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6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31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0 毫秒
31.
患者李××男18岁病案号83543配戴超薄型软性角膜接触镜40余天,未按操作规定使用。入院前6天,戴放大镜工作之后,右眼红和异物感。近3天加重,眼睛胀痛、畏光、流泪、视力模糊。取出软接触镜,用点眼液治疗无效。于1988年9月17日急诊入院。右眼视力手动,左眼0.2(-3.50DS=1.2)。右眼刺激症状明显,球结膜混合性充血、轻度水肿,角膜附着多量脓性分泌物,呈黄白色。除去分泌物后,见角膜缘和中央部之间有一环形溃疡,宽约1.5—2.0mm,底部平坦且污秽,颞侧有一向心性潜行  相似文献   
32.
CT监控下立体定向颅内血肿抽吸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目的 探讨在CT监控下立体定向脑内血肿清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将定向仪安装在CT床头侧并与CT坐标中心校验为同步,病人在手术室或直接在CT室钻孔,手术全过程在CT床上进行,至少行术前、术中和术毕3次监控扫描,并根据需要随时扫描观察动态效果或调整靶点。本组共860例,包括基底节血肿408例、丘脑-内囊后肢血肿136例、外囊血肿105例、脑叶血肿156例、脑干血肿40例、小脑血肿5例及脑室出血10例;抽吸术距发病时间自3h至14d。结果 血肿可随意抽出者586例,血肿较馥稠但可清除率大于50%者202例,可清除率在50%以下者68例,完全无法抽出4例;手术时间25-120min,平均45min;存活693例,死亡167例,对生存者进行日常生活能力测评(active day life,ADL),ADL 1-2级者378例,ADL3级者166例,ADL4级者107例,ADL5级者28例,失访14例。结论 CT监控下立体定向脑内血肿抽吸术,是1种值得推广的安全、精确和简捷的脑内血肿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3.
目的:探讨放射科应急投照在急诊检查中的应用及其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四川汶川5·12大地震中德阳地区1257例伤员,共计1736例次地震受伤检查病例的CR照片。其中胸部613例次、脊柱324例次、骨盆和四肢543例次、其他部位256例次。结果:1736例次地震伤CR摄片,发现肋骨骨折610例次,占35.31%;肺挫伤197例次,占11.35%;脊柱骨折284例次,占16.36%;脊柱滑脱59例次,占3.40%;骨盆和四肢骨折493例次,占25.29%;骨关节脱位72例次,占4.15%;其他部位骨折216例次,占12.44%。结论:合理使用放射科应急投照技术,有利于临床及时治疗和处理外伤。  相似文献   
34.
35.
颅内动脉瘤破裂急性期三维CT血管造影的临床应用价值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三维CT血管造影(three dimensional computedtomographic angiography,3D-CTA)在颅内动脉瘤破裂急性期的临床应用及其价值。方法2003年6月至2005年2月间,对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临床高度怀疑颅内动脉瘤破裂的128例患者,在CT平扫确定蛛网膜下腔出血后,使用GELightspeed pro16层螺旋CT扫描仪行3D-CTA检查(时间在发病后2h到4d)。其中6例在3D-CTA之前行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检查,111例在3D-CTA之后行DSA检查。3D-CTA后处理图像与DSA图像由2位放射科医生用双盲法进行分析。结果经3D-CTA和DSA共同证实发现112例患者有130个动脉瘤,动脉瘤大小为1·1~28mm,其中单发动脉瘤97例,多发15例33个动脉瘤(12例2个动脉瘤,3例3个动脉瘤)。在112例动脉瘤患者中,3D-CTA发现111例125个动脉瘤,其中多发12例26个动脉瘤(10例各2个动脉瘤,2例各3个动脉瘤)。在DSA检查的117例中,动脉瘤患者107例(5例未行DSA,3D-CTA后直接手术),DSA发现其中104例122个动脉瘤,显示多发动脉瘤15例(12例2个动脉瘤,3例3个动脉瘤)。112例患者在颅内动脉瘤破裂急性期3D-CTA检查过程中,病情无加重或无其他意外发生。结论3D-CTA对颅内动脉瘤具有极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具有快捷、经济和相对无创等优点,可以完全替代DSA作为颅内动脉瘤破裂急性期的诊断。  相似文献   
36.
目的探讨计算机X线摄影(CR)在急诊检查中的作用及其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四川汶川5.12大地震中德阳地区1257例伤员,共计1736例次地震受伤检查病例的CR照片。其中胸部613例次、脊柱324例次、骨盆和四肢543例次、其他部位256例次。结果1736例次地震伤CR摄片,发现肋骨骨折610例次,占35.31%(613/1736);肺挫伤197例次,占11.35%(197/1736);脊柱骨折284例次,占16.36%(284/1736);脊柱滑脱59例次,占3.40%(59/1736);骨盆和四肢骨折493例次,占25.29%(493/1736);骨关节脱位72例次,占4.15%(72/1736);其他部位骨折216例次,占12.44%(216/1736)。结论CR摄影具有宽的曝光宽容度及多种后处理功能,可以较为清晰的显示骨折、脱位和周围软组织异常等征象,综合信息获得量明显高于普通X线摄影,能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多的有用信息,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有利于临床及时治疗和处理外伤。  相似文献   
37.
神经导航系统在颅脑占位病灶显微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神经导航系统在颅脑占位病灶显微外科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应用德国Brain LAB公司的Vector Vision2神经导航系统手术切除颅脑占位病变病灶30例,总结治疗效果,分析导航定位的优越性及精确性问题.结果全切除26例(86.67%),次全切除3例(10%),部分切除1例(3.33%),无症状恶化及死亡者.导航注册精度为(1.6±0.7)mm.结论神经导航系统在颅脑手术中提供术中动态跟踪、实时导航,准确可靠,有助于病灶的全切除和降低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38.
脊髓是中枢神经系统极易受损的部位,致瘫率高,严重危及人类健康,损伤后的修复也一直是医学领域的难点.神经营养因子-3(NT-3)不仅能为损伤神经元的修复提供有利的微环境,且具有维持和促进神经元存活、分化和再生等多方面的作用[1].  相似文献   
39.
自发性硬脊膜外血肿(spontaneous spinal epidural hematoma,SSEH)是一种罕见的疾病.其临床症状多为急性发作,进行性加重,若不能正确及时处理将导致永久性的脊髓功能障碍.本文总结我院2002年2月至2009年1月治疗的1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SSEH的临床特点及预后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40.
目的:嗅鞘细胞移植入大鼠脑出血模型后,观察偏瘫大鼠功能恢复以及移植细胞后30 d内的形态学变化。方法:差速贴壁法培养出高纯度的嗅鞘细胞,制作38只大鼠脑出血模型,分三组:第1组10只为空白组,第2组10只为HBSS移植组,第3组18只为嗅鞘细胞移植组;三组大鼠分别在术后3 d、7 d、14 d和30 d用forelimb placing方法进行评分,判断嗅鞘细胞移植治疗大鼠脑出血模型的作用。结果:hoechst示踪及电镜观察结果,均证实嗅鞘细胞能在大鼠体内存活;对三组大鼠进行评分,嗅鞘细胞移植组的功能恢复明显优于其他两组。结论:从成年大鼠嗅黏膜用差速贴壁法能成功培养出嗅鞘细胞,并用于细胞移植,移植细胞能存活;嗅鞘细胞移植能改善大鼠脑出血后偏瘫肢体的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