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9篇
  免费   54篇
  国内免费   34篇
医药卫生   103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38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47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58篇
  2011年   51篇
  2010年   79篇
  2009年   68篇
  2008年   45篇
  2007年   43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47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65年   2篇
  196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4 毫秒
101.
淋巴结转移是肺癌主要而常见的转移途径,也是术后癌残留而导致复发和转移的主要因素,肺癌手术中纵隔、肺门淋巴结清扫至关重要。但目前淋巴结的清扫方式尚不统一,有系统淋巴结清扫术(CMLND)、根治性淋巴结清扫术、淋巴结采样、系统淋巴结采样以及前哨淋巴结技术导航切除,并且随着微创外科的发展,胸腔镜下淋巴结清扫也日趋成熟。而寻求一个更规范、更完善的淋巴结清扫方式甚有必要。现就目前肺癌手术中纵隔、肺门淋巴结清扫的临床意义、清扫方式、清扫范围以及胸腔镜下淋巴结清扫的现状以及展望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2.
目的 研究福建遗传性乳腺癌患者BRCAI基因突变位点及携带情况.方法 对20例遗传性乳腺癌患者血液标本进行检测,对其BRCA1基因第11号外显子全序列进行DNA测序.结果 20例标本中检出5患者存在共计9种BRCA1基因突变,其中3个为新发现住点(错义突变1159T>C,4071A>C;同义突变4122C>T);其它6个已报道位点中2个(2201C>T,2430T>C)为同义突变,其余4个(2685T>C,2731C>T,3232A>G,3667A>G)属错义突变,本研究中BRCA1突变率为25%.结论 福建遗传性乳腺癌患者BRCA1基因突变具有地域性特征,开展BRCA1基因突变检测有助于本地区女性患癌风险评估和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03.
目的 探讨年龄因素对患者硬膜外注射左旋布比卡因药效学和药代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择期拟行下肢手术患者45例,年龄30~72岁,体重52~83 ks,ASA Ⅰ或Ⅱ级,按不同年龄分为3组:Ⅰ组(≤45岁)、Ⅱ组(46~64岁)和Ⅲ组(>64岁),每组15例,均采用腰段硬膜外麻醉,左旋布比卡因(7.5 mg/ml)用量1.8 mg/kg(含肾上腺素5 μg/ml).经L1,2硬膜外穿刺成功后,注射试验量0.5%左旋布比卡因3 ml,3 min后注射剩余量0.75%左旋布比卡因.硬膜外注药后记录感觉和运动阻滞效果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每组随机选择9例,于注药后即刻、注药后10、20、30、45、60、90、120、180、240、360、480、840、和1 440 min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左旋布比卡因浓度,绘制血浆左旋布比卡因浓度-时间曲线,计算3组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 与Ⅰ组比较,Ⅲ组最高感觉阻滞平面高,感觉和运动阻滞维持时间长,(P<0.05);各组麻醉效果优良率均达100%;各组左旋布比卡因的血浆药物浓度-时间曲线均符合二房室开放模型;硬膜外注药后1 440 min时Ⅱ组和Ⅲ组左旋布比卡因血药浓度高于Ⅰ组(P<0.05);Ⅱ组和Ⅲ组左旋布比卡因消除半衰期明显长于Ⅰ组,Ⅲ组明显长于Ⅱ组(P<0.05).结论 不同年龄患者硬膜外注射0.75%左旋布比卡因1.8 mg/kg安全有效;随年龄增加,感觉阻滞平面升高、感觉和运动阻滞恢复时间延长,药物代谢明显减慢.  相似文献   
104.
张万杰  阚学书 《现代医药卫生》2009,25(16):2452-2453
目的:探讨鼻窦内窥镜术后的远期效果。方法:对行鼻内窥镜手术96例(176侧)患者的鼻腔、鼻窦疾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6例中随访1年以上85例,其中治愈12例(14.8%),好转79例(92.9%),复发9例(10.6%),其中鼻塞、浓涕、头痛消失率89%.嗅觉恢复率37%。有1例出现泪道堵塞。结论:采用鼻窦内窥镜手术更安全、彻底、可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05.
我院2004年以来收治上消化道大出血病人42例,现将其临床特点、诊断方法、手术方式、术后结果及经验教训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男30例,女12例,年龄29~80岁,平均年龄52.2岁。其中呕血9例,便血11例,二者均有22例。最小出血量约240mi,最大出血量约3000ml。既往胃病史12例,肝胆病史5例,胃癌4例,出血性胃炎3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7例,贲门癌1例,左半肝结石及胆囊癌各1例。  相似文献   
106.
