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医药卫生   151篇
  2024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21.
经颈内静脉肝内门体支架分流门脉血液动力学变化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经颈内静脉肝内门体支架分流(transjugularintrahepaticportasystemicstentshunt,TIPSS)已成为近年来治疗门脉高压症出血的介入性方法之一,其止血、退腹水等近期疗效满意,为门脉高压出血患者等待肝移植前的过度手段.我们对其引起的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作初步报告.1 材料和方法1.1 材料 采用TIPSS治疗门脉高压症患者11例,男8例,女3例,平均年龄49岁±8岁(37岁~64岁);均为肝炎后肝硬变;ChildA级1例,B级2例,C级8例;食管中下段曲张静脉…  相似文献   
22.
目的评价腹腔镜肝切除术(LH)的短期和长期疗效,并探讨其根治性和临床应用前景。方法 2005年2月至2008年3月实施LH并且术后病理证实为肝细胞肝癌且随访满3年的患者23名,与相同时期、由同组医师实施开腹手术的患者在病例资料、围术期数据、术后恢复情况、长期复发率、病死率、生存率等方面作对照研究。结果腹腔镜组(LH组)与开腹组(OH组)相比,在切口长度、引流例数及且时间,术后肝功能指标恢复情况、住院时间等方面具有非常显著的优势(P0.01)。除此之外,LH组患者的饮食恢复更快,术中出血量和输血率更少,术后体温、白细胞、中性粒细胞等指标更早恢复至正常水平。另外,LH组与OH组比较,术后3年肿瘤复发率、病死率和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LH与OH比较具有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而且对于肝细胞肝癌的根治性,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值得在有条件开展此项手术的医院内推广。  相似文献   
23.
腹腔镜肝切除术的疗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既往行腹腔镜下肝切除的病例资料进行归纳总结,并对腹腔镜肝切除治疗肝脏恶性肿瘤的长期疗效作出初步的评价.方法 2004年9月-2009年5月共有75例肝脏恶性肿瘤患者实施腹腔镜肝切除术,对其病例资料、围术期数据、术后并发症及恢复情况、短期疗效、长期疗效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75例行腹腔镜肝切除术的患者中,完全腹腔镜下肝切除术50例,手助式腹腔镜下肝切除22例,中转开腹3例.平均手术时间为(164.1±67.2)min,中位出血量为200 mL.术后1~6 d开始进食,1~3 d可下床,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8.4±3.5)d.患者术后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等指标均迅速恢复至正常或接近正常水平.4例(5.3%)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其中腹腔感染1例,胆漏2例,胸腔积液1例.无1例手术死亡病例.24例患者术后经病理检查证实为肝细胞肝癌,其中2例中转开腹,另外22例行腹腔镜肝切除的肝细胞肝癌患者进行了9~58个月的随访.术后随访满3年的16例患者中,复发5例,其中4例死亡,1例健在;余11例患者无复发迹象.3年生存率为12/16.至今生存期最长的患者为58个月,无肿瘤复发迹象.结论 腹腔镜肝切除是安全,有效的,其治疗肝细胞肝癌的根治性值得肯定,术后3年复发率和生存率的初步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24.
目的:探讨改良Appleby手术治疗胰体尾恶性肿瘤的手术适应证、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对2003年1月至2012年6月我科15例接受改良Appleby手术病人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病人术中、术后恢复及并发症。结果:15例病人手术均获得成功,其中4例行肝总动脉重建,中位手术时间295(225~420)min,术中中位出血量1 000(500~2 000)mL,术后并发症发生率46.7%(7/15),为胰漏、乳糜漏、腹腔积液、感染等;6例术后出现肝功能一过性异常,经保肝治疗,2周内均恢复正常;除1例死于术后相关并发症,14例术后中位生存时间16个月;病人1年和3年生存率为86.7%和6.7%。结论:改良Appleby手术安全可靠,可以提高胰体尾恶性肿瘤的手术切除率,一定程度上延长病人生存时间,并显著提高病人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5.
