MMC技术的光伏并网逆变器原理及仿真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MMC)已成为最具前景的多电平技术,分析了以MMC为核心换流器的光伏并网逆变器的原理。并对MMC涉及的关键技术:MMC的调制和电压均衡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动态直接调制法和电容电压简化排序的均衡策略。在系统级采用传统光伏并网逆变器的双闭环控制方法,构建了完整的基于MMC的光伏并网逆变器的仿真模型。结果表明:采用MMC作为核心换流器并基于普通双闭环控制设计光伏并网逆变器的方案不仅是可行的,而且具有低谐波等优势。  相似文献   
40.
论述了环氧丙烷装置中的主要设备氯丙醇供泵泵盖的国产化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