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7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39篇
医药卫生   261篇
  2023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78 毫秒
71.
72.
目的:报道241例 CT 引导立体定向活检技术和结果。方法:局麻或全身麻醉下行脑内病灶立体定向活检术。结果:本组241例阳性活检率为97.92%,肿瘤发现率为86.71%,无手术死亡与严重并发症,活检部出血3例为1.24%,绝大多数病人活检后进行了同位素瘤内放疗。结论:该方法能取得很好的组织学诊断,并能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结果满意。讨论了立体定向活检时应注意的问题和禁忌证、适应证。  相似文献   
73.
作者报告了自1988年1月至1994年1月对400例脑深部肿瘤进行462次立体定向脑瘤间质放疗手术。其中鞍区198例,丘脑及基底节区125例,大脑半球深部及颅底区40例,第三脑室后部15例,脑室内10例,小脑半球内7例,脑干内5例。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并发瘤内出血3例,一侧动眼神经瘫3例,导管口脑脊液漏2例,均在术后1个月内恢复。术后随访2~5年的270例中有颅咽管瘤115例有效率为91.4%,星形细胞瘤Ⅰ~Ⅱ级105例有效率为76.2%。重点讨论了立体定向间质内放疗的适应证,同位素的选择,手术方法及初步疗效判断,表明立体定向脑瘤间质内放疗是治疗脑深部肿瘤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4.
1991年1月~1996年12月采用CT引导立体定向技术对386例脑深部或脑功能区病灶进行了活检手术,男232例,女154例,年龄4.5~71岁,平均40.5岁。病变位于脑深部90例,鞍区74例,基底节区73例,三脑室后部46例,多发病灶45例,脑室内23例,小脑半球19例,脑干内14例,斜坡2例。结果共有372例作出了病理诊断,总活检阳性率为96.37%,其中肿瘤327例(肿瘤检出率84.72%),炎性病变32例(8.29%),其他病变13例(3.37%)。未作出病理诊断者14例(3.63%)。共发生手术并发症7例(1.81%);其中出血5例(1.3%),癫痫1例,中止手术1例。认为立体定向脑深部病变活检术是一种明确颅内占位病变的组织学诊断的可靠方法。文章还对立体定向活检术的并发症及预防,如何提高阳性率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5.
本文报告了我院1986年6月至1992年6月行CT引导立体定向清除高血压脑出血103例的治疗经验。作者指出CT引导立体定向手术是降低死亡率,提高生存质量的有效方法,适用于脑溢血各种年龄、部位、出血量的病人,特别适合高龄和危重病人的抢救;手术最好在发病6~7小时后进行;脑室外引流及尿激酶溶凝治疗,反复腰穿及适当向蛛网膜下腔注气是治疗脑室内出血的最佳方法;并详细介绍了手术操作要点。  相似文献   
76.
椎管椎体矢状径比值法诊断颈椎椎管狭窄的价值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探讨了椎管椎体矢状径比值法(下称比值法)对颈椎椎管狭窄的诊断价值。采用椎管矢状径直接测量法和比值法测量了31例颈椎椎管狭窄病人的X线平片。结果显示:颈椎_(6,7)节段椎管矢状径和椎管椎体矢状径比值之间不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77.
目的:观察大环内酯类免疫抑制剂FK506对嗅鞘细胞移植后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患者神经功能的干预情况。 方法:①取4个月中期流产胚胎(孕妇及其家属知情同意)的嗅球,消化成单个嗅鞘细胞后,培养2周,然后将其移植到患者双额放射冠部位。②报告1例患者:白人男性,49岁,德国籍,进行性四肢无力伴肌萎缩2年。按世界神经病联合会E1 Escorial诊断标准确诊。先后共接受嗅鞘细胞脑内移植2次。第1次为单纯细胞移植,5个月后接受第2次移植术,术后当天下午即开始口服FK506胶囊3mg,2次/d,共42d。术前和术后随访疗效评定采用国际统一的肌萎缩侧索硬化症功能评分标准(满分40分代表正常,随病情加重分数减少,最低为0分),同时对两次移植治疗效果进行比较。 结果:第1次术后,患者的神经功能部分改善,肌萎缩侧索硬化症功能评分由术前26分增至32分(医生评定)。第3个月病情又开始加重,至第5个月降至15分(患者及其家属经医师正规培训后独立进行量表评定)。第2次移植后,肌萎缩侧索硬化症功能评分由术前16分增至19分(医生评定)。随访5个月病情基本稳定,评分为14分(患者及其家属评定)。 结论:免疫抑制剂和神经营养和保护剂FK506可提高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患者嗅鞘细胞移植的治疗效果,延长神经功能改善时间。  相似文献   
78.
