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9篇
医药卫生   10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5 毫秒
41.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窦道形成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自1999年6月至2005年1月,共收治了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窦道形成者7例,其中男4例,女3例;年龄34~71岁,平均55.4岁。根据Fitizger-ald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分期,2例为期感染,4例为期感染,1例为期感染。所有病例均采用一期清创,假体取出,抗生素骨水泥旷置,二期行清创,髋关节再次置换术。结果平均随访49.3个月(6~66个月),6例功能恢复良好,Harris评分平均74.6分。1例因术后脱位,切开复位后再次感染,二次行清创,假体取出,旷置术,术后15个月后再次清创,行全髋置换。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窦道形成者,经严格的一期清创后,二期清创、关节置换,可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42.
[目的]通过对髋、膝关节置换术前患者的相关危险因素的分析,个体化预测其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veinthrombosis,DVT)的可能性.[方法]2006年4月~2011年11月共309例(髋关节病变113人、膝关节病变196人)接受髋、膝关节置换术的无DVT的患者被纳入研究.所有患者在围术期均接受正规的物理及药物预防血栓治疗.术后第3~10d根据患者病情复查双下肢深静脉彩超了解是否形成血栓.最后,通过术后DVT组与非DVT组的各种术前危险因素的对比分析,提出术前预测术后DVT的公式.[结果]309名患者中术后发生DVT者82例,其中髋关节12例,膝关节70例;单关节置换术后38例,双关节同时置换术后44例.通过判别分析,发现年龄、谷草转氨酶、肌酐、一次手术关节数量、凝血酶原时间和D-二聚体定量与髋、膝关节置换术后DVT的相关性较强,并得出函数预测公式.所有患者平均随访3.5年(4~71个月),均未发生症状性肺栓塞,也未发生明确的肝素类药物副作用.[结论]即使在围术期正规抗凝治疗的前提下,髋、膝关节置换术后DVT的发生率仍然较高.术前如开展个体化预测,能提示对高危人群给予更积极、合理的干预,从而减少术后DVT相关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43.
双锥面螺旋臼及加长矩型柄在髋关节翻修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目的:评价Zweymiiller双锥面螺旋臼及加长矩形柄在人工全髋关节翻修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自1996年11月~2001年1月,对55例56髋行髋关节翻修手术,男26例.女29例;年龄30~80岁,平均59岁。初次人工髋关节置换前诊断为股骨颈骨折27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22例,类风湿性关节炎2例,强直性脊柱炎3例,髋关节创伤性关节炎1例。初次行股骨头置换18例19髋,其中骨水泥固定3例3髋,非骨水泥固定15例16髋;全髋关节置换37例37髋,其中骨水泥固定25髋,非骨水泥固定12髋。术后20髋因髋关节严重疼痛、36髓因无菌性假体松动行关节翻修术。翻修手术中.16髋行髋臼植骨术,其中自体碎屑植骨15髋.异体大块植骨1髋。所有病例均使用双锥面螺旋臼及加长矩形柄系统固定。术后随访时间为5~63个月,平均31个月。结果:术后随访32例33髓.所有患者髓关节基本无疼痛,X线片示髋臼和股骨柄假体位置满意,无松动和感染征象,髋臼植骨处愈合良好。3例股骨柄假体正位X线片仅Ⅰ出现约1mm宽的透亮带,临床检查无松动迹象。Harris评分由术前的平均40.6分(10~71分)提高到术后的平均80.4分(55~97分)。结论:对于髋臼环完整需行人工髋关节翻修术的病例,使用Zweymiiller双锥面螺旋臼及加长矩形柄系统固定牢固,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44.
目的通过对使用国产后稳定型TC—Dynamic人工膝关节系统5a以上的临床随访,评估该假体的中长期临床效果和假体存活状况,分析影响膝关节假体远期存活率以及膝关节功能的各种因素。方法2003年9月~2006年3月,本中心使用国产后稳定型人工膝关节假体行全膝关节置换术35例50膝。术前膝关节KSS评分的膝评分平均17.0分,功能评分平均20.4分,膝关节屈曲活动度数(ROM)平均86.2°。结果术后平均随访6.4a,共28例40膝术后获得完整的临床随访资料,4例失访,3例死亡。随访时KSS膝评分平均86.8分,功能评分平均83.5分,ROM平均118.4°。随访时影像学x线片显示:3例胫骨平台内侧发现小于2mm的透亮线,患者无临床症状。其余病例显示下肢力线良好,假体位置满意,无松动迹象。本组未出现远期感染病例发生。结论使用国产后稳定型人工膝关节假体的全膝关节置换术中期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45.
