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0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7篇
医药卫生   23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一种基于独立成分分析的功能磁共振数据处理方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独立成分分析(ICA)是统计信号处理中的一项新技术,用来从混合信号的多维观测中提取具有统计独立性的成分。我们针对功能磁共振数据处理,采用先对相邻的两体元信号作ICA分离,然后与参考信号进行相关,把相关系数大于一定阈值的体元作为刺激引起兴奋的体元,从而实现刺激的功能定位。经实际脑功能磁共振数据试验,初步证明了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复合维生素B片剂中维生素B2含量的检测方法。方法:采用中红外漫反射定量分析技术,潮定了复合维生素B片剂中维生素B2的含量。结果:可直接测定出样品中维生素B2的含量,且吸光度与维生素B2的质量百分数成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99.79%,RSD为1.85%。结论:本方法准确、可靠,可用于复合维生素B片剂中维生素B2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离癌细胞源exosomes,对其超微结构进行鉴定,探讨exosomes对胃癌细胞增值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超速梯度离心法从MGC 803胃癌细胞培养上清液中提取exosomes,通过透射电镜技术对其超微结构进行鉴定,并利用MTT法探讨exosomes对胃癌细胞增殖活性的作用。结果:胃癌MGC 803细胞来源的exosomess具有特征性的盘状结构,由双层膜构成,直径约50~130 nm。Exosomes以剂量依赖性的方式促进MGC 803细胞的增殖。结论:癌细胞来源的exosomes能促进胃癌细胞增殖,其表面所负载肿瘤抗原可能在肿瘤细胞增殖过程中起重要的信息传递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按照ISO15189要求对两台强生VITROS 3600化学发光分析仪上的相同项目进行比对试验,以评估检测结果的一致性.方法 分别使用两台仪器对anti-HCV的精密度,准确度进行验证试验,并对临床收集的Anti-HCV阴性10份、阳性10份和弱阳性20份血清样本共40份进行比对试验,检测结果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两台仪器阴性和阳性质控品批内精密度变异系数分别为5%、4%、7.14%和7.23%,批间精密度分别为9.47%、7.7%和8.04%、7.6%,均小于ISO15189要求的CV(15%),两仪器准确度为100%,质控品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样本检测结果相关性分析R2 =0.9984,具有良好的一致性.结论 两台强生VITROS 3600化学发光分析仪检测结果,一致性良好,具有可比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制备针对人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Ⅰ (TIMP-Ⅰ)融合蛋白的单克隆抗体.方法 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从纤维化的肝组织中扩增TIMP-Ⅰ编码序列,产物克隆入pQE31载体,转化大肠埃希菌BL21,诱导表达后通过6×His标签进行纯化,用纯化后的蛋白免疫BALB/c小鼠,采用常规的细胞融合技术制备单克隆抗体,并进行鉴定.结果 成功构建了TIMP-Ⅰ原核表达体系,并获得了重组蛋白.筛选出4株能稳定分泌抗TIMP-Ⅰ的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免疫球蛋白类型有3株为IgGl类.Western Blot印迹显示这些单抗能特异结合TIMP-1蛋白.结论 成功构建了人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Ⅰ原核表达体系,并获得了单克隆抗体.  相似文献   
7.
脾动脉瘤(splenic artery aneurysms,SAA)是一种少见的血管性疾病,但其发生率居内脏动脉瘤之首[1]。SAA临床表现和危害各异,轻者可无症状、重者可导致患者迅速死亡;其危害与下列因素有关:瘤体起源的血管级别、瘤体大小、瘤体数目、脾脏功能受损程度、脾源性门脉高压、瘤体破裂及基础疾病。在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微创人工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并寻求防治对策。方法针对微创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原因进行分析,探讨并制定完善护理预防管理体制,针对性优化治疗的流程,加强培训,对比分析在实施护理专项管理前后微创人工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结果实施护理专项管理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由实施护理专项管理前的43.5%下降至1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护理专项管理可全面提高微创人工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管理水平,提升医疗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血清GP73浓度与慢性HBV肝病患者肝纤维化程度之间的关系,以评估GP73在慢性HBV患者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慢性HBV感染者761名,分别进行FibroScan检测和血清GP73测试.结果 血清GP73浓度与肝硬度相关(r=0.601),ROC曲线下面积为0.76.GP73用于诊断显著肝纤维化(≥F2)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62.81%和80.05%(cut off值:76.6ng/ml).结论 GP73可能是一种诊断慢性HBV感染者显著肝纤维化的新标志物.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血清高尔基体蛋白73(GP73)在原发性肝癌预后判断中的价值.方法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定量检测血清GP73,分别测定63例原发性肝癌患者术前、术后(2周、4周)以及术后3~12个月复发的21例重新入院患者的GP73的浓度.结果 原发性肝癌患者术前GP73平均水平为(240.5±81.4) ng/ml,手术治疗后2周GP73平均浓度为(114.4±34.1)ng/ml,治疗后4周平均浓度为(57.6±23.3) ng/ml,治疗前浓度显著高于治疗后浓度(P<0.05).肝癌复发的患者重入院后GP73浓度[(181.2±72.4) ng/ml]明显高于GP73术后的浓度(P<0.05).结论 GP73作为一个新型肝癌血清标记物在判断肝癌预后中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