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8篇
医药卫生   446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48篇
  2004年   49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从绿色建筑的理念出发,结合北京大学吴阶平泌尿外科科研楼的前期设计,针对我国具体情况,利用适宜技术,以设计控制为指导思想,从环境、能源、水资源、材料、室内环境质量等方面提高建筑的生态质量并有效地减少资源与环境负荷,使得建筑物在建造和使用过程中节能、无污染,将打造“绿色医疗环境”的理念运用建筑设计之中,同时实现第二个绿色——使用上的人性化。  相似文献   
122.
复方中药紫龙金对前列腺癌细胞系LNCaP的体外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复方中药紫龙金(简称紫龙金)对雄激素依赖型人前列腺癌细胞系LNcaP的体外作用机制。方法 应用MTT法、流式细胞术和显微荧光术测定紫龙金对LNCaP的增殖、细胞周期分布和诱导凋亡的影响,应用RT-PCR方法检测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基因(PSA)和雄激素受体(AR),凋亡相关基因bcl-2和bax蛋白表达的影响;应用western blot方法测定对bcl-2和bax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紫龙金对LNCaP细胞具有时间和剂量依赖性增殖抑制、G1/G1期阻滞和诱导凋亡作用,作用72h时IC50为0.79mg/ml;紫龙金可以下调前列腺特异性标志基因PSA、AR和凋亡相关基因bcl-2的表达,降低bcl~2蛋白表达,对bax蛋白表达无明显作用。结论紫龙金可以通过抑制LNCaP细胞增殖、G0/G1期阻滞、诱导凋亡、下调PSA、AR和bcl-2基因表达,降低bcl-2蛋白表达等作用机制发挥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123.
目的 探讨盐酸米诺环素加脉冲微波治疗在慢性前列腺炎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门诊90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进行研究,治疗组(组1)采用脉冲微波加口服盐酸米诺环素0.1g 2次/d治疗,对照组(组2)单纯口服相同剂量盐酸米诺环素治疗,疗程5周,比较治疗后两组的国际慢性前列腺炎症状评分(NIH-CPSI)、前列腺液中WBC计数。结果 治疗5周后,组1的NIH-CPSI平均降低11.8分(50.6%)、前列腺液中WBC计数平均降低8.1个/HP(40.1%),与组1治疗前、组2治疗后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盐酸米诺环素加脉冲微波治疗可明显减轻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的疼痛不适症状和排尿症状。改善生活质量,降低前列腺液中WBC计数,其治愈率和有效率分别为9.8%和95.1%。  相似文献   
124.
目的 探讨国人原发性散发性透明细胞癌中VHL抑癌基因突变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及单链构像多态性分析(PCR-SSCP)和测序等方法,分析了20例原发性散发性肾透明细胞癌中Von Hippel-Lindau(VHL)抑癌基因突变的情况。结果 20例癌组织中11例有VHL基因突变,突变率为55%。这些突变主要发生在第1,2,3号外显子的后1/3区,其中6例缺失,2例插入3例误义突变。结论 国人原发性散发性肾透明细胞癌中存在VHL基因的突变。VHL基因可作为临床诊断指标,并可望成为肾透明细胞癌基因治疗的重要目的基因。  相似文献   
125.
目的 观察维生素E琥珀酸酯 (VES)对雄激素非依赖型人前列腺癌细胞系PC 3 ,及其鸡胚绒毛膜尿囊膜 (CAM )移植瘤生长抑制和凋亡作用 ,探讨VES化学预防前列腺癌的可能机制。方法 应用显微荧光术及流式细胞术 ,检测VES对PC 3细胞的生长抑制和诱导凋亡作用 ;采用免疫组化SP方法及Tunel染色 ,并计算VES对PC 3细胞接种CAM移植瘤的增殖细胞核抗原指数 (PI)和细胞凋亡指数 (AI)。结果 VES对前列腺癌PC 3细胞有生长抑制和诱导凋亡作用 ,随VES浓度增高 ,诱导PC 3细胞凋亡率上升 ,提示VES诱导细胞凋亡呈剂量依赖关系。VES 2 0mg/L作用 48h ,诱导细胞凋亡率为 10 .5 % ;VES诱导PC 3的CAM移植瘤PI减小、AI增大 ,PI与AI呈负相关 (γ =-0 .974,P <0 .0 5 )。结论 VES对PC 3细胞及其CAM移植瘤具有抑制肿瘤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凋亡 ,阻滞细胞周期 (G0 /G1期 )进展等作用 ,对前列腺癌具有潜在的化学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126.