丙型肝炎病毒IRES基因T载体克隆及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构建含丙型肝炎病毒(HCV)核糖体插入位点(IRES)序列的基因克隆,为以后的亚克隆和抑制肝炎病毒作用的研究提供实验材料。方法以含HCV全长基因的质粒为模板,用PCR技术扩增出HCV的IRES序列,将扩增产物IRES基因插入到PMD18T载体后转化DH5α,筛选阳性克隆,抽提重组质粒并进行PCR及酶切鉴定,再行序列分析。结果经PCR获得355bp含限制性内切酶位点的阳性产物,T载体克隆、PCR及酶切鉴定和序列分析后证实,克隆片段与GeneBank中该基因的序列同源性为99%。结论该实验成功构建了含HCV IRES基因序列的T载体克隆,提示该克隆是用作亚克隆和抑制肝炎病毒研究的理想克隆。  相似文献   
107.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I转换酶(ACE)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肾病的关系。方法:2型糖尿病并发肾病组(DN)患者80例,单纯2型糖尿病组(DM)患者60例,60名健康人作对照(正常对照组),抽提每人外周血中白细胞基因组DNA,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ACE基因第16内含子的一个287bp Alu的插入/缺失(I/D)基因片段,进行1.5%的琼脂糖凝胶电泳,并在紫外线灯下观察荧光带并确认每例的基因型。各组间的基因型频数分布应用Hardy-Weinberg遗传平衡定律检验和χ2检验。等位基因频数分布应用χ2检验。结果:ACE基因的3种基因型Ⅱ、ID和DD的频数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各组间ACE基因的基因型频数分布比较差异无显著性(χ2=1.10,P>0.05);3组的等位基因I和D的频数分布比较差异无显著性(χ2=0.84,P>0.05)。结论:ACE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肾病的发病无关联性。  相似文献   
108.
目的 探讨葡萄糖酸钙暗示治疗静脉推注(静注)的合适时间.方法 对900次葡萄糖酸钙暗示治疗的病人,给于10%葡萄糖酸钙10ml×1支静注,静注时间随机分为1min、2min、3min各300次,静注前后测血压、脉搏,并严密观察静注后的反应.结果 1min组、2min组、3min组发热率分别为96%、71%、60%;其它反应分别为:10%、6.3%、5.3%;三组血压变化均不大;静注后三组脉搏均逐渐减少,3min-4min降至最低.须严密观察.15min分钟基本恢复正常,20min分钟完全恢复正常;2min分钟组、3min分钟组分别与1min分钟组静注前后脉搏、血压比较无临床差异.结论 无任何心脑血管疾病及过敏史,心电图、胸透检查正常的癔症病人,在严密观察下,萄糖酸钙暗示治疗静注时间为1min比较恰当合适.  相似文献   
109.
目的:探讨对美沙酮戒毒治疗者实施心理行为干预的效果。方法:毒品依赖并自愿戒毒者29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系统的关沙酮替代治疗的同时,配合心理行为干预,即针对戒毒者不同的心理状态,采取认知干预、心理干预、行为矫正等干预措施。结果:出院时戒毒者在实施心理干预后各因子分均较干预前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综合生活质量评定结果显示,戒毒者在实施心理干预后各维度分、因子分均较干预前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3个月复吸率为40%,出院后6个月内复吸率为58%。结论:对毒品依赖者在戒毒脱瘾治疗期间,同时采用系统的心理行为干预措施,可明显改善其心理状态,纠正其不良行为,提高其社会适应社会能力及抗拒毒品的能力来降低复吸率,以达到戒毒目的。从而减少艾滋病的感染几率,控制艾滋病的传播。  相似文献   
110.
目的对在乳晕切口的基础上进行乳腺手术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分析。方法在医院的病例中抽取80例患有乳腺疾病的患者,随机将其划分为A、B两组,一组为40例。然后采取手术的方法对这些患者进行治疗。其中A组的患者选择在其他部位进行切口手术,B组患者选择在乳晕部位进行切口手术。结果研究结果表明,A组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B组患者的美观效果好。不仅乳腺病变部位的坏死组织的切除率高于B组,而且A组患者对手术的满意率高于B组。结论对于患有乳腺病的患者,在乳晕部位进行切口手术,所产生的临床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