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9篇
医药卫生   57篇
  2023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 前瞻性观察连续性血液净化(CBP)对心脏术后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存活者与死亡者炎性介质和氧化应激指标的影响.方法 16例心脏术后MODS伴ARF的患者使用HF700型聚砜膜血液滤过器行CBP治疗,8例存活(A组),8例死亡(B组);分别在治疗前(0h)和治疗后2、6、12、24和48h取血检测两组患者血清TNF-α、IL-6、IL-8、IL-4、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总抗氧化能力(TAC)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CBP治疗2h后A组促炎因子TNF-α、IL-6迅速下降,24h后IL-8明显下降,而死亡组治疗过程中上述炎性介质水平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两组抗炎因子IL-4在CBP治疗过程中较治疗前有所下降,但无明显统计意义.A组TAC在CBP治疗6h后明显下降,MDA在12h后明显下降,SOD在24h后明显下降;B组SOD、TAC在治疗2h后即开始明显下降,MDA在48h的治疗过程中持续保持高水平,较治疗前无明显下降.结论 CBP有助于改善MODS患者促炎因子与抗炎因子的平衡,减轻炎性损伤.CBP能改善MODS患者的氧化应激,减轻氧化损伤.在CBP治疗过程中,TNF-α、IL-6、IL-8、MDA浓度持续高水平及SOD早期下降者预后差;动态监测上述指标可能有助于判断心脏术后MODS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前瞻性观察连续性血液净化(CBP)对心脏术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存活者与死亡者血浆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16例心脏术后重症急性肾衰竭(ARF)伴MODS的患者使用HF700型聚砜膜血滤器行CBP治疗,7例存活(A组),9例死亡(B组)。对这些患者分别在治疗前(0h)和治疗后2、6、12、24h取血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TNF-α、IL-1β、IL-4、IL-6和IL-8的水平,同时观察不同临床指标的变化。结果①治疗前B组受损的器官数明显多于A组(P<0·05)。②治疗前B组MODS评分明显高于A组(P<0·05);CBP治疗24h后,A组MODS评分、APACHEⅢ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③治疗后A组的促炎因子迅速下降,而B组在整个治疗过程中促炎因子浓度无明显变化。④两组各细胞因子浓度在CBP前无差异;A组在治疗2~6h后TNF-α和IL-6水平不仅较治疗前明显减少,并且明显低于B组,IL-4尽管与治疗前相比无明显变化,但是在治疗6h后其水平明显低于B组。结论①心脏术后MODS器官损害数多的患者死亡率高。②在CBP治疗过程中,血浆TNF-α、IL-6和IL-4持续高水平者预后差。③血浆TNF-α、IL-6和IL-4的动态监测可以作为评价心脏术后器官功能障碍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以人体新鲜冰冻血浆作透析液行血液透析(HD-PBD)后继续进行高容量血液滤过(HVHF)治疗肝功能衰竭患者,研究其对血清胆红素的体外清除及探讨其清除机制。方法15例肝功能衰竭患者行HD-PBD治疗6h后,应用同一滤器(AV600)继续行HVHF治疗24h,作为观察组。以6例行HVHF治疗24h的高胆红素血症患者作为对照组。分别在HD-PBD治疗5min(T0)、2h(T1)、4h(T2)和6h(T3)及HVHF治疗5min(t0)、6h(t1)、12h(t2)和24h(t3)取滤器动脉端和静脉端血液,流入端和流出端透析液及滤出液,测定各时间点标本胆红素水平,并用公式计算其体外清除量。结果(1)HD-PBD联合HVHF治疗肝衰竭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3.3%,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2)HD-PBD对胆红素的清除显著高于HVHF(P〈0.05)。(3)HD-PBD通过弥散和吸附的体外清除量在T0时最高,分别为(15.6±5.6)mmol/min和(10-3±3.2)mmol/min,滤器使用4~6h后作用下降。(4)HVHF以吸附清除为主,t0时吸附清除量最大,占总清除量的77%~98%,12h以后吸附清除量和所占清除比例显著下降,而滤过清除量相对恒定。(5)HD-PBD的胆红素体外清除总量和所占清除比例均高于HVHF(P〈0.05)。(6)在HVHF阶段,观察组总胆红素(TB)的吸附系数在治疗12h后明显降低,而对照组TB的吸附系数在治疗24h后明显降低。结论HD-PBD清除胆红素的机制主要为弥散和吸附;HVHF清除胆红素的机制主要为吸附,但清除效果低于HD-PBD。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比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教学法和以授课为基础的学习(lecture-based learning,LBL)教学法在陕西省县级医院血液透析室建设项目医务人员培训班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陕西省县级医院血液透析室建设项目第二期(182人)和第三期(167人)培训班学员作为教学研究对象。在两期学员中,选择两种血液净化方式(短时高效血液净化和长时间透析模式)作为研究内容,分别采用PBL教学法和LBL教学法,并进行交叉对照。