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2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4篇
医药卫生   36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目的观察白藜芦醇(resveratrol,Res)的抗炎作用,分析抗炎效应与氨基脲敏感性胺氧化酶(semicarbazide sensitive amine oxidase,SSAO)的关系,探讨Res抗炎作用新机制。方法将雄性新西兰兔34只,随机分成对照组(n=4)、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组(n=6)、Res预防组(30、60、120mg/kg,n=6)和2-溴乙胺(2-bromoethylamine,2-BEA)组(n=6)。对照组不做处理,其它各组分别给予1%二甲基亚砜(dimethyl sulfoxide,DMSO,ip)、Res(30、60、120mg/kg,ip)和2-BEA(10mg/kg,iv),并立即进行气管插管灌注LPS建立急性肺损伤的动物模型,。ELISA法测定16h血清IL-1β、IL-6、PGE2、iNOS等炎症因子水平,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16h血浆SSAO活性。结果对雄性新西兰兔气管插管灌注LPS,实验动物血清IL-1β、IL-6、iNOS水平、血浆SSAO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三个剂量的Res降低LPS所致的炎症模型动物血清IL-1β、IL-6、PGE2、iNOS水平、血浆SSAO活性,其中60、120mg/kg Res明显抑制炎症反应(P<0.05)。三个剂量的Res明显降低LPS所致的炎症模型动物肺湿重/干重比值(W/D,P<0.05),不同程度的减轻LPS诱导的急性肺损伤程度。结论 Res具有减轻模型动物急性肺损伤效应,降低动物血清IL-1β、IL-6、PGE2、iNOS等炎症因子水平,抑制动物血浆SSAO活性,其抗炎效应与SSAO活性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82.
方志成  陈黎  郑翔 《中华全科医学》2016,14(9):1571-1573
目的 评价新型医学本科生导师制在重症医学专业教学效果,探讨导师制改革措施,推广应用。 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方法,连续3届共320名重症医学专业学生分别采用改进新型导师制与传统导师制进行教学,每组160名,对2组学生围绕教学效果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导师感受、看法,征求对导师制的改进建议;统计学生毕业时全国执业医师考试理论、技能操作考试成绩,了解学生理论、临床实践操作能力提高情况;各级各类科研立项数、发表科研论文篇数、考取研究生人次等,了解学生科研能力提高情况,评估新型导师制教学效果。 结果 问卷调查显示,96.78%的学生认为新型导师制有实施必要性并对提升自身学习有帮助,对新型导师制兴趣更高。与传统导师制教学相比,新型医学本科导师制学生全国执业医师理论考试成绩(71.26±3.57 vs.85.38±7.13,P<0.05)、全国执业医师技能考试成绩(69.26±5.01 vs.81.26±5.01,P<0.05),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学生临床理论水平、独立操作能力明显提高,科研立项数量、发表文章篇数、硕士研究生上线人数均明显高于接受传统导师制学生,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学生科研意识、能力提升。 结论 改进后新型导师制方法正确,措施得力,可有效提高学生临床理论水平,锻炼实践操作能力,独立工作能力强,并可培养学生科研思维能力,学生学习兴趣高,临床教学效果好,可在教学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3.
目的比较右美托咪定与倍他乐克的抗交感活性作用。方法将137例急性左心衰竭患者分为C、M、D 3组,均给予无创呼吸机辅助呼吸、扩血管、利尿、镇静等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M组予倍他乐克治疗,D组予右美托咪定治疗。行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PiCCO)监测心排血量(CO)、心指数(CI)、血管外肺水(EVLWI)等,检测血浆脑型利钠肽(BNP)评估心功能状态,测定血浆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E)评估交感活性。结果治疗后,M组和D组CO、CI、EVLWI、BNP、血浆NE及E水平与C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M组与D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与倍他乐克具有等同抗交感活性作用,可有效改善心功能,适用于心力衰竭患者。  相似文献   
84.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乌司他丁(UTI)对心肌保护作用的差异及可能机制。方法经腹腔内注射阿霉素制作大鼠扩张型心肌病动物模型。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UTI低剂量组(40 000 IU/kg)、UTI中剂量组(60 000 IU/kg)、UTI大剂量组(80 000 IU/kg),连续给药2周。采用心脏超声测定左室舒张、收缩内径(LVEDD、LVESD)、射血分数(LVEF)等;氯胺T氧化法测定心肌组织羟脯氨酸(Hyp)含量评估心肌间质纤维化情况,血浆脑型利钠肽(BNP)评估心功能状态。结果 UTI大剂量组LVEF提高((62.61±2.37)%),左室内径下降,心肌局部组织Hyp含量下降,血浆BNP水平降低,心功能改善最好。结论大剂量UTI心肌保护作用更好,可能与抑制心室重塑、心肌间质纤维化等有关。  相似文献   
85.