目的:通过观察肝移植中切肝阶段采用肝脏左旋显露手法时下腔静脉压力及其他循环指标的变化,探讨该术式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择期行原位肝移植的手术病人18例,分别记录进腹后左侧旋转肝脏时的下腔静脉压、中心静脉压、平均动脉压等循环指标;测定病人术前至术后肾功能指标。结果:18例肝移植均顺利进行,所有病人术后愈合良好,无明显术后并发症。病人心率和下腔静脉压在肝脏旋转后显著升高(P<0.01)。肾灌注压则在旋肝后显著降低(P0.05),但旋转后2阶段(第2次左旋)出现了显著变化(P0.05)。结论:无论是经典式还是背驮式肝移植术,术中采用肝脏左旋显露手法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显露右半肝及肝后下腔静脉的方法。该法可避免传统手法对肝后下腔静脉的机械性损伤,不会引起术中全身血流动力学剧烈波动,对术后肾功能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6.
目的:研究Toll样受体2(TLR2)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肝癌易感性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组与对照组研究,收集211例肝细胞癌(肝癌组)和232例非肝细胞癌(对照组)外周血标本,对TLR2的5个SNP采用多重单碱基延伸SNP分型技术进行基因分型。采用卡方检验比较基因型在病例组与对照组之间分布的差异,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多态基因型与肝细胞癌发生危险度的关系。结果:rs3804099、rs3804100基因型在肝癌组与对照组中的分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rs3804099和rs3804100带CT突变杂合子与带TT的野生型纯合子比较,发生HCC的危险性显著降低;经年龄、性别校正后OR值分别为0.493(95%CI:0.331~0.736)和0.509(95%CI:0.342~0.759)(P<0.01)。结论:TLR2基因SNP与肝细胞癌的发生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27.
从胆石成因机制分析胆囊切除术治疗胆石病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背景胆囊胆固醇结石病是一种常见疾病,研究显示其发生率与地理和地域有关,美国人约有10%~15%患有胆石病。在拉美国家发生率更高,成人女性高达50%。在我国的发病率也居高不下,而且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习惯的改变和环境的恶化,胆囊结石的发病率进一步升高。  相似文献   
28.
手术切除原发肿瘤序贯辅助系统化疗是目前可切除胰腺癌的标准治疗模式, 但胰腺癌的侵袭性使得根治性手术后的复发率居高不下, 胰腺癌患者的生存结局依旧惨淡。新辅助治疗在交界可切除和局部进展期胰腺癌中的价值已得到普遍认可, 但其对可切除胰腺癌的作用尚存争议。本文介绍了胰腺癌可切除性评估的内容与局限性, 阐述了新辅助治疗在可切除胰腺癌中被提出的依据, 并结合目前已完成或正在开展的几个随机对照试验, 分析了可切除胰腺癌新辅助治疗的研究现状, 最后基于胰腺癌复杂的生物学特征, 提出了精准医学时代新辅助治疗在可切除胰腺癌中的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29.
胰头部肿瘤恶性居多,待发病时常有侵犯周围血管,联合血管切除的肿瘤根治术为当前讨论的焦点,随着外科技术的不断发展,联合血管切除的胰头部肿瘤手术已被证明是安全可行的。开展联合血管切除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应仔细做到术前详细评估,术中准确判断,术式合理选择,并由具备血管外科技术的医师进行血管吻合。  相似文献   
30.
1 病历介绍男性病人,49岁.因左上腹痛半年余,伴消瘦乏力纳差,以"胰体尾占位"于2007-08-09入院.体检无特殊所见.实验室检查:甲胎蛋白(AFP)130ng/L(正常<11ng/L).淀粉酶、CA125、CA19-9、癌胚抗原(CEA)及脂肪酶正常.无家族遗传史.B超及CT提示胰体尾占位.肿块3.6cm×3.1cm × 3.2cm.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技术-CT(PET-CT)提示胰腺尾部异常高代谢,考虑恶性病变,病变可能侵犯脾门.决定行腹腔镜下胰体尾联合脾脏切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