通过问卷调查和理论考核,对两组学员教学模式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PBL教学法学员的理论考试成绩明显高于LBL教学法学员(P0.001)。PBL教学法在提高学员学习的学习效率、主观能动性、促进查阅文献能力、增强临床思维能力和拓宽了知识面等方面显著高于LBL教学法。结论 PBL教学法优于LBL教学法,有助于提高对基层医院血液净化技术培训学员授课的教学效果,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讨联合教学模式在肾脏内科临床见习教学中的效果,选取肾脏内科临床见习学员共80人,随机分为PBL+CBL+ LBL联合教学模式组(实验组)和传统LBL教学模式(对照组),每组40人.结果显示两组学员的基础理论考试成绩之间无统计学差异;但实验组学员的病例分析考核成绩以及总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01).联合教学模式在提高学员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临床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等方面显著高于传统LBL教学模式,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外源性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移植对缺血再灌注损伤(I/R)后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和Bcl-2/Bax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雄性SD大鼠MSCs用DAPI标记后注入受体雌性SD大鼠体内.30只受体大鼠随机分为3组(n=10):假手术对照组(C组)、MSCs+I/R组(M组)、DMEM-F12+I/R组(D组).7d后观察肾功能,肾脏病理改变,采用原位末端标记法检测细胞凋亡指数,免疫组化法检测Bcl-2和Bax的表达,并观察DAPI标记的MSCs在受体大鼠肾脏的分布情况.结果 M组在肾功能、肾脏病理改变上,均明显好于D组;M组Bcl-2蛋白表达高于D组,Bax/Bcl-2比值和凋亡指数均低于D组.I/R后7 d内未发现MSCs定位于肾组织中.结论 外源性MSCs可以减少I/R损伤后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凋亡,促进Bcl-2表达,从而有利于肾小管损伤的早期恢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外源性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移植对缺血再灌注损伤(I/R)后肾小管上皮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将雄性SD大鼠MSCs用DAPI标记后注入受体雌性SD大鼠体内。30只受体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对照组(C组)、MSCs+I/R组(M组)、DMEM-F12+I/R组(D组),每组10只。7d后观察肾功能,肾脏病理改变,采用原位末端标记法检测细胞凋亡指数,免疫组化法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并观察DAPI标记的MSCs在受体大鼠肾脏的分布情况。结果:I/R后第7天,M组在肾功能、肾脏病理改变上,均明显好于D组;肾组织内PCNA+细胞数和凋亡指数均低于D组。I/R后7d内未发现MSCs定位于肾组织中。结论:外源性MSCs可以促进I/R损伤后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增殖和减少细胞凋亡,从而有利于肾小管损伤的早期恢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骨髓间质干细胞(MSCs)对庆大霉素导致的急性肾功能衰竭(ARF)的疗效,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建立庆大霉素皮下注射致大鼠ARF模型.雄性SD大鼠NtSCs用4,6-二乙酰基-2-苯基吲哚(DAPI)标记.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MSCs组(M组)和DMEM-F12组(D组).C组未给予任何处理;M组在每次给予庆大霉素的同时经尾静脉静注DAPI标记的MScs;D组在每次给予庆大霉素的同时注入无血清DMEM-F12.7d后观察血尿素氮(BUN)和血肌酐(Scr)以及肾脏病理改变(HSK评分),采用原位末端标记法检测细胞凋亡指数(AI),免疫组化法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Bcl-2、Fas/FasL的表达,并观察DAPI标记的MSCs在受体大鼠肾脏的分布情况.结果 M组的HSK评分、BUN、Scr(分别为5.5±0.8、11.6±2.2mmol/L、93.5±13.1μmol/L)均低于D组(分别为10.2±0.8、22.2±6.3mmol/L、204.4±53.1μmol/L,P<0.05);M组肾小管上皮细胞PCNA 细胞数、AI(分别为20.8%±3.7%、15.73%±2.43%)低于D组(分别为42.1%±5.2%、23.76%±4.30%,P<0.05).M组Bcl-2表达(35.27%±2.93%)高于D组(25.28%±3.10%,P<0.05);M组Fas、FasL(分别为21.53%±3.72%、20.50%±3.71%)均低于D组(37.28%±11.14%、37.66%±10.59%,P<0.05).整个实验期间未发现MSCs定位于肾组织中.结论 外源性MSCs可以促进ARF损伤后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增殖并减少细胞凋亡,促进Bcl-2和抑制Fas/FasL表达,从而有利于肾小管损伤的早期恢复.  相似文献   
19.