彭乐芳  郑翔 《工企医刊》2013,(6):497-499
目的 通过与冠脉造影(CAG)结果对比,探讨运动平板试验(TET)与动态心电图(DCG)对冠心痛(CAD)的诊断价值.方法 以CAG为诊断CAD(冠脉狭窄≥50%)的“金标准”,对同期先后行TET和DCG检查的200例疑似CAD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TET和DCG的结果分别与CAG进行比较,比较两种检查方法诊断CAD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TET检出CAD的敏感性为81.4%,特异性为61.2%,DCG检出CAD的敏感性为58.8%,特异性为36.7%,两种检查方法诊断CAD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ET和DCG检查均可有效诊断CAD,且TET更有优势,临床诊断中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86.
目的 探讨肥胖伴慢性束缚应激(chronic restraint stress,CRS)是否致小鼠血压升高及其与孤束核中间部(iNTS)损伤的关系.方法 制作CRS小鼠模型,将51只小鼠分为低脂非束缚组(LF组)、低脂束缚组(LS组)、高脂非束缚组(HF组)、高脂束缚组(HS组);7 d束缚+3 d自由活动为一个周期,...  相似文献   
87.
乙肝丸主方:山药、黄芪各100g,防风、白术、当归、北沙参、枸杞、川楝子、丹参、郁金、薏苡仁、白芍各80g,贯众、山楂、广木香各60g,五味子40g。上药共研细末,炼蜜为丸,每次服6g,每日3次,3个月为1疗程。辨证论治肝郁蕴毒:症见右胁隐痛,脘腹胀满,暖气频作,口粘口苦,食欲不振,小便短黄,大便粘滞,或巩膜黄染,脉弦,舌质红,苔薄黄或腻。证属病毒内蕴,湿热搏结,肝气不疏,胆失降泄,阻滞气机。治以疏肝理气,清热化湿解毒。  相似文献   
88.
目的 :观察章氏乙肝丸为主治疗慢性病毒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慢性病毒性乙型肝炎辨证分为阴虚肝郁型、肝郁蕴毒型、肝郁脾虚型、肝胆湿热型、气滞水停型 5型 ,采用章氏乙肝丸为主 ,根据辨证加减治疗 1 0 2例 ,以 3个月为 1个疗程 ,服药 1~ 2个疗程后统计疗效 ,并观察治疗后肝功能、腹水及血清病毒标志物改变情况。结果 :1 0 2例总有效率为 83 .3 3 % ,ALT复常率94.1 1 %。血清病毒标志物HBsAg转阴率 1 1 .66% ;HBeAg转阴率 52 .5% ;抗HBc-IgM全部转阴。血清胆红素复常率为 81 .52 %。肝硬化腹水 5例 ,治疗后 3例腹水消失 ,2例减少。对各中医证型疗效及对肝功能、病毒标志物改善均比较显著。结论 :在应用乙肝丸治疗慢性病毒性乙型肝炎同时 ,根据辨证分型 ,适当配合其他中药方剂进行治疗 ,对改善肝功能 ,消除患者临床症状具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89.
郑翔  潘丹  葛荣  陈国荣 《浙江医学》2024,46(9):970-973
目的探讨EB病毒阳性炎性滤泡树突细胞肉瘤(IFDCS)的临床病理特点、免疫组化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23年6月温州市人民医院诊断和会诊的11例EB病毒阳性IFDCS患者,回顾性分析患者临床资料、病理组织学形态及免疫组化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11例患者中EB病毒阳性IFDCS位于脾脏6例,肝脏3例,脾脏和肝脏同时累及1例,横结肠1例。患者临床症状轻微、隐匿。组织学表现为慢性炎症细胞背景中弥漫分布数量不等的梭形肿瘤细胞,核空泡状、核仁明显。1例横结肠肿瘤呈息肉样突出肠腔,镜下见大量淋巴细胞和浆细胞,类似边缘区淋巴瘤。11例患者肿瘤均表达CD21,6例表达D2-40和CXC亚家族趋化因子13(CXCL13)、9例表达CD23,7例表达CD35,2例表达生长抑素受体2(SSTR2a),EB病毒编码的小RNA(EBER)均阳性表达。结论EB病毒阳性IFDCS是一种少见的低度恶性的肿瘤,组织学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确诊需借助CD21、CD23、D2-40和CXCL13一组免疫组化方法。  相似文献   
90.
目的观察亚低温对创伤性凝血病并肺损伤的临床治疗效果,寻找创伤性凝血病治疗方法。方法 30只日本大耳白兔行剖胸探查术,制作创伤性凝血病动物模型,选择合并呼吸道出血的创伤性凝血病动物,随机分为对照组、亚低温组,观察动物呼吸机应用时间、呼吸机参数,评估呼吸机支持力度,测定血气分析,评估氧代谢,监测凝血功能、ELISA法测定肺组织局部TNF-α水平,评估亚低温对创伤性凝血病治疗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亚低温治疗组呼吸机平均机械通气时间短,脱机早,呼吸机辅助呼吸力度低(P0.05),血气分析结果显示氧分压(PaO2),动脉血氧饱和度(SPO2)明显升高(P0.05),肺泡-动脉氧分压差(P(A-a)O2)明显下降(P0.05),肺组织局部TNF-α水平明显下降(P0.05)。结论亚低温可有效治疗创伤性凝血病,机制与改善氧合、抑制肺组织局部炎症等因索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