西山医院脊髓损伤功能量表内容介绍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介绍一套新的脊髓损伤功能评价量表。方法:综合目前使用的各种常用脊髓功能量表,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及脊髓损伤患者神经功能改善特点,制定了西山医院脊髓损伤功能量表。结果:西山医院脊髓损伤功能量表共分9大项16小项,采用4分制,正常为3分,最差为0分。总分0~48分,0~16分为重度残障,17~32分为中度残障;33~47分为轻度残障,48分正常。量表包括上肢运动功能(饮食、梳洗、书写)、下肢运动功能(站立、行走)、躯干运动功能(坐、翻身)、全身运动功能(床椅转移、穿脱衣服、洗澡)、括约肌功能(膀胱功能、直肠功能)、肌张力、泌汗、皮肤营养、疼痛、性功能。结论:西山医院脊髓损伤功能量表是一套专门应用于脊髓损伤患者功能评价量表。该量表能全面、精确评定患者功能,简便实用、费时短。应用这份功能量表,既能客观反映患者的功能变化,随访时又不增加患者负担,同时也能减轻医务工作者的负担。  相似文献   
79.
目的:对晚期脊髓损伤患者开展嗅鞘细胞再移植治疗,探讨其对神经功能的继续改善效果。方法:①患者男性,27岁,哈萨克斯坦籍,2001年9月20日遭霰弹枪击急诊手术后,双下肢不能运动及感觉消失,尿便失禁,右下肢阵发性钝痛。诊断为陈旧性完全性脊髓损伤(T12),美国脊髓损伤协会标准脊髓功能分级为A级。2002年9月30日第1次行脊髓胚胎嗅鞘细胞移植术,2007年2月5日行第2次脊髓胚胎嗅鞘细胞移植术。治疗方案患者知情同意。②取4个月流产胚胎(孕妇及其家属均知情同意)的嗅球,消化成单个嗅鞘细胞后培养2周,细胞浓度约2×1010L-1。于患者相应脊髓损伤上端(平T11椎体)做1个锁孔,直径约3cm,在脊髓损伤部位与正常脊髓交界处沿中线于无血管区,分两点用4.5号细针共注入100μL(第1次手术)、50μL(第2次手术)嗅鞘细胞悬液,细胞数均为1×106个。第2次移植术前进行供、受体细胞HLA配型,术后口服FK506胶囊2mg,2次/d,共42d。结果:①第1次术后3个月,排尿能控制6h,双足运动功能改善,性功能改善,阴茎勃起功能改善,疼痛减轻。②第2次术后10d,双下肢双足皮肤泌汗功能改善,右下肢疼痛减轻,腹部皮肤感觉稍有好转,针刺觉左侧由术前T10皮节消失好转至T10减退。较第2次移植前椎旁躯体感觉诱发电位有所改善,双侧椎旁电位从T10下降到T12。结论:胚胎嗅鞘细胞二次移植能继续改善晚期脊髓损伤患者的神经功能。但移植的细胞数量、容积、注射点位置等需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80.
外用碘附致支气管哮喘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碘附作为消毒剂 ,常用于皮肤和粘膜的消毒 ,其不良反应非常少见。近期 ,我们遇因使用碘附消毒皮肤所致支气管哮喘 1例 ,结合文献复习报告如下。1 病历简介男 ,2 8岁。因颈部外伤伴截瘫 3年 ,于 2 0 0 2年 7月 9日入院。查体 :一般情况好 ,心、肺无异常 ,四肢肌力均为 0级 ,颈5以下感觉消失 ,胸10 平面以下无汗液分泌。颈椎MRI示 :颈5椎体压缩性骨折 ,颈3~ 6脊髓软化灶。入院诊断 :颈3~ 6脊髓损伤。既往体健 ,有青霉素及头孢三嗪过敏史 ,无碘过敏史 ,无哮喘史及家族疾病史。拟于 2 0 0 2年 7月 15日在全麻下行颈前入路颈髓减压 +嗅鞘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