凋亡相关基因Fas、FasL和bcl-2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凋亡相关基因Fas、FasL和bcl-2 ,在膀胱移行细胞癌 (TCC )中的表达情况 ,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S -P免疫组化方法 ,检测 67例TCC及 12例正常膀胱组织中Fas、FasL和bcl -2蛋白的表达。结果 在TCC和正常膀胱组织中FasL蛋白阳性率分别为 5 6.7%和 0 ,两者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1) ,而Fas和bcl -2蛋白在TCC和正常膀胱组织中的表达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Fas和bcl -2蛋白表达阳性率在TCC不同病理分级、分期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1)。FasL蛋白表达随着TCC分级、分期的增加 ,呈降低趋势 ,但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Fas/FasL系统异常可能是TCC发生发展过程中免疫逃逸的重要因素 ;在TCC发生以及在低分化和浸润性TCC中 ,Fas/FasL基因介导的细胞凋亡可能被bcl -2基因的过度表达所抑制 ;Fas和bcl -2基因表达可作为监测TCC恶性程度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27.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兔血清中小檗碱浓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建立前列栓中小檗碱兔血清药物浓度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定量分析方法.方法色谱条件为固定相Platinum EPS柱(C8 100A 3μ,150mm×4.6mm),流动相乙腈~1/12N磷酸盐缓冲液(70∶30,v/v),流速0.8ml*min-1,检测波长345nm,柱温40℃,外标法为定量测定法.结果血清小檗碱浓度在0.72μg*L-1~578.98μg*L-1的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检测限0.36μg*L-1,回收率(96.06±4.74)%,日内、日间精密度为1.16%~2.18%、0.99%~3.04%.结论本法准确性、灵敏度、专一性高,可为小檗碱的体内血清药物浓度分析提供有意义的方法学参考.  相似文献   
128.
目的 观察用他克莫司(FK506)替换环孢素A(CsA)预防和治疗肾移植术后慢性移植肾肾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36例肾移植术后移植肾功能异常,病理检查确诊为慢性移植肾肾病(CAN)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后均采用以CsA为主的免疫抑制方案,临床确诊为CAN后,用FKS06替换CsA。FK506的起始剂量为原CsA剂量的1/50~1/100,维持剂量则根据患者的体重、发病情况、肾移植时间及FK506的血药谷值浓度确定,其他免疫抑制剂用量不变。观察换药后的移植肾功能变化,同时监测血糖、血脂和FK506的血药浓度。结果 用FK506替换治疗6个月后,患者的移植肾功能较替换前明显好转(P<0.05),胆固醇、甘油三酯较替换前降低(P<0.05),但血糖升高,出现新发糖尿病2例。结论 用FK506替换CsA可改善移植肾功能,提高移植肾的长期存活率。  相似文献   
129.
泌尿系统感染1 概述泌尿系统感染常见 ,在感染性疾病中 ,其发病率仅次于呼吸道感染 ,尤其多见于女性。主要分为上尿路感染 (肾盂肾炎 )和下尿路感染 (膀胱炎和尿道炎 ) ,也可同时累及上、下尿路系统。人的一生均可发生尿路感染 ,新生儿中 ,男性较女性更多见 ,常伴有菌血症。这种情况可能与男婴泌尿道先天性异常发生率较高有关。在 1~ 5岁的儿童中 ,菌尿症发生率男童仅为 0 0 3% ,而女童为 1%~ 2 % ;>10岁的女童则可升至约 5 %。 <10岁的儿童中 ,约 30 %~ 5 0 %尿路感染与膀胱输尿管返流有关 ,如果不治疗 ,可引起肾脏瘢痕并导致肾功能不…  相似文献   
130.
目的探讨睾酮5-α还原酶Ⅱ(SRD5A2)基因多态性与影响前列腺癌预后因素的关系。方法对112例前列腺癌患者(前列腺癌组)与89例前列腺增生患者(前列腺增生组)的SRD5A2基因89密码子亮氨酸替代缬氨酸(V89L)及49密码子苏氨酸替代丙氨酸(A49T)多态性位点进行酶切鉴定,了解V89L及A49T基因多态性分布情况的差异,及基因多态性与前列腺癌患者的年龄、血游离前列腺特异抗原(PSA)、总PSA、游离PSA/总PSA值、Gleason评分、临床分期的关系。结果前列腺癌组与前列腺增生组V89L和A49T基因频度风险无显著性差异(分别为0.040与0.045,0.308与0.399,x2值为0.047、3.606,P均>0.05)。前列腺癌组AT TT基因型患者的发病年龄[(65±9)岁]明显低于AA基因型者[(71±7)岁](P=0.03),Gleason评分平均水平明显高于AA基因型(P=0.015)。VV和VL LL基因型各评价预后指标差异无显著性。分段评价PSA水平、Gleason评分、临床分期、年龄,均与两种基因型无相关性。结论AT TT基因型前列腺癌患者的预后可能较差,VL LL基因型与预后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