背景:治疗肾脏疾病的药物在体内可很快被清除,很难以足够的量到达肾脏,而且存在全身副反应及反复发作等问题,纳米粒子在靶向输送药物方面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目前关注其影响因素和潜在机制的研究不断增多。目的:归纳总结纳米粒子肾靶向的影响因素和潜在机制。方法:应用计算机在PubMed和中国知网数据库检索涉及纳米粒子肾靶向性药物递送系统的相关研究,英文检索词为“Nanoparticles,kidney target”,中文检索词为“肾靶向”。检索文献发表时间为2016年6月至2021年6月。结果与结论:①纳米粒子携带负电荷、纵横比较高的、水溶性较强、柔韧性高、密度高、一定剂量、静脉给药途径、仿生功能化模拟、表面修饰适配体抗体等片段都是增加肾靶向积聚的因素。②影响被动靶向的因素尺寸和电荷与肾脏自身的机械屏障和电荷屏障有关。③影响主动靶向的因素和纳米粒子与适配体、抗体片段、肽相连接有关,潜在机制是这些聚合物与肾小管上的特异性受体相结合,以达到主动靶向的目的。④影响纳米粒子肾靶向循环半衰期因素的潜在机制包括:纳米粒子进入体内可实现内小体/溶酶体逃逸;纳米粒子紧凑折叠的结构暴露酶/蛋白减少,肝脏隔离,形成蛋白质晕圈机会减少;水溶性强的可以被共轭或吸收到纳米粒子表面,形成电晕,提供空间稳定;柔韧性更强的丝状纳米粒子与流体对齐,柔性尾部逃避巨噬细胞的接触,并被水动力剪切力所吸引,从而逃脱内化;密度较高的纳米粒子循环更慢,导致较慢的肾清除;静脉给药途径、丝氨酸修饰都可以增加纳米粒子在肾脏的靶向积聚。⑤虽然肾靶向纳米粒子在非肿瘤肾脏疾病的影像学诊断、急性肾损伤、肾纤维化、多囊肾、肾小球肾炎及肾病综合征治疗中都已有初步的研究,但均处于动物实验阶段,未来将这些研究成果应用于临床还有很大的挑战。  相似文献   
20.
霉酚酸酯与环磷酰胺治疗重症IgA肾病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霉酚酸脂(MMF)与环磷酰胺(CTX)静滴治疗重症IgA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41例重症IgA肾病患者分别采用激素联合MMF治疗(MMF组,n=21),或采用激素联合CTX静注治疗(CTX组n=20)。MMF剂量为1.5g/d,诱导疗程均≥6个月;CTX剂量为0.4 g,隔日1次静脉滴注,总量≤8 g。两组患者基础病情无差异,随访时间≥12个月,疗效指标包括临床缓解率2、4 h尿蛋白定量和血脂变化。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和副作用。结果:①临床缓解率:治疗12个月时,MMF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CTX组,分别为90.4%和60.0%(P<0.05);②MMF组24 h尿蛋白明显低于CTX组(0.6±0.3和1.4±0.8,P<0.05);③MMF组血脂明显降低(P<0.05),而CTX组无变化;④MMF组副作用的发生率明显低于CTX组(9.5%和40%,P<0.05)。结论:激素联合MMF治疗重症IgA肾病,临床缓解率高于CTX静脉滴注疗法,能更有效降低蛋白尿,改善血脂水平,且副作用发生率低于CTX疗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