人工髋、膝关节置换(TKA,THA)是治疗晚期髋、膝关节病变的有效方法,临床10年随访的结果显示,其有效率达92%~98%。然而,疼痛,既是髋、膝关节置换手术的主要适应证,也是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术的常见并发症。疼痛也是骨关节科的一个普遍的、容易被忽视的问题。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出现经久不愈的疼痛,预示手术可能失败。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术后发生慢性持续疼痛的原因虽各有不同,但在大方向分类上,髋膝关节置换术后慢性疼痛有许多一致性,同时在一些具体原因上也有一定相关性,故将两者合并回顾。  相似文献   
46.
Background  Pain is a common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 Incidence of pain directly affects patients’ quality of life in terms of patient physiology, psychology, and social characteristics. This study was to understand clinical attitudes with regards to Beijing surgeons, and patients’ attitude towards pain treatment after orthopedic surgery.
Methods  A hospital-based cross-sectional and cluster sample survey of 40 hospitals in Beijing was conducted, including 20 level III (tier three) and 20 level II (tier two) general hospitals. Enrolled subjects completed a specifically designed interview-questionnaire.
Results  The prevalence of pain 2 weeks post-orthopedic surgery was high in Beijing (96.1%). Meanwhile, collected data indicated most subjects in Beijing suffered moderate to severe pain, 45.1% and 41.4%, respectively, post-surgery. And for the concern of patients before surgery, most subjects chose full recovery from surgery (78.6%), as well as, the pain after operation was 39.2% ranked the third. According to the data from the study, Tramadol use was more common in Level III hospitals, where Somiton was preferred in Level II hospitals. When it came to the education of pain before and after operation, more patients get educated before operation than after it. In our study, case physicians or attending physicians enacted education before and after surgery. Related to the sense of patients, among the surgeons preferring post-operative analgesia, 67.6% considered administration when receiving complaints of moderate level pain, 50.0% indicated they will terminate analgesic treatment once pain degree scale wise decreases to benign pain.

Conclusions  The majority of orthopedic patients experience post-operative pain. Identification of post-operative pain will facilitate future awareness on pain treatment and nursing care in Beijing hospitals, with pain relief through regulated improvements in strategic pain management.

  相似文献   
47.
目的分析比较北京地区影响患者骨科手术后疼痛程度分布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利用方便抽样及整群抽样的方法,涉及到北京市辖区范围内80所三级医院及128所二级医院当中的20所三级医院和20所二级医院。参与调查者主要完成已设计好的疼痛问卷。本次研究共涉及与骨科术后疼痛程度分布可能相关的10种因素,包括患者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职业、嗜好、地域分布、经济状况、既往慢性疼痛史、术前患者关心的问题及术前患者对疼痛的认识程度等人口学特征及术前相关心理状态等。结果统计结果表明,性别、受教育程度、饮酒嗜好、地域分布、经济状况及既往慢性疼痛病史与骨科术后疼痛程度的分布无明显相关性(P>0.05)。而年龄、职业及吸烟嗜好的不同在术后疼痛的程度分布上有显著差异(P<0.05)。在患者术前相关心理状态方面,患者术前对于术中及术后的疼痛是否关心与术后疼痛程度的分布无明显相关性(P>0.05),而患者对于术后疼痛的认识程度却与术后疼痛的发生有关(P<0.05)。同时,术前、术后的疼痛宣教也会影响到术后疼痛的发生程度。结论本研究提示,影响骨科术后疼痛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如果在各方面均加以注意,会对患者的手术后疼痛有很好的改善。而术前对于患者的疼痛宣教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48.
随着我国逐步步入老龄化国家,各种老年病已经成为疾病构成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心血管疾病及糖尿病等内科疾病,由于其与全身各器官功能及生命的密切相关性,临床医学工作者对于这些疾病研究得较为透彻,并且根据国内外文献的报道及临床研究,各种心血管疾病及其他内科疾病的诊疗指南也在不断地推陈出新,诊疗指南也日臻成熟与完善。  相似文献   
49.
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又称退行性骨关节病,是最常见的关节疾病,尤其危害老年人健康,并给社会带来沉重负担。65岁以上人群中激射学OA的患病率可达50%以上,而在75岁以上人群中,这一数值可达到80%左右。  相似文献   
50.
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亦称骨关节病、退行性骨关节炎,其病变主要在关节软骨,其发生与生物机械、生物化学和免疫学等因素有关。以手、膝、髋和脊柱关节最易受累。因病变关节的部位不同,临床上将OA分为手OA、膝OA、髋或脊柱OA等。因病因不一,临床上有特发性和继发